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科学哲学对科学与非科学界限的认识
在科学哲学史上,划界问题曾是逻辑实证主义讨论的一个核心问题[2]。逻辑实证主义提出了证实标准,即知识依赖于经验。一个命题是否有意义取决于此命题是否表述经验内容,即是否能被经验证实。
但是,波普尔认为可证实性存在着一个很大的缺陷,就是它所使用的是归纳逻辑,而归纳逻辑具有不周全的特点,无论列举多少例子,都不能归纳和证明一个领域的全部。因此,波普尔提出了可证伪性标准来解决划界问题。也就是说波普尔认为,科学知识或理论不能用经验证实,而只能用经验证伪。一个命题只要它是可检验的,或可证伪的,就是科学的;反之,不可检验、不能证伪的,就属于非科学的、形而上学的,以解决逻辑实证主义的缺陷。
库恩认为逻辑实证主义的可证实性原则过于严格,绝对,从而简单化,将很多科学命题排除于科学之外;但是波普尔的可证伪性原则又过于模糊,没有对科学与非科学做出实质性的划分。库恩提出范式论划界思想,认为把科学与非科学区分开来的标准正式有无范式。所谓范式,即某一科学共同体成员共有的一整套标准和规定。因此,库恩将划界标准放在常规研究或常规科学一边[6]。
费耶阿本德的消除分界论认为科学与非科学学之间没有一条绝对的界线,不存在划分科学与非科学、科学与宗教、科学与神话的绝对普遍的标准,而且科学与非科学的区分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7]]。
后来的罗蒂,作为后现代科学哲学的集大成者,也重申了划界问题的消逝,认为科学与非科学之间的本质区别将不再存在[8]。
科学与伪科学的划界标准是科学哲学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科学的划界问题经历了从确定到模糊,从绝对到相对,从一元到多元的发展。
http://www.dxsbao.com/art/41789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