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时空,领略古史。与先贤对拜,与圣人长谈,与骚客同游,与史官共鸣。2021年3月21日,《典籍里的中国》节目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第三期《史记》,引起热议。视频播放量超2.5亿,豆瓣评分9.4,热度呈现直线上升的趋势。主持人撒贝宁以读书者和见证人的身份与“司马迁”会面,带给观众一场别开生面的千年赴会,让大家见证了司马迁呕心沥血的创作过程和忍辱负重的艰辛历程。该节目以家国一体的大一统思想为主旋律,触动着每一个人的内心。
“惟殷先人,有册有典”,群贤盛会拉开帷幕。节目以戏剧演绎的形式将《史记》当中的《五帝本纪》作为开端,追溯到中华民族发展的源头——黄帝、炎帝,并且介绍了有关于“炎黄子孙”的诞生和发展历史。完璧归赵、卧薪尝胆、负荆请罪……上至帝王将相下到游侠走卒,这些脍炙人口的故事,用生动形象的表演方式呈现出来。镜头一转,学者教授以专业的角度对《史记》进行详细的分析与介绍,从谋篇布局和基本内容上来看,这不仅仅只是贯穿三千年的英雄群像图鉴,更是一部多民族走向融合的历史纪传,它涵盖了多元包容的大一统思想内涵,也是对古史文鉴的传承和发扬。
随后舞台演员又以生动的表演方式演绎了司马迁的一生,司马迁自小天资过人,深受父亲影响,十岁诵读古文,年仅二十的司马迁此时拜别父亲、远行游历,他的足迹也遍布世界各地。上会稽、探禹穴、窥九疑、寻先贤,慕情怀、颂情义、思项羽。每一次驻足,每一处盛景,每一刻遐想,无不是为撰写史记做好充分的准备。三年之后,其父逝世,司马迁承袭史职,谨遵父遗,这是父子两代的精神传承。肩负使命的他却因“李陵之祸”遭遇祸难,即便如此,他不屈不挠,坚持不懈,潜心修史,刻苦钻研,一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千年之史终于诞生于世。
跨越时空的纬度,节目将时间延续至《史记》问世的两千年后,与“司马迁”隔空对话,撒贝宁的“千年一拜”再次让全场观众热血沸腾,这一拜,是感激、是敬仰、是尊重。鸿篇青史,流传千年。通过讲述与演绎的交错穿插,为观众带来生动形象的《史记》历程,也将家国情怀深深地融入到每一个中华儿女的血液之中。在我看来,司马迁的贡献不只是在于记载史鉴,更是构建了一部以中华民族为中心的家国观念体系,他的文学成就在历代千秋中,无可比拟,既开启了古史的前奏,也为后人留下数不胜数的精神财富。
中华民族拥有上下五千年悠久的历史,《典籍里的中国<史记>》对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以戏剧的形式将《史记》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传达给观众,不再以晦涩难懂,繁沉冗杂的文字展现给世人。加强中华文化的传播与发扬,树立文化自信,提高国家综合实力,提升文化软实力产生深远的影响。家国情怀、爱国主义自古以来深深的根植于中华儿女的骨髓之中,炎黄子孙一脉相传,亘古不变。
《史记》承载前人之史,供于后人之鉴。近代史学家翦伯赞曾这样评价道《史记》,他说:“中国的历史学之成为一种独立的学问,是从西汉起,这种学问之开山祖师是大史学家司马迁。《史记》是中国历史学出发点上一座不朽的纪念碑。”《史记》是中国文学史一个伟大的开端,上至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共三千多年的历史,是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家绝唱,传承千年。它是每一个中国人牢记于心的信史,小到个体,大至家国,无一不体现着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历史内涵与中华民族薪火相传,继往开来的精神气节。央视将《史记》中晦涩难懂的文章、繁冗复杂的字词以表演的形式呈现出来,让观众也能深入其中,了解历史的真谛。《典籍里的中国》通过古今对话,把当代与现代的思想连接在一起,《史记》不是虚无缥缈的空中阁楼,是现世宝贵的精神财富!
http://www.dxsbao.com/art/39334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