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校园文学 >

古代语言文化

来源: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人文传媒学院 作者:王嘉琪

谈谈学习古代语言文化趣谈的意义

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中国文化历尽五千年沧桑博大精深。数千年来,由于政治经济的发展,中华民族的文化也在不断的变化发展。中华文化薪火相传,一脉相承。谈到当今的语言文化,往往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语言文化。学习“古代语言文化趣谈”这门课意义非凡。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

一.作为现实生活中有用的文学常识。实际上古今在衣食住行方面的表达大相径庭,如若不是对古代文化有一定的了解,则无法理解古装剧中人们的的言语。譬如今人讲“穿衣服”,而古人讲“更衣”,今人讲“上厕所”,古人讲“出恭”,今人讲“吃饭”,古人讲“用膳”。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经常为人们所用的。还有一些虽然不常用到,但在古装剧中也频频出现。譬如近来大火的电视剧《锦心似玉》中讲到十一娘已到了“及笄之年”,如果不了解古代知识,则不知道及笄指女子满十五岁,也指已到了可以结婚的年龄。再如《甄嬛传》中甄嬛看到皇帝死后,出门第一句话是“皇上驾崩了”,其中“驾崩”对皇帝死亡的称呼。诸侯死为“薨”,大夫死为“卒”,一般官员死为“逝”,士死称“不禄”,平民死称“死”。如若具备了这些文学常识,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在日常生活中也会有用处。

二.能够藉先人的经验获得指引,与先人的智慧互相切磋,从先人的感叹中体验人生。《烛之武退秦师》当中记述的是秦晋联合攻打郑国之前开展的一场外交斗争,烛之武以一己之力,凭借对时局的洞若观火和过人的辩才,临危不惧,终于使郑国免于灭亡。烛之武语言艺术之高超,能言善辩的杰出外交才能,为人赞叹。《触龙说赵太后》写的就是在强敌压境,赵太后又严历拒谏的危急形势下,触龙因势利导,以柔克刚,用“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的道理,说服赵太后,让她的爱子出质于齐,换取救兵,解除国家危难的故事。由此可见,古代少部分人已经有了杰出的语言艺术,让我们知道语言的力量是很大的,学习古代的语言,不但可以让我们看到古人的智慧,而且我们还可以从中体会到通过语言有时可以改变一件事。

三.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绵延不绝,有上下五千年,是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文明。原始社会有甲骨文,后封建社会有造纸术、印刷术,古人通过自己的智慧而努力将传统文化代代相传,从而才有了如今灿烂的中国文化。并且当代社会的很多成果,都是对古代文化的一种继承。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传统,它是维系民族团结的最重要的就纽带,是民族的凝聚力。每一个时代的发展都离不开对于之前文化的继承,只有继承了才有发展。由此可见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从而也可以看出学习古代语言文化的重要性。

四.作为学习古代汉语、古代文的辅助。从古至今,汉民族的文字由繁至易,汉民族的口头语言也从艰涩难懂到简单易懂。要想学习好古代汉语,文言文等,是离不开学习古代语言文化的。通过古代语言文化这门课的学习,可以为我们学习古代汉语,古代文奠定一定的基础,使我们在学习古代汉语时能够减轻负担。通过学习古代语言文化可知,童子指二十岁以下的未成年人。《论语先进》当中描述道“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垂髫指的是小孩不戴帽子,垂着头发。《桃花源记》中描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总角指幼年,小孩子。《诗经氓》中描述“总角之宴,言笑晏晏。”学习古代语言文化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汉语、古代文等。

五.学习现代汉语的需要。现代汉语是从古代汉语中发展过来的,对古代汉语有继承,也有变化。学习古代语言文化,有助于现代汉语的学习掌握。尤其是现代汉语中的许多成语,很多源于典故,源于古代的故事,如若不清楚这些古代的语言文化,则对现代汉语也难以很好的把握。比如说成语“豆蔻年华”,“豆蔻”是指少女十三岁,代指少女的青春年华。再如“耄耋之年”,“耄耋”指八九十岁。“闻鸡起舞”中“舞”不是指的我们现在所谓的跳舞,而是指舞剑,这来源于东晋时期祖逖、刘琨的故事。“完璧归赵”出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破釜沉舟”出于《史记·项羽本纪》,“草木皆兵”出于《晋书·苻坚载记》。由此可知,要深刻懂得现代汉语中成语的意思,必须学习古代语言文化以及古代文。

总而言之,古代语言文化趣谈这门课虽然并非必修课程,但其存在意义非凡,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http://www.dxsbao.com/art/41382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班团建设】“借院校之花,结学习之果”——法学2303团支部数字法治专家讲

当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法律与技术的交融已成为时代命题。2024年12月13日,法学2303团支部全体成员齐聚马房山校区西院会议中心201,参与由法学与人文社会学院主办的卓越名家讲坛,聆听中国政…… 法学2303团支部 武汉理工大学法学与人文社会学院查看全文 >>

【班团建设】“网络闸门,数字蓝盾”——法学2303团支部数字法治案例访谈活

以法为盾,筑牢数字安全防线;以警为镜,护航法治时代新章。2025年2月11日,法学2303团支部访谈小队赴呼和浩特市新城区公安分局,以“网络闸门,数字蓝盾”为主题,对话一线网络安全警务工作…… 法学2303团支部 武汉理工大学法学与人文社会学院查看全文 >>

“3S”校园APP创意与设计大赛解读——法学2303班主题团日活动顺利开展

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为提升法学专业学生的数字化应用能力,全面了解“3S”大赛内容,法学2303团支部于2024年11月24日在武汉理工大学南湖校区开展了“‘3S’校园APP创意与设计大赛解读”主题团…… 法学2303团支部 武汉理工大学法学与人文社会学院查看全文 >>

【班团建设】庆建国75周年——法学2303团支部“家乡爱国故事志愿访谈”主题

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之际,法学2303团支部于2024年10月20日在武汉理工大学南湖校区开展了“庆建国75周年——家乡爱国故事志愿访谈”主题团日活动。本次活动通过志愿采访和访谈的形…… 法学2303团支部 武汉理工大学法学与人文社会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班团建设】“借院校之花,结学习之果”——法学2303团支部数字法治专家讲

当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法律与技术的交融已成为时代命题。2024年12月13日,法学2303团支部全体成员齐聚马房山校区西院会议中心…

【班团建设】“网络闸门,数字蓝盾”——法学2303团支部数字法治案例访谈活

以法为盾,筑牢数字安全防线;以警为镜,护航法治时代新章。2025年2月11日,法学2303团支部访谈小队赴呼和浩特市新城区公安分局…

“水润家乡梦,‘材’子志愿行”——湖南城市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寒假

(通讯员黄鑫)1月10日至2月23日,湖南城市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水润家乡梦,‘材’子志愿行”寒假返家乡志愿团队成员在各…

青春暖夕阳,大学生养老院社会实践故事

青春暖夕阳为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28实践团”7名学生志愿者于2025年2月1号-2025年2月6号…

红色基因,薪火相传——大连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赴辽宁省大连市

红色基因,薪火相传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是我们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为了深入贯彻和落实这…

最新发布

青春助力,破农产品冷链设施之谜
南京农业大学信息管理学院聚焦于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加快发展冷链物流、加强农产品仓储保鲜和冷链物流设施建设的时代热点,组建了“十四五”规划背景下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设施调研团,在7月12日至15日先后奔赴…
爱情的悲剧
【是年腊月十二,在公馆门外有一个男孩,看似约莫十八。衣服是冰蓝的上好棉袄,雪白滚边绣着雅致竹叶花纹。脸如雕刻般五官分明,有棱有角的脸异常俊美。他在公馆门前来回踱步。他是爱朗。爱朗:(抬头见小翠…
山河无恙,期待光明
我们刚刚经历了一个不平凡的春节,这个春节少了该有的热闹与年味,停止了出行拜年的脚步,自觉居家隔离,开始与新冠病毒的斗争,一个个城市都被按下了暂停键,但与此不同的是,数万名医护人员奔赴抗击疫情的…
“忆峥嵘岁月,传红色精神”实践团中国美术馆之行
7月20日,“忆峥嵘岁月,传红色精神”实践团一行人来到了中国美术馆,此时恰逢中国美术馆在进行“伟大征程时代画卷——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美术作品展”,展览紧扣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展示了…
送你一朵小红花
送你一朵小红花“幻觉里出现的,也许不是未来,而是另一个平行时空的自己。”动车开往家的方向,前方是陌生的环境,环境中有形形色色的人。每一个人都在属于自己的轨道上前进着,有人积极追求美好的未来,有…
吾辈少年携星辰,终将碎月搏长空
少年是悠悠的辰星,祖国是皎洁的明月,辰星总在月华的光彩之下熠熠生辉。少年是自由的清风,祖国是巍峨的大树,清风总在大树的庇荫下方环绕前行。这是一个创新的时代,越来越多的科技成果被运用在生活当中,…
“忆峥嵘岁月,传红色精神”实践团王府井书店之行
7月19日,“忆峥嵘岁月,传红色精神”实践团一行人为了贯彻“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学史增信”、“学史明理”的方针政策,来到了王府井书店进行了关于红色精神文化书籍地阅读。《中国共产党历史通览》…
蒲公英实践团参观淄博博物馆
为积极响应国家鼓励文化发展和传承的号召,7月5日,管理学院蒲公英实践团参观淄博博物馆,通过多种形式,了解文化的发展,感受文化的魅力,促进文化的传承。淄博市博物馆是一座综合性、地志性博物馆,主要职…
思想道德建设
一、思想文化建设的内容思想建设指用共产主义理论、思想、信念、道德来教育人民群众,从而树立和公有制相适应的共产主义信念、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思想和主人翁思想,以及和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相适应…
教研活动心得2021
通讯员(游燏吉荣浩浩)相信不管是老师还是孩子们都对这一段课程的时光非常不舍,毕竟我们从陌生到熟悉经历了整整两周,从上课时的许多问题磨合到课程进展得越来越顺利。这次的经历真的很难忘,在上今天的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