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天的中美关系,是结构性深度相互嵌套的关系。所谓的中美“脱钩”只是一厢情愿的想象和愿望。中美关系的确在下行,但这种下行更多地是我们对中美关系之间发生摩擦缺少心理准备的一种认知上的冲击。实际上并不存在中美关系“自由落体式下降”,中美关系的走向处于一种精密的控制之中下,因为无论中美,没有人能够承受得起这种“自由落体”的代价。
今后的中美关系又会发展成什么样呢?实际上,未来中美关系并不会坏到哪里去,但前提必须是不要恐惧斗争。最终决定中美关系的是双方的实力,而敢于斗争的意志是这种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能够明确的是两国必定一直都是对抗的状态,因为这是两党一致的观点,遏制中国是美国的大方向,并不会因为总统的更迭而有变化,而中国要做的就是不断变强!
中国渡过新冠疫情难关后,美国国内疫情的暴发和失控,导致经济衰退,并牵动2020年美国大选选情的变化。特朗普政府为了转嫁防疫不力的责任、保选情,采取“推责中国”的策略,掀起批评中国的舆论浪潮。白宫的表态可以被看作是官方的措辞指导,强调是由于中国政府的延误、不透明、向外输出旅客以及与世界卫生组织勾结,才导致美国和全世界深受疫情之害。国会一些议员闻风而动,煽动对中国的抱怨,挑动针对中国的溯源追责调查,个别州的检察部门试图发起针对中国的索赔诉讼。中方也不示弱,坚决反击美方不实之词,同时用大量数据和事实呈现中国党和政府采取的负责任措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6月7日发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白皮书,更加全面系统地介绍了中国人民抗击疫情的历程和做法。
特朗普政府没有因为疫情而放松对中国的打压,美行政部门颁布针对华为的贸易和出口新规,限制进而准备封锁华为获得美方软件、硬件的产品供应,同时将更多中国企业和机构列入“实体清单”,限制在美上市的中资企业。与此同时,美国战略界有舆论指责中国借疫情离间美欧跨大西洋关系、扩张在印太地区的战略影响力,声称中国试图加强对国际组织的掌控,说中国已经“不再掩饰”与美国争夺全球领导力的意图。在台湾、香港、新疆等问题上,美国国会动作不断,通过《2019台北法案》等新的干涉中国内政的立法,后续还有一批涉华议案等待审议。美行政部门违背“一个中国”政策,与进入第二任期的台湾蔡英文当局增加了官方接触和交往。加之中美航线联系、人员交流等均因疫情而萎缩。两国关系的急剧恶化对民意产生了负面的塑造作用,愤恨、敌视情绪迅速扩大。
最近的美国大选已经落幕,拜登将会于明年一月份上任下一任美国总统,““拜局”已定,中美关系又会何去何从呢?拜登上台可能会为中美关系带来一个“喘息期”。目前中美的摩擦和对立已遍及所有领域,并处在“快速恶性循环”的轨道上,整体表现为三个特征:战略互信的摧毁,高层政治互动几乎停摆,没有任何实质合作。拜登上台,至少中美可在后两方面有所突破。
“预计中美会在疫苗、抗疫、气候变化等领域恢复较为务实的建设性合作,一些此前停摆的对话和联络机制也有望恢复。但战略互信的重建,却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副主任信强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不过,总统的更换或许不会改变华盛顿对华政策的总体方向。“无论谁入主白宫,美国与中国的关系都将或多或少维持现状”,美国CNBC近日援引白宫前首席贸易谈判代表威廉姆斯的话这样预测称。
对中国强硬是使美国这个两极分化的国家团结起来的原因。美国在政治上是两极化的,但在中国问题上,他们从不存在两极化。但与特朗普不同的是,拜登的政策可能更稳健,更具可预测性。“你不会在半夜发推文宣布关税之类的事情,但总体轨迹也会大致相同。”国际关系学院校长助理、国际政治系主任达巍这么说道。事实上,拜登的对华政策不会简单地回到2016年“奥巴马时代”,因为过去四年间,中美关系和世界都已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两国精英和民众对对方的看法也与以往完全不一样了。
拜登对中国政策的调整,势必将建立在特朗普时代的基础之上——事实上,对华政策的彻底改变,可能正是特朗普政府留给美国最大的政治遗产。“对华接触政策”需要调整已渐成美国朝野的共识,拜登上台也难改两国走向竞争与对抗的大趋势,问题是他将出台怎样的替代性政策框架尚不清楚。不过,竞争并不意味着脱钩。我不认为拜登政府会赞成对华全面脱钩战略。就像我前面所说的,无论是哪一国都无法承受这种代价。
近期,就钓鱼岛的问题上,拜登在推特上发表了一些侵犯中国利益的言论,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怒火。拜登还没上任就这么狂妄,我们也很难预测得出拜登登台后中美关系未来的走向。面对不可预测的中美关系的未来走向,中国更应做到以下三点:
第一,要形成正确的认知框架,避免一厢情愿的错误认知。中美之间客观存在文化上的差异,中国对美国的认知中,要克服一厢情愿的错误认知框架,避免将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原则简单套用到中美关系中来。中美关系从来不是以玫瑰色为主色调的,中美之间客观上存在很大的差异,国际体系中的基本游戏规则,仍然强调的是实力为基础,而非普通人心目中的温情脉脉。中国处理中美关系,应该以中国自身的利益为基准,客观看待和认识美国,从而确保形成准确的认知框架。
第二,要保持中国的战略定力。中美关系要放在中国发展和民族复兴的大框架下进行认识和理解。中国有自己的任务,因此,要保持战略定力,坚持做好自己的事,解决好自己的问题,走自己要走的路,尤其需要避免被美国以过时的冷战话语带偏节奏,打乱发展的方向。
第三,要持续增强战略博弈的实力与本领。网络上有错误的认知认为,这里的搞好中美关系,就是凡是美国要啥,中国就给啥,不能斗争,一提斗争,一提博弈,就是“你要搞坏中美关系”;但好的中美关系,从来都是斗争出来的,因此中国要持续增强战略博弈的实力与本领,不仅要善于斗争,还要敢于斗争。事实上美方始终是非常理性的,很多看似非理性的,非典型的动作,本质上都是精心计算之后的实践,只有迎难而上,才能赢得最终胜利。
总而言之,未来中美关系并不会“脱钩”,现在不会以后也不会,能够确定的是美国遏制中国的策略可能会改变,但“遏制中国”这个目的永远不会变。
参考文献:
[1]苏展,专访沈逸:中美关系将进入动态自稳定的新阶段[J] 2020
http://www.dxsbao.com/art/34692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