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红楼梦》,思人性事
小时候算读过一次《红楼梦》,白话的有插图的那种。还有就是越剧,“天上掉下个林妹妹……”
开课后我重新读了《红楼梦》。请宽恕我无法用一两句话很好的表达我的想法,但是无疑是非常触动的,我读过很多书但大部分的都已经忘得差不多了,但是留在心里的是一辈子不会忘记的。一本书你可以记住多少其实往往就是书中你的生活的射影。而《红楼梦》在我心中的印象从讲爱情变到了讲人生的百态。
我这一次读《红楼梦》最大的感触不在于他的描写手段,他的细节刻画的方法。读《红楼》就是读细节,没做。魔鬼就藏在细节里。但是更加让我感到倾佩的是作者的思想表达,一种全局的规划。
正如初学画画的孩子一样往往回去关注细节扣细节,但是整体效果就很一般了。《红楼梦》从刚开始描写就可以看到结尾,但是只是隐隐的看到,这种设计无疑是非常高明的。
我认为《红楼梦》能够如此有表现力不单单是作者非常强的刻画能力每个人都刻画的栩栩如生,而在于一种对人的整体理解,以及对人生的一种态度,对尘世的一种解读。鲁迅先生说过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撕碎了给别人看。而在我读到了一个悲剧之时不经想到,其实这个被撕碎的美好事物就是作者原有的生活。我想如果是我,我的内心不会那么强大。那么作者为什么能够化这些苦难化为流传千古巨作呢?
那么家庭的落末又意味着什么呢?他这样的生活对写作中深刻思想的表达有什么帮助呢?借一句俗话说:“穷人站在十字街头,耍十把钢钩,钩不回亲人骨肉;有钱人住在深山耍刀枪棍棒,驱不散无义宾朋。”
“无义宾朋”不仅是实际上的人,也是一种思想。古人云“饱暖思淫欲”虽然不能说是绝对的一种不好的思想,但是确实在温饱彻底满足之时,人对世界的认识就会变得缓慢。
我个人认为如果曹雪芹家庭美满,写这本《红楼梦》,就不会这样了。我们再想想那个话题,曹雪芹是不是女性主义者。当然不是,但是至少他超过当时时代的思想是,他并没有觉得男尊女卑。而是让每一个人都能够表现自己的性情。我认为在很大的原因上在于他家庭的没落。当自己挚爱的人离开自己的生活,当自己的应该有的生活被彻底撕碎的时侯。一切三纲五常,道德伦理都会到第二位去。第一位的是人本性中的一种对至亲至爱人的留恋。这种平等我认为不是来自于所谓的先进思想,而是来自人本还没有丧失本性。而且在中国人几千年的从自然到封建的过程中这种观念并没有磨灭。也可以说并不是曹雪芹完全的超出时代而是看透了人情世故罢了。当然我认为不单单是晚辈男性对长辈女性的尊重,也包括平辈的尊重,如果没有这种思想牢牢的扎在儒家社会之中,那么中国的女性的形象中也应该也是戴了面纱才能够出门的。
当然曹家的富贵也造就了他非常高的感悟的能力。古人云“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较高的生活地位条件才能够让一个人有机会去思考人生。才能够在人失去的时候有更深的感悟。最近网上有部电影很火叫《饥饿站台》其中有个场景就是下层人为了争夺食物而开始吃人,上层人应为食物充足而有机会思考往往跳下站台选择自杀。我在高考前一个北京五中的老师来我们学校将作文,题目叫做《我的书与面包之争》,是的我们应该放下一定的物质条件而对我们的精神不断的追求,这是一个文明进步的标志,但是物质的消失也往往意味着一个文明走向野蛮。在饥饿之下人会走向极端。一个丰富的物质世界则会给人丰富的见闻,而二者之间的变化则是哲思的源点。
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间盛行佛教这是人们对现世的战火连天不满,唐朝的无为而治是盛世人们对精神重新的一种省视。而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对佛道的描写我认为和这些东西是分不开的。就像魔幻现实主义小说一样魔鬼、鬼魂、超自然现象的出现并不是随意的而是一种必然的规律。儒释道三家的思想在红楼梦中的表达也是现实社会中的一种写照,虽然人们尊崇礼法但是心里却又自由和超脱。自宋明以来三教合一这是为什么很大程度是应为社会资源的不平衡,一种平复差距的对比非常明显,《红楼梦》的兴衰也和社会中的对比是异曲同工之事。人对神灵的信仰,对佛道的追求,还有很多地方巫傩文化的兴盛无非是社会对精神的需求。
我认为《周易》与《红楼》的精神在一定层面上是统一的,不是说在具体的事情里,而是在红楼人物包括作者的心里。周易是哲思的源点,是巫术的残余。用鬼神之事并不是能明确告诉你什么的,而是在哲思与所谓神灵的指导下帮助自己解脱给自己一个活路,往往一个人能脱离自己的困境只能够靠自己想通。而作者在生活中在书中也是如此吧,当然不单单是周易,多元的信仰是红楼梦能够在这种在虚无之上繁华起来,又在繁华之间归于空无的必要前提。
那么贾宝玉出家了,他真的全想明白了吗?不,只是愿意原谅自己了。尘世在难为你,你何必再难为你自己呢?二六根清净的结局也是一个新的生活新的世界的开始。《红楼梦》梦醒了吗?其实还再继续,通灵宝玉是真(甄)宝玉是假(贾)宝玉呢?没落是事实还是谁的梦呢?是你在蝴蝶的梦中还是,蝴蝶在你的梦中呢?在跛足道人的经筒的悠悠转下是不是下个轮回呢?这才是《红楼梦》能够千古流传而不朽的最重要原因。
http://www.dxsbao.com/art/34634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