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对失败、接受失败:
“平庸”一词出自袁枚的《随园诗话》,出处的后边还有一句话“何为平庸,亦何为不平庸,此不可定也。”我认为应对失败、接受失败的第一步,就是不要妄自定义平庸。大连理工大学的研究生觉得实验不成功、可能面临延毕,就把自己定义为“废物”,作为一个985高校的研究生,他感受到了无力与羞耻,于是轻易地给自己扣上平庸的帽子。
有人说:“很多时候,优秀的人难以接受自己平庸,因为他们自省意识强,但能力又可能不足以改变现状。”那既然这样,不如我们就改变自己的心态,不因为小的失败,就轻易把自己定义为“平庸”。要知道有些失败是合理的,而且是暂时的。失败不等于平庸,陷于失败一蹶不振,才是真正的平庸。
第二步就是客观冷静地分析失败,寻找需要改进的地方并对未来的发展充满希望。并不是所有失败都是成功之母,只有善于反思,能从中总结和学习的失败才能成为成功之母。
当我遇到了失败的事情,比如我的国家奖学金答辩失败:首先,我会客观地分析失败发生的原因:我在创新创业方面的参赛经历以及荣誉获得的很少,说明我在这方面的能力是欠缺的;在答辩的时候,我发现准备的ppt会有说不完的现象,说明我汇报的思路很乱,没有突出重点;答辩成功的同学是年级的学年成绩第一名,而且她在其他方面也积极发展,确实比我优秀。所以我的失败是合理的,但是我并不气馁,因为这些原因都是可以通过我的努力改正的。
然后,我会根据原因找到自己以后可以改进的点:要积极地参加创新创业活动,于是我联系了导师,积极向学长学姐请教科研相关知识,为以后的创新创业大赛做准备;我认真阅读了曾获国奖的学姐的个人陈述,并从中学习经验和表述方式,之后又重新做了一个答辩ppt;我也意识到自己在很多方面还有不足,我以更优秀的同学为榜样,督促自己向他们学习。
最后,我会夸夸自己,给予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比如:能够有资格参加此次答辩就已经很棒,很幸运了;学习成绩和去年相比也进步很大;同学们给自己打的分也很高,说明大家也都是很认可我的。
就这样,因为失败而产生的坏情绪几分钟后就消失不见了。而且,就是因为这次失败的经历让我在这方面积累了经验,在之后的一次社会奖学金答辩中,幸运地被推荐。
第三步就是不要结果导向地刻意追求成功,而忽略了过程的美妙和自身的成长。
记得之前有老师问过我们:“你努力学习是为了什么?”。同学们的回答多种多样:“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为了做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为了挣大钱”“为了父母的考后奖励”……当问到我的时候,我却一时之间想不出来。
努力学习一定是为了什么吗?
一个阳光正好、微风不燥的下午,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开着窗户,春天温柔且带有花香的风将窗帘卷起,讲台上,老师画了个很好看的淡妆,热情地讲解着她精心准备了好几天的授课内容,而她讲解的正是我们从未接触过的、却又与人类息息相关的知识,这么美好的时刻,我自然应该认真听讲,享受知识带给我的快乐。
我们总是会记得自己在山底时为登山做的种种准备,也会记得登到山顶时“一览众山小”的成就感,但却总是会忽略半山腰上五彩缤纷的花儿,山间叮叮咚咚的泉水声,还有一步一步拾级而上时与同伴们的欢声笑语,然而这些才是我们登山的主体与意义所在。
无论一件事情的结果是怎么样的,我们花时间去体会、去经历本身就很有意义。
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人生。
我是一个乐观的人,身边的老师同学、家人朋友总用:乐观开朗、自信大方、没心没肺来形容我。我也很喜欢成为别人的小太阳,在别人不开心的时候开导他们,逗他们开心。因为我觉得人生除了生死,其他没什么大不了。我活着,每一天感受着所有的细节和琐碎,这本身就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
也正是这种“佛系”的心态让我一度思考人生的意义,有的时候还深陷其中。但是每当我闻到厨房里妈妈炒菜传来的香气,听到爸爸打开的电视机里传来足球赛的声音,看到奶奶戴着老花镜给我缝制的新棉衣,上了大学可以坚持滑板和羽毛球爱好,手机里传来朋友们约着出去玩的讯息,考试月的时候坐在喜欢的书库里背书暖气热乎乎……我就感觉生命是有意义的,是美好的,是没办法刻意寻找、严格定义的。它存在于你与他人的每一段感情纽带里,存在于一个个平凡日子里的烟火气中。每天热情地、积极地、快乐地活着,这本身就是生命的意义。
喜欢春天的风、秋天的树和每天的自己。希望我们都能成为感受雨的那个人。
http://www.dxsbao.com/art/41742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