导入
在我国,“教育”一词最早出现在典籍《孟子·尽心上》,原文:“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而在西方语境里,“教育”一词来源于拉丁语“educate”,意为“导出”,意思就是通过一定的手段,把某种本来潜在于身体和心灵内部的东西引发出来。从远古的“天下多水,故教民以渔;天下多兽,故教以猎”,到科举制下的选贤任能,“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再到后来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育的意义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深化发展。
教育是立国之本,是强国之基,是对既往文明的不断继承与发扬,是对人类心灵的孜孜不倦的耕耘……教育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关于教育意义的几大常见误区:
道理越辩越明。要正确理解教育的意义,首先可以通过对人们的几种常见误区进行分析。
1.教育是为了获取知识
“教育等同于知识”这一朴素的教育观时至今日依然大行其道,社会上对于知识的盲目崇拜正体现了这一点。古语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句话并非否定知识的重要性,而是一针见血地看到了教育价值的“终身性”。与其说教育是为了传授知识,不如说教育是为了培养学生在不同知识架构下的思维方式,教会他们如何主动地获取与运用知识,将可遗忘的知识转变为融入骨血的学习思维方式。也正是在这种理论背景下,我们才能真正理解所谓的“学科核心素养”与“思政人”等概念。实际上,教育正是以知识为工具教会他人思考的过程,思考如何利用自身所拥有的创造更高的社会财富,实现自我价值的体现。
2.教育即预备
这一观点的典型代表是英国教育学家斯宾塞,他提出“教育即为儿童未来完满生活做准备”。在这里,预备的内容也就是成人生活的种种职责和权利,这一看法实际上割裂了儿童期与成人期的过渡关系,并且盲目关注虚无缥缈的将来,而忽视了现在的重要可能性。拿大家耳熟能详的高考来举例,教师往往通过“画大饼”的方式来激励学生忍受备考的“煎熬”——只有考出好成绩,上一个好大学,将来才能出人头地。但这种“将来证成式”的目标往往容易被当下的种种诱惑所干扰,其后果是积极性的丧失与方向的茫然感。我们并未否定教育为未来做准备的重要意义,而是强调不要忽视现在既有的动力与需求,去一味追求不断发展的将来。实际上,不断实现现在的可能性,就是在为未来铺桥架路。
3.教育是为了适应社会
纵观历史,我们不可否认,教育的内容与方向必然受到所处社会要求的影响。普鲁士与斯巴达是军事主义教育的典型代表,其军事主义教育盛行期间,正值其国家极速扩张或生死存亡之际,对军事人才的需求急剧膨胀,这一社会现象也使得军事主义教育占据了教育体制的绝对话语权,人们被迫成为了高度集中化和战备化的军事“机器”,个人的兴趣和特征被湮没在社会的极端化要求下。然而,正如西塞罗所言:“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摆脱现实的奴役,而非适应现实。”我们不可否认,特殊时期下极端化的教育模式有其合理之处,但教育理应拥有自己的独立性,它的存在必然与所处的社会血脉相连,但绝不是苟同与一味迎合。忽视儿童个性化需求与特征的教育将儿童变成了一个个社会所固化的“容器”,但教育最初的目的,应该是让人成为大化万物的“水流”。
教育的真正意义
那么,教育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呢?答案众说纷纭。
从个人角度而言,教育是人不断完善自我、发现自我、解放自我的重要方式。优秀的教育在教会学生生活的技能的同时,能够用知识浇灌思维,用引导启迪智慧,人们在教育中磨练自身,形成并完善三观,发掘自己的不足,并不断提高自身能力素质;教育是让人社会化的重要手段,人们在教育中,与社会接轨、与历史对话,构建起与他人的和谐联系,并在不断的比较碰撞中发现自我,寻找到自己真正的定位与价值;教育赋予人解放自我的锐器,在不断革新的社会体制下,贫寒学子可以通过科举蟾宫折桂,实现身份地位的转变;囿于家庭操劳而被长期压抑的妇女能够通过教育解放思想,放下围裙,勇敢维权……教育,首要的是育人,即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既然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那么,关注人、解放人、发展人便是实现教育意义的必经之路。杜威“从做中学”,新课标倡导活动型学科课程,新型教育理论从坚持教师一元主导到坚持师生双主体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等等,都是近年来教育的大趋势。
从社会角度而言,教育是文明的传承与发扬,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是国家兴盛的强大基石。教育将文明的精华浓缩,让后人得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不断前行;教育植根于社会,而又反哺社会。它必然与所处社会的要求紧密联系,却从来不可失去自身的独立性与超越性,它为社会培养优秀的人才,为国家培养优秀的公民,最终在精英领航、全民共性中为社会发展助推,为国家兴盛垫下强有力的基石,这也是“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最终目的所在——“一个没有教育的国家不过是在过家家”。
最后,以我非常喜欢的一段话做结尾:“我们企盼这所校园能哺育出这样一群学子——现实者不功利,理想者不空谈,仁爱者不软弱,刚直者不偏激;每个人都是尽责的公民,每个人都能坚守自己独立的人格,每个人都能为他人的幸福拓展纵深。” 希望我们能培养出这样一代人,希望我们能成为这样一代人,共勉。(来源:北京大学2016年新年贺词)
http://www.dxsbao.com/art/34176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