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在这个社会,新课程改革以现代的教育理论和学习理论为理论基础,倡导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在诸多的理论流派中,多元智力理论对新课程建构新的学生观、教学观以及师生之间的关系等有着非常不可磨灭的意义。
在多元智力理论提出之前,单一的智力理论对学校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传统的智力理论认为,智力具有单一的性质,通过纸笔测验就可以测出人的智力的高低。于是,智力测验的观点深入人心,人们习惯于用智商来衡量一个人的智力高低,进而推断他的成就大小。然而,标准化测验和IQ模式的最大问题是根据学生的阅读和计算的好坏狭隘地来测量智力,所测量的只是以语言和逻辑数理为主的学业性智力,其对应学科是语言、数学或逻辑数理等,因此这些学科成为学校里最受重视的学科,结果导致只有在语言和逻辑数理智力方面优于他人的学生才是成功的学生的评价。然而现实世界中人的成功与否要大大超出在语言和逻辑数理方面的技能。
智力测验的频繁使用,不可避免的把人们贴上了标签并加以分类。这对当时的教育产生了一些消极的影响。但正是因为传统智力的单一,才促使了多元智力理论的提出。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对每个人身上都蕴含着多种强弱不同的智能的分析,认为个体的智力并不是容易被测量的东西,也非简单的纸笔测验所能穷尽。因此在1983年出版的《智力的结构》一书中,加德纳提出了关于智力及其性质和结构的新理论——多元智力理论。加德纳认为,智力的基本性质是多元的——不是一种能力而是一组能力,其基本结构也是多元的——各种能力不是以整合的形式存在,而是以相对独立的形式存在。他认为人类至少拥有七种智能:言语—语言智力,逻辑—数学智力,视觉—空间智力,音乐—节奏智力,身体—运动智力,人际关系智力,自我认识智力。
多元智力理论把智力分为多种,它撕掉了单一智力理论带来的标签。给教育带来了一种新的“三观”,即倡导一种积极的学生观,倡导因材施教的教学观,倡导多元、全面的评价观。
一,倡导一种积极的学生观。根据多元智力理论,每个人都有至少七种的智力表现,它给了学生很多的去变得成功的方式。让学生明白,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优势的智力领域,通过适当的方法,我们都能成为一个领域的佼佼者。因此,对于老师来说,我们应树立积极乐观的学生观,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使每一个受教育者的潜能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教师应为学生创造多种多样的展现各种智力的情景,给每个学生多样化的选择,使其扬长避短,从而激发每个学生潜在的智力,充分发展每个学生的个性。
二,倡导因材施教的教学观。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每个不同的智力领域都有自己独特的发展过程并使用不同的符号系统。因此,我们要摈弃之前的对于每一个教育对象都采用一种方式去教学的教育方式。教师要根据学生不同的智力结构、学习兴趣和学习方式的特点,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因材施教的教育。正如孔子在分析学生不同特点的基础上提出:“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因材而教之,也能各成其才。因此,教师应选择和创设多种多样适宜的教学情境,以不同的教学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各种智能,让学生都有参与学习活动的机会,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充分、富有个性的发展。
三,倡导多元,全面的评价观。在之前的学校,“你什么什么不行,你的人生就不会成功”之类的话。同样,由于受传统智力理论的影响,老师们对学生的评价大多是关于语言和数理——逻辑能力,而忽视了学生在其他方面上的发展,甚至排斥学生去发展其他的方面。但这种教育和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影响并不好,所以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我们就应摒弃以标准的智力测验和学生学科成绩考核为重点的评价观,树立多种多样的多元评价观。教师应该从多方面观察、评价和分析学生的优点和弱点,并把这种由此得来的资料作为服务于学生的出发点,以此为依据选择和设计适宜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评价确实成为促进每一个学生智力充分发展的有效手段。
对于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我们要尽可能的去应用到教育方面,并且尽可能的应用到其他方面。在加德纳提出多元智力理论之后,他又很严谨的指出七种智力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人类智力不应局限于他确认的这几种类型,能被识别出来的智力类型还可能会增加。同样,对于多元智力智力理论在教育方面的应用,也不应该仅仅局限于“三观”,它应该有更多的方式,更多的层面去对教育产生影响。
http://www.dxsbao.com/art/34830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