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校园文学 >

对《呐喊》《彷徨》中各类人物形象分析综述

来源: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 作者:王佳雯

摘要:《呐喊》《彷徨》被视为20世纪中国小说的开山与高峰之作。鲁迅的革命思想随着革命形势的瞬息万变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变化,因此本文将对鲁迅在各个阶段塑造的典型人物形象进行分析,从而探究鲁迅革命思想的发展变化的历程。

关键词:呐喊,彷徨,鲁迅,人物形象

从整体上看,鲁迅在《呐喊》中刻画了众多的人物形象,也写出了这众多人物的悲剧。根据其思想的阶段性可将人物分为三类 : “偶然惊醒却无可挽救的清醒者 ”“仍可存希望推翻铁屋子的毁坏者 ”。[1]通过对他们悲剧命运的描写,鲁迅把批判的矛头指向了与之对立的庸众以及造成这所有现象的根源:封建传统伦理价值观念,并试图唤起所有人的觉醒,以期待在中国大地上有真正的“人之子”出现。[2]

一、“感觉不到就死的悲哀的昏睡者 ”

这一时期的“昏睡者”正是鲁迅笔下的看客群体。“看与被看”是鲁迅作品中独特的人物关系,启蒙者是“被看”的独异个人,被启蒙者是看戏的庸众,众人只晓看戏的热闹却未惊觉死亡的恐惧。《药》的开篇描写了华老栓去取药的途中看到有人被处死的场景,但并未点明被处死者就是夏瑜,此时看客的状态是:“…… 颈项都伸得很长,仿佛许多鸭,被无形的手捏住了,向上提着。” “仿佛许多鸭”形象地描绘了看客在看戏时的丑态,而“捏住”则意味着他们在主动看戏的同时也在无意中被丧失着自我。后来当大家从康大叔的口中得知夏四奶奶的儿子夏瑜因为革命被处死时,看客的反应是:“这小东西也真不是东西……他说:这大清的天下是我们大家的。你想:这是人话么?”[3]

这段话中,不仅反映了看客心中根深蒂固的奴性思想,革命于他们而言并不是救他们的“药”,而是对老祖宗的不敬,也更加证实了他们是心甘情愿的被统治、被奴役的思想。前后看客的反应恰恰体现了看客失去了“作为人的自我意识”的悲哀。

在《孔乙己》中,失去了精神寄托的短衣帮则更加悲哀。孔乙己的“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封建思想象征着处在文化转型期的文人对传统文化的固守。文中有一处写道 :“孔乙己便涨红了脸,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4]

由此可以看出,孔乙己之所以用“窃”代替“偷”,并不是说偷书损害了他的形象,而是触及了知识在他心中至高的地位。孔乙己完全可以去偷更值钱的东西,而不至于屡屡偷书被人家打断腿,所以孔乙己的“迂腐”不过是处于自身与时代环境的相悖下才显得格格不入。而这样的孔乙己却成为短衣帮精神世界的趣味,所以鲁迅实则是借此讽刺了短衣帮精在神世界的可悲。把孔乙己当作自己的精神寄托,无法掩盖精神世界的极度萎缩,而孔乙己的消失也意味着他们的精神世界彻底陷入空虚。[5]

自私冷漠的华老栓、康大叔,愚昧无知的短衣帮以及麻木的看戏的庸众,鲁迅对典型人物的塑造揭示了国人的丑陋。社会变革推动下的思想解放已成为不可逆的趋向,鲁迅紧紧抓住这一契机势必要将人们从封建枷锁下拯救出来,此时的鲁迅坚定地认为通过“揭出病苦”还有“引起疗救的注意”的希望。

二、“清醒者”——无可挽救的苦楚

资产阶级的懦弱,封建势力的强大使辛亥革命走向失败,但却间接推动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爆发,但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却在短暂高潮之后陷入低迷。觉醒的希望相继破碎,担负着启蒙重任的革命者们不得不反思,五四新文化运动后期包括鲁迅在内的革命者们都面临着革命道路的选择问题。这一时期鲁迅笔下的人物形象也有了很大的改变。

鲁迅革命思想初期更多的是探讨“看与被看”的劣性关系,“人血馒头”的存在也只是停留在现实层面的“吃与被吃”。而在这一阶段,“吃人”本质上升至精神上的“吃人”,狂人和吕纬甫都是在环境中被同化,精神被“吃掉”的典型。

狂人发现别人在吃人的同时,也相当于将自己放置于“个人”与“群体”的对立中。狂人在一步步地思考中使自己从一个受害者、控诉者变成忏悔者。当狂人发现“吃人的是我哥哥。我是吃人的人的兄弟”时终于也明白“我未必无意中,不吃了我妹子几片肉……”[6]狂人终究逃不过“吃与被吃”的命运,在目睹“吃人”的同时发现自己竟也有了四千年的吃人履历,直至最后不得不发出最真切的呐喊 :“救救孩子!”几千年的封建礼教在人们的思想中扎根,就凭借着“从来如此”使“被吃者”也变成“吃人的人”。而在现实中当群体以绝对的数量优势施予精神世界的绝对同化时,又有多少“狂人”能够不被“吃”呢?狂人是被动地沦为庸众,吕纬甫则是主动放弃的清醒者。[7]

鲁迅在《呐喊》的序言中说道:“独有叫喊于生人中,而生人并无反应……如置身毫无边际的荒原,无可措手的了,这是怎样的悲哀呵……”[8]从狂人的被动到吕纬甫的主动更加凸显了这一时期鲁迅在革命道路上的迷茫。环境的同化、革命者的放弃,这让鲁迅不再是直接批判,而是在黑暗中摸索正确的革命道路。

三、“毁坏者”——推翻铁屋的希望

五四落潮时期,鲁迅陷入苦闷和犹豫。北京女子师大学潮对这一时期的鲁迅来说更是雪上加霜。校长杨荫榆不准学生参加悼念孙中山的活动,使这场反抗上升至政治高度,而教育部却派出多名军警,雇佣流氓殴打学生,这使鲁迅极为愤怒。在这之前鲁迅与周作人失和,以狼狈的方式离开自己苦心经营的家,这对又有着浓厚的家庭观念的鲁迅同样是巨大的打击。外部革命环境的恶化和家庭的破裂让鲁迅彻底绝望,其笔下的魏连殳便是其此时心境最直接的体现。

鲁迅将魏连殳的温情消解,使其彻底成为一个自我戕害的孤独者。祖母和孩子分别是魏连殳心中的归属和希望。但是在小说开篇却是为祖母送殓,祖母和魏连殳没有血缘关系,这就意味着仅存的名义上的“家人”也逝去了,祖母的逝去使魏连殳被心灵深层的孤独笼罩着,一向冷漠的魏连殳“像一匹受伤的狼,当深夜在旷野中嚎叫,悲伤里夹杂着愤怒和悲哀 ”。[9]祖母的逝去是对魏连殳归属感的解构。但此时的魏连殳还有希望,他对孩子的态度总是

格外的热情。当他见到孩子们的时候,眼里“即刻发出欢喜的光来”,孩子在魏连殳心中“是好的,全是天真的”,但是后来当其彻底被现实打败后,孩子们竟然也对其避之不及,甚至连他的花生米都不吃了。孩子被环境同化后也将其视为异类,这是对魏连殳希望的解构。为了生存,魏连殳决定从“独异个人”沦为庸众,这是魏连殳对孤独的反抗,同时也是其死亡的象征。正如魏连殳给“我”的信中写的那样:“我已经失败了——然而我胜利了。”[10]精神上的他已经死了,现实中的他也必将因为背叛自己的精神而离去,魏连殳死后“在不妥帖的衣冠中”接受着最讨厌的一类人的拜别,以一种绝望讽刺的方式向现实屈服。[11]

在《在酒楼上》和《孤独者》中,“我”与两位主人公既不是多年深交的密友,也不是有着共同境遇的知音,“我”见证了吕纬甫的放弃和魏连殳的妥协,却也推动着“我”这一类革命者重新燃起革命的希望。从文章的结尾处来看,“我”与吕纬甫和魏连殳的分别令“我”感到轻松。《在酒楼上》的结尾 :“我独自向着自己的旅馆走,寒风和雪片扑在脸上。是觉得很爽快……”吕纬甫的遭遇令人惋惜,但是听完吕纬甫的倾诉,面对寒风和雪片的“我”反而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孤独者》中的结尾 :“我的心地就轻松起来,坦然的在潮湿的石路上走,月光底下。”这两处的“我”是轻松的,有两层意味 :一是同为革命者,“我”无法理解他们在革命道路上的选择,但是“我”却更加明确了自己的革命方向,另一层则象征着以鲁迅为代表的革命者终于冲破黑暗,彻底清醒。

鲁迅笔下的“我”只是一个旁观者、讲述者、见证者,但是却蕴含着鲁迅极为深刻的自我观照色彩,“我”是鲁迅在革命道路上完成自我破壁,走向成熟,重塑革命观的象征。所以《彷徨》并不代表鲁迅先生放弃革命,放弃反抗,而是在超脱革命本身寻求真正的革命道路。直至最后,“我”前进的方向正是鲁迅在今后的革命道路上继续为之奋斗的方向。[12]

从《呐喊》到《彷徨》完整地体现了鲁迅先生的革命思想的变化。从最初的揭露讽刺批判到后期的打破重塑,重新建构,鲁迅先生笔下的人物逐渐丰满,鲁迅先生的革命思想也从稚嫩走向成熟。

http://www.dxsbao.com/art/41383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曲园学子寒假社会实践——儒风韵鲁源,乡村日日兴

农业兴则国家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任务。在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号召下,新农村的建设应该如何开展变得尤为重要。为探索在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建设的发展,曲…… 韩文昊 曲阜师范大学“文韵耆治”实践队查看全文 >>

曲园学子寒假行---温情养老,幸福夕阳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关爱老年人已成为我们无法忽视的社会责任。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代际沟通的减少,以及部分老年人在身体、心理方面的特殊需求,如何让他们拥…… 韩文昊 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山东大学生走入鲁源新村,探索文化赋能蝶变之路

曾经的鲁源村,地理位置偏远、自然资源匮乏、经济基础薄弱。而如今,这个昔日的偏远小山村,借助丰富文化底蕴,将文化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摇身一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别墅村”。为了探索…… 曲阜师范大学韩文 曲阜师范大学韩文昊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青年志愿行,科普润童心

科学对国家至关重要。它是经济增长引擎,催生新兴产业;是国防安全护盾,强化军事力量;能提升国际地位,获话语权;还助力社…

曲园学子寒假社会实践——儒风韵鲁源,乡村日日兴

农业兴则国家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任务。在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号召下,新农村的建设应该如何开…

社会实践 “年味寻踪,俗韵新声”实践调研团探春忆之线下采访活动

春节,作为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承载着无数家庭的记忆与情感。为了深入了解老一辈人心目中那份原汁原味的“年味”,我们在…

安徽工业大学寒假社会实践——爱校荣校

“大学生返家乡,回母校宣传”活动意义深远,旨在为母校学弟学妹提供高考志愿填报的精准指引,让他们全面了解安徽工业大学的…

大学生社区服务,便民利民暖人心

为强化社区为民、便民、安民功能,做到居民有需求、社区有服务,曲阜师范大学物理工程学院“青衿之志启航道,履践志远谱新篇…

最新发布

《骆驼祥子》主题与艺术特色赏析
长篇小说《骆驼祥子》是老舍先生的代表作,记录了上世纪20年代北平人力车夫祥子的悲惨一生。祥子来自农村,但他一直渴望城市,于是他来到了北平,准备以拉车为业换取自己渴望的生活。经过了三年的省吃俭用,…
浅谈《倪焕之》中倪焕之及其教育思想的转变
摘要:在倪焕之的一生中经历了许多事件,五卅运动,大革命等,随之改变的是他的教育思想,他从单纯追求教育的改良到走向群众运动开始革命,从满怀希望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到经历失败后沮丧,后重新走上群众运…
重温红色记忆,传播爱国精神
在建党百年华诞这一伟大成就的背景下,为了同广大人民一起庆祝,为了将爱党爱国精神和传播红色基因深入到基层群众中去,2021年7月9日上午,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医学院“卓粤文化医疗队”第一批成员前往阳江市阳春…
推动乡村振兴,助力兽医行业新发展
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塔里木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民政小桥梁”宣讲团在返乡后依然继续着“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分别调研家乡所在地畜牧养殖情况,并借鉴其养殖经验、惠民措施和管…
我的助教生活
在这个暑假,我选择的是成为一名助教,并把它作为我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认真对待。我从事这份工作一共有30天的时间,在这30天里,我和小朋友们朝夕相处,感受他们的可爱,也体会到了我对教师这个行业的热爱。…
喜欢和合适都没有开心重要
喜欢和合适哪个更重要?好像这个话题一出,争议就从未停止。其实…我也没弄清楚。年少时,校园里小心翼翼的怦然心动,甜蜜又简单。那个时候的喜欢好像能够打败一切。少年少女经常泛红的脸庞,躲着老师家长偷…
00后的大学世界
本次寒假社会实践以“00后眼中的大学”为主题进行展开,分别对还未上大学的00后以及已经上大学的00后分开进行调研实践,了解了还未上大学的00后对大学的向往和期待,以及已上大学的00后对大学生活的看法与反馈…
遂昌县融媒体中心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假期是提升自我的一个好机会,而假期的社会实践正是我们作为大学生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假期社会实践一方面可以提升个人能力,认识各方面不同的伙伴,另一方面还可以提早带领我们体验社会生活。在旁人的介绍…
为每一位志愿者鼓掌
在这次寒假社会实践中,我选择了第四项社会实践活动,是关于服务社会的志愿活动。志愿服务以自愿、无偿为前提,以弘扬志愿精神为核心。志愿服务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我选择了社区服务这项志愿服务…
青春助力,破农产品冷链设施之谜
南京农业大学信息管理学院聚焦于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加快发展冷链物流、加强农产品仓储保鲜和冷链物流设施建设的时代热点,组建了“十四五”规划背景下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设施调研团,在7月12日至15日先后奔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