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人披是春秋时期的一位宦官刺客,关于他的故事不多,只有在《左传》中《寺人披见文公》一文中有记载,通过这个短短的小故事,寺人披的形象特征已然清晰明了。
中国古时的刺客都是性格刚烈、忠心不二的,而寺人披却是个例外,他先是帮助晋献公刺杀重耳,被重耳逃脱后,又帮助晋惠公刺杀重耳,却再次被重耳逃脱。等到重耳即位成为晋文公时,寺人披却求见重耳,凭借一番巧舌如簧的说辞,逃过一死。从中国古时的刺客精神来说,寺人披显然没有做到“士为知己者死”的豪气精神和为刺杀目标不惜一切代价的刚烈精神。
孔子曾说:“巧言令色,鲜仁矣”。从仁的角度出发,寺人披便是这样一个巧言令色的人。在两次刺杀重耳未成功后,他前去求见重耳,对重耳说了“臣谓君之入也,其知之矣……岂唯刑臣”这样一段话,他一方面为自己狡辩他只是奉命行事替君主卖命,另一方面又暗示重耳让他学习齐桓公的宽容精神放过他。古时的儒家,提倡“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的做法,这样说来,寺人披可谓贪生怕死的不仁之人。但是换一个角度来说,寺人披也正是凭借这一番巧言巧语救了他自己的命,这也是他善于言辞的一个表现。
同时,寺人披其实是一个善于观察并善于利用别人心理的人。他先是得知了吕甥、郤芮即将焚烧晋文公宫殿的消息,然后又抓住了晋文公想要团结群臣安抚人心来称雄的心理,再加之晋文公知道他的到来时,说的并不是处他死刑而是“女其行乎!”,这又让他发现了晋文公的宽容大度,所以他可以放心地去见晋文公,并用他的言辞为他自己取得自由之身。
除此之外,寺人披还极具胆识,即使他知道晋文公痛恨他,但他也没有因此而开始逃亡,反而充分考虑各方因素后,去见了那个被他追杀多次的人,并准确把握对方心理,让自己免于一死。这样的胆识与气魄,却也是他能力的一种体现。
对于寺人披这样的人物,每个人或褒或贬都有不同的看法,我认为他并不是一个单薄的人物,而是复杂且立体的。或说他不忠不仁善于狡辩,又或说他富有胆识善于观察,每个人都会对此有不同的看法吧。
http://www.dxsbao.com/art/41387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