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的名字就像书中第一篇引言所说:“热情!热情!热情!”是一位作者选择研究主题的最重要动机,也就是作者要对研究主题感到一种热情。我完全赞成,不过,除了作者要有主观想表达的热情之外,我认为也要兼顾考量读者的阅读兴趣。用爱情作比喻就蛮清楚的,一个人光有爱人的热情还不够,要想办法让她/他在乎的人觉得可爱、有趣才行。这本书的名字就对我或者说正准备看这本书的我们一样有着奇特的吸引力,会让你有打开书的欲望并且书中的配图及文字叙述也落实着上述的观点。
总的来说,读完这本书我从社会认知和写作技能、写作态度这三个维度获得了很大的收获。
社会认知
行为的内涵
“意义或者没有意义,说与不说都反映了你的位置与角度,也都造成某种后果。该看而没有看到是盲目;不该看而看到,我们说他戴着有色的眼镜,也有可能助长了社会中既存的刻板印象。就像人生一样,行动还是不行动、说话还是沉默,都已经是一种选择、一种立场,都要负责任”。尽管这段话在说着在研究中要反省自己的价值观,但是我从中看到了每个人的思想、价值观都不会相同,每个人的某一行为都是其内心想法的体现,就比如书中的例子,对于不同的人描述同一场景的内容,不同人的关注点就不一样,大家都有着自己价值观,自己的思想体系。
主观性( subjectivity)
主观性( subjectivity)同时是“可能”也是“限制”。这一点我觉得更多的是对于我所经历的生活的总结,我用自己的观点去揣测他人,去用自己的观点和理解看待这个世界,有对有错,每一件事我都会偏向自己的,不那么的客观,过多的自我解释让事件本身看起来符合我的观点,但直到我跟别人交流时才发现,自己被限制到了自己的框架里,会错过很多美好的事物和不同的观点。
这两点不能说是第一次接触,但是他们又提醒了我,提醒了我拥有着这样的问题,控制及解决他们,会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成为我自我情感体验的一项内容。
写作态度
放松
我一直以为写论文是件非常严肃的事情,需要专心致志的、投入全部心力解决的一件事情,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不一样的东西,比如写不出来就刷马桶的作者,要将自己的状态调整好,要学会跳出写作状态,学会放松。同时要正确看到与导师的关系,可以进行角色互换,把自己作为老师的老师,在老师之前阅读最新文献,去了解其内容和结构。构建自己的信心,强大自己的心理素质。
写论文的过程,充满了孤单寂寞与焦虑,需要心理调适,运动、打坐、做菜等都可以。有的人专研中西养生汤与花草秘方,枸杞、红枣、当归、玫瑰、茉莉、菊花,天天换着喝; .有的人天天散步,硬是走出一条哲学家小径。
无需成竹在胸
首先要谨记在心的是,写作并非成竹在胸,把已经在心中想好的、很完整的东西,如实地再现;相反地,写作本身就是一种思考与分析。只有真的下笔写出来,才真的了解自己到底懂得多少、其间是否有破绽、有没有矛盾不清之处。因此,绝对不要等到分析架构都很完整的时候才开始动笔写。否则觉得这样写好像不对,那样写好像不够完整,又怕将来万一分析架构修改了,会不会以前写完的就白写了。如果有这样的顾虑,其结果往往是困在那里,迟迟无法动笔。
难易结合
论文有些部分好写,有的部分比较难写,像是资料分析、结论,有时可能坐在书桌前几个小时,就是写不出几个字。可以交叉运用,不要先把好写的写完,然后每天一起床,就要面对最困难的部分。
论文的建议应该要建立在自己的经验研究基础上,不要说大话或空话;有什么层次的发现,就做什么层次的建议,不要提出没有证据支持的建议。
写作技能
要明白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着自己的观点,要正视自己的观点。“研究不一定是去探讨未曾触及的新世界,而是在想当然的事物中发现新观点,指出原有的偏见。正如同性恋之于异性恋,女性主义之于男性价值观”。
研究者应该反省自己的主观性,并检讨它对于研究从头到尾的影响。既然主观性限制我的认知与体认,我必须知道什么感动我,什么没有;而我的诠释中又忽略了什么。他以下的这段话非常值得我们深思:“借着主观性,我说我所感动的故事。祛除主观性,我并不是变成一个价值中立的参与者,而是一个脑袋空空的人。”
研究题目的选择,要考虑自己的人格特质,如果你很害羞,可能就不适合需要与陌生,人频繁接触的田野。当然如果你有意识地以做论文的机会;来对自我进行挑战,则又另当别论。论文题目须抓住整篇论文的精髓,不能过度推广, 也不能太狭隘。同时需要考虑是否需要副标题,很多副标题其实可以融入主标题中。
前言可以是研究者个人的生活经验、学术理论的启发,或引人注目的社会事件。总之要给读者一个印象:你将会读到一篇有趣、有意义与有理论意涵的论文。
要正确的看待相关文献,要回顾文献,文献可以帮助你了解关于你有兴趣的研究议题已经有多少既有研究,别人已经研究到怎样的地步;一方面避免重复别人已经做过的研究,一方面站在别人的研究基础上继续向前。能避免重复别人的研究,其次可以站在别人研究的基础上继续前行。阅读文献、建立理论框架与撰写研究发问并非是一个线性过程,而是互动式、相互影响的。写完文献记得拿给相关领域的研究者阅读,以确保你没有遗漏了关键性的文献。研究者要利用文献(知道越多看到的就越多),而不是让文献利用(戴着有色眼镜)。没有理论,你就缺乏洞见;过度依赖理论,却又让理论强加在研究之上。
文献的引用,如果能改写就改写,除非原来的语句写得非常特殊,非常有见地,你才去全文引用它。最好在引文前面说明你对它的评价,在后面说明它的深刻含意,这样双管齐下夹住中间的引文。
学位论文的研究方法章节和论文计划书的研究方法应该有所不同,不要直接拿来抄,至少一个是过去式,一个是未来式。
资料的选取应该要随着研究发问而来,要有系统、选择最适当的资料来回答你的问题,不能太凭运气,也不能不花工夫只引用手边现成的资料。资料分析要深人,建立在资料的基础上,与既有的理论对话。
任何分析推论都应该有坚实的经验资料基础,如果只是没有基础的主观评断,会流于意识形态、政论式的说法,说服力不够。
写论文也不要使用太过口语的文字(例如好糗、打屁) ,除非出现在引文中;也不要用太过情绪性的字眼。
总结
这本书可以说是一本技能书,作者将“有趣”贯彻到底,降低了阅读难度但同时也让我掌握了一些技能和方法。同时也强化了我的一些认知观点改变了我对于写论文的态度问题。能让我对于论文的写作有系统的认知,进一步的了解了写论文这一事项。
http://www.dxsbao.com/art/34825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