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时候就看过小王子这本书,看过同学们写的读后感,记得在2017年小王子出了电影,当时学识浅薄,我唯一的感觉就是相比于书多了一个小女孩。对这个电影也有一点失望因为和我看过的书不一样。最近得到这个作业时我情不自禁的想到我要再看一遍小王子,但限于没有书本我只好看了一遍电影。但是这一遍的重刷让我感触颇深。
我们就从这个孩子说起,孩子一直生活在计划当中,当然这个计划是***妈给的。这个孩子在母亲的陪同下去参加面试,而最后一个问题是母亲没有教过的结果就没有通过,尽管她其他方面很优秀。而为了达到目的母亲想办法买了套学区房。母亲对她的暑假精打细算,希望她能够完成很多的目标。而她遇上了改变他的一个人——老飞行员,告诉了她小王子的故事。
每个人都可能知道《小王子》是在缅怀我们的童年,缅怀我们失去的童真。在这本中一句话让我从看过这本书记得到现在“只有用心看,才会看的真切。”他教会了我如何看待人和事,还有问题。一问题如果被提出,只是用来缅怀,让你感到失去了什么这个问题永远只是个问题。当然我认为这种缅怀是一种打动人的东西。打动人的东西往往是你失去的,却愿意为之流泪的岁月痕迹。借在浙江省高考语文作文题《人生之书》这个话题,我认为我们的人生之书上画满的不应该是苦恼,而是岁月给我们用刀划下的幸福的伤痕。一个作品的伟大很大一部分在于给予我们的精神慰藉,但也在于他对我们的一些建议。电影把这一部分翻译的很好,小王子的回心转意。一起打破了尘封小行星的罐子。我们的童年已经逝去了,我们也无法像小王子一样拣回自己的童真。我在高三的时候有幸听了一个北四中的老师的讲话,一个矛盾让我得到了人生上的启发——我的“书”与“面包”之争。我们确实不可以捡回我们的过去。但是我们还有机会做下一次的选择。你的选择是你的“面包”还是你的“书”。我们为什么失去一些东西,是应为我们之前的每一次选择,随着你的你的年龄增长你的认知在不断地改变。当然这种选择无关乎对错,但是他一直改变着你。电影中母亲在一次一次的选择“面包”。而老人在选择他的“书”在挽留他的童真。而这个女孩这个设置就巧妙在于她还在选择她的“面包”和“书”过程之中。她是一个还没有失去童年的人。他是小王子的影子也是我们的影子。
我们在一方面应该做好下一次的选择,另一方面我们应该思考,对待孩子我们应该做她的母亲还是做那个隔壁的老爷爷。因为我们在孩子的成长中,我们是那个引导角色。他们的发展很大的取决于我们的看法、做法。我们的行为在无时不刻的影响着他们。我们是不是也应该为了我的下一代孩子好好地审视一下自己。这是我重新看这个电影受到最大的感触。也许我们不需要和那个老爷爷一样还是像个老顽童,但是在资源足够的情况下,孩子的选择时请尊总他们的选择。
那么再结合我的经历谈谈我的看法:在我高中三年,大小五次关系到我人生的考试,失败了四次,每一次我都是我把我的能力练到极致但我没一次可以正常的发挥,学考、选考、联考、校考……我每一次都信心满满,每一次都坠入深渊。在联考失利后,面对一无所成的我,有人告诉我不妨一趟拉萨,在那里我真的明白了我的人生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有一天,我出去补课,我有幸在一家咖啡店里坐下来。很安静,随手翻开一本书的时候我才明白过来:我太享受这样的感觉了。在之后的每一次完成作业练习之后,我都会借口去这个地方好好的看看书。这是我应有的选择,一面我在不断的努力学习,一面我对我的考试成绩没有了任何的想法。既然我掌握了,分数高低又可以拿我怎么样呢?我不再会是那个考试前一次一次焦头烂额的翻作业的人,我是一个去打开我人生下一扇门的战士,而不可一世的考试就成为了我人生中的过客。而不知道为什么我的高考发挥的很正常。有些功名不必强求,天生我材必有用,我很高兴我可以开始认识到我自己,我在我的“书”与“面包”之中时我选择了我的“书”。就像电影中王子最后选择了自己已逝的童年一样。
我的童年和大多数人一样已经过去,但是 一个人不在于他经历过什么而在于他记住什么。在我们成长中要“春风大雅能容物”在以后的生活中要做到“秋水文章不染成”。把我们最纯真的一面留下来。
http://www.dxsbao.com/art/34635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