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校园文学 >

我们终将自由地屹立在世界之林

来源: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作者:丁影、李慧琳

什么是英雄?我认为英雄的定义很广泛。你保家卫国,征战沙场你可以是英雄;你无私奉献,乐于助人你也可以是英雄;你力所能及,帮助他人你同样可以是英雄。那么我们为什么要缅怀英雄呢?第一是要感激,感激这些英雄为我们做出的贡献带来的生活,前年四川凉山木里县发生森林火灾,四川森林消防总队凉山支队西昌大队消防队员开赴一线展开扑救,最终扑灭大火,但是遭遇林火爆炸27名森林消防指战员和三名当地扑火人员全部牺牲,对待这些将国家大事置于自身生命至上的英雄们我们要心怀感激,心存敬畏;第二就是奋进,生活在国家强大、民族繁荣的21世纪中我们或多或少总会怀着一些侥幸心理,天真的认为世界很美好、国家很昌盛,我们可以不努力,不努力也可以活着。但作为中华名族的一员,每个人的理想和追求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只有每个个体做好自己,努力奋进,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看完电影《八佰》实在是震我心神。对岸租界,十里洋场,声乐鼎沸,一桥之隔,满目疮痍,遍地坍塌。“我不怕死,我怕的是我爱的人不知我因何而死”这就是对在四行仓库坚守的人的意义,唤起人们反抗侵略,对民族与国家的保卫之情!民族已到存亡之际,我辈只能奋不顾身,挽救与万一,我的肉体即使毁灭,灵魂也与你们同在。刚看时我不懂他们在坚持什么,后来我渐渐明白了。每看到河对岸的那些人站在那观看我真的十分生气,但是又无可奈何,他们也没做错,隔岸相顾,盼愿再无喧嚣。借用其中的一段遗言“必有一日,我军国旗将插上富士山头,使我子孙后代,再不遭此屈辱”。战争留下的是鲜血,是毁于一旦的家园,是永久无法弥补的伤痛,致敬历史,更鞭策未来。

影片最后沾满血污,却依旧奔跑着的白马,在我看来,如同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与气魄,永远带着生命的希望,终将自由且鲜活地屹立在世界之林。

http://www.dxsbao.com/art/40985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一粒火种,点亮振兴之路——“大包干”精神 赋能凤阳县小岗村乡村振兴

1978年的一个冬夜,安徽凤阳县小岗村的18户农民在一纸“生死契约”上按下红手印,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大包干”的序幕。四十余年后,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时代背景下,小岗村再次成为观…… 刘凯 安徽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查看全文 >>

书写科创之梦,让青春更闪耀——刘凯

引言新时代的青年不忘初心,奋斗力行,用汗水浇灌理想,用智慧开启新路,用自身行动诠释了“创新无止境”。创新型人才是科技创新活动中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资…… 安徽中医药大学 安徽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查看全文 >>

“医路潜行”青年志愿先锋团:医产融合为乡村振兴开辟新路径

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医药与康养、教育的深度融合,不仅为产业发展注入了新动力,更为乡村振兴开辟了新路径。安徽中医药大学“医路潜行”青年志愿先锋团深入安徽省宿州市灵璧县程庙村调研…… 刘凯 安徽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查看全文 >>

安徽中医药大学新安医学调研实践团:从新安百草园到智慧中药房

2024年7月10日至7月12日,安徽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立德创新卓越班”联合上海中医药大学“屠呦呦班”共计40余人赴安徽省黄山市歙县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调研。黄山歙县是新安医…… 刘凯 安徽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查看全文 >>

安徽中医药大学三下乡--歙县义诊暖人心

义诊温暖人心,医药点亮乡村2024年7月11日早晨,安徽中医药大学新安医学调研实践团来到了歙县经开区社区委员会进行义诊活动。来自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安徽医院的六位专家一同上阵,…… 刘凯 方文发 杨雯 安徽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广西师范大学教育之光寻访团聚焦南阳五中丁军丽老师:以爱为笔,书写历史

2月16日,广西师范大学教育之光寻访团成员冯彦博深入南阳五中(三全校区),对深受赞誉的历史教师丁军丽展开深度访谈,旨在弘…

一粒火种,点亮振兴之路——“大包干”精神 赋能凤阳县小岗村乡村振兴

1978年的一个冬夜,安徽凤阳县小岗村的18户农民在一纸“生死契约”上按下红手印,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大包干”的序幕。四十余…

参观朱光纪念馆,铭记历史砥砺前行

2025年2月5日,“文化之根,精神之魂”社会实践队一队员怀着对革命先辈的崇敬之情,走进了承载着深厚历史意义的朱光纪念馆,进…

安徽工业大学学子返家乡:环保教育宣传在行动

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引领下,安徽工业大学的奚燕同学利用暑期返回家乡安徽铜陵,开展了一系列环保教育宣传活动,旨…

【班团建设】“借院校之花,结学习之果”——法学2303团支部数字法治专家讲

当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法律与技术的交融已成为时代命题。2024年12月13日,法学2303团支部全体成员齐聚马房山校区西院会议中心…

最新发布

寻乡音,护方言
方言是记录风俗、民情、文化和情感的工具,但是,随着现代化、城镇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远离故乡、到城市中开辟生活,于是为了交流的方便,讲一口普通话似乎成为了最好的选择。然而,在时代的车轮…
在课堂中学习知识,在知识中掌握能力
7月21日,这是“京鸿”志愿服务队来到京山鄢河村进行支教的第二个星期,然而时间转眼而逝,不过一霎便已经来到了星期三,当志愿者们转变了教学安排以及探索出了更多的教学经验后,孩子们也将受到更具条理,更…
手工课增强创造力,党史课学习红色精神
7月15日,这是“京鸿”志愿服务队来到鄢河村进行支教的第三天,每一天的支教都是新奇而令人期待的,下乡支教的魅力也并没有因为前两日的教学有所减少,与往日相异的乡村风光,每日阳光活泼的孩子,哪怕是一菜…
君子当以自强不息
“每个白昼都要落进黑黑的夜,像有那么一口井,锁住了光明。必须坐在黑洞洞的井口,要很有耐心打捞掉落下去的光明。”——题记雄鹰搏击长空,翱翔蓝天;江河越过巍峨大山,奔流向海;骏马挣脱缰绳的桎梏,驰…
参加志愿工作,协同防疫进行
2021年8月9日至8月11日,长安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学生苏乐嘉在陕西省西安市灞桥区航天四院社区参加了为期三天的志愿者实践活动。本人参与到担任核酸检测志愿者活动中,帮助维持现场秩序,组织大家按照顺序并…
参观新民学会有感
来到长沙一年了,却还是第一次踏进这片小小的天地。在旧址入口,远远的便看到邓小平、陈云分别为旧居题字“蔡和森故居”、“新民学会成立会旧址”的额匾和馆名。走入,几株香樟挺拔生长。沿着青石板铺就的小…
“汇智聚力,振兴乡村”暑期实践队开展对洼里村的实地调研
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洼里村成果卓著,刘向东书记带领洼里村村民仅用十年,便让洼里村实现了从“落后村”到“亿元村”的转变。为了学习和宣传洼里村乡村振兴的方法,“汇智聚力,振兴乡村”暑期实践…
安工学子三下乡:艺术生活,永不散场
2021年7月7日,“安阳艺术教育服务团”志愿队伍在安阳市聚贤幼儿园云朵班进行了一场生动的手工折纸课堂。在课堂未正式开始前,第二分队的队员们通过引导的方式得知了小朋友们还未接触手工折纸这类的课程,大部…
长安大学材料学院张宇暑期个人实践
为提高个人实践能力,长安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张宇于暑期在自己的家乡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进行了为期十五天的教育辅导社会实践活动。在给学生辅导的过程中,张宇耐心地解答学生在学…
寻找乡音发言人,保护方言文化
在我国,方言除了交际还有文化功能,是维系感情的纽带,更是一种文化和感情的传承。现如今我国社会正逐渐形成方言保护传承和普通话推广普及同时进行的策略。方言作为一种文化载体,是我国文化宝库的宝贵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