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百年前的历史,除去教科书上那些晦涩难记的考点,我们还知道多少呢?鲁迅先生是在什么样的情境下写出那些让我们现在“全文背诵”的文章?新文化运动总司令陈独秀为什么会被亲生儿子骂“伪君子”?毛泽东在看到新青年时,是怎样的心情?这些书本鲜少提及的,或许才是那个年代,人们为信念而战的真实一生。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四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鲁迅先生正是用他的狂人日记打响了新文化运动白话文的第一枪。弃医从文,冲破旧思想,呐喊,都是先生义无反顾向着唤醒沉睡的民族去站起来的行动。民国的浪漫不属于才子佳人,而属于劈开黑暗的革命者。
前三集中,毛泽东的出场也是一个名场面。他没有台词,只是在雨中奔跑,逆着人群,我们看到了民国真实的样子。没有想象中的风花雪月,饿殍遍地、水深火热才是常态。他是有心人,看到了,记下了,并一生都在为之改变而努力。这样的出场,拉近了观众和那个时代的距离,写实而又震撼。
看到过一个令人感动的热评“延乔路短,集贤路长,它们没有相交,但是两条路都通向繁华大道。”虽然他们离1949那么的遥远,但通往繁华大道的路上依然有他们的身影。
“觉醒年代还有续集吗?”
“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就是续集。”
http://www.dxsbao.com/art/36365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