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一段时间里,我很幸运的接触到了《外国教育史教程》这本书,当我对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有所了解以后,我的内心便像是有一股浪潮,澎湃激荡起来。于是,我想将它分享出来。
赫尔巴特赞同洛克所提出来的“白板论”观点,他们认为:“心灵在在最绝对意义上是一块白板,没有任何生活或者表现的形式。”因为这种观点的提出,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面,人们对于儿童的认识是单一的,大家都认为孩子就像是一张没有受到任何影响的纯白的纸张,当教育的人,或是老师,或是家人,亦或者是社会,他们举起手中的画笔,用自己的经历化成的笔墨,让那张白纸变成我们想要的颜色。但是我是持有反对的观点的。在我的经历里面,我并不认同这样的观点,孩子拥有纯洁的心灵如同白纸一样的纯洁,但是这并不代表我们就能让他们按照我们的想法去成长。因为如果由家长或者社会取消孩子自己的权利,那么在这种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并不能得到健全的发育,即便是身体成长了,但是他们早就已经失去了自我。还记得前几年在网络上上大受批评的一则广告,原本的想法是通过在海外游学的学子因为不会做饭而联系父母,从而体现父母对我们的无私奉献与关爱。但是,这则广告饱受争议的地方在于,孩子的任性与无能。他无视时间的阻隔,自私的在深夜吵醒父母,就为了一碗番茄炒蛋的做法。这种孩子,也许他拥有超越常人的智慧,但是他缺失了作为人本身的东西,我们常常称他们为“巨婴”。故事里面的孩子,缺少了作为人基本的道德品质,但是悲剧的缘由归根结底还是父母的宠溺,他们单纯的认为孩子的任务只是学习刻板的知识而已,他们将孩子这张白纸用到了极致,将自己的色彩强行灌输给孩子。所以,孤身一人在外面漂泊的他,早就无法适应,他只能在电话里面寻求父母的帮助从而得到慰藉。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雪花,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孩子。父母的灌输,社会的压抑只会让孩子缺失自己的天性。如果每个孩子都是白纸的话,那么他们一定是有自己特色的白纸,也许有人是米色白纸,也许有人是纯色白纸。就像小时候的自己和我的小伙伴,那个时候的我们对世界充满了好奇。但是,当我们看过恐怖的僵尸电影之后,一切都改变了。当我看到僵尸的第一眼,我的内心就被恐惧所笼罩;而我的朋友则越发的好奇,以至于后面我同他们渐渐的疏远,付出了成长的代价。但是,在那个我们都还是白纸的年龄里面,对于第一次接触的东西,我们有了不同的感受。我感到无比的恐惧,而他们则是兴奋。
所以,我认为孩子们是具有自己的独特的个性的,我们不应该盲目的灌输他们知识,而是应该在他们认识世界的时候告诉他们衡量对与错的价值观,让他们自己去把握自己的未来。
http://www.dxsbao.com/art/41981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