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起一本古诗词书籍,随意翻开一页,书中的篇章布满了愁思别绪。那是游子漂泊在外的孤苦,也是慈母依依不舍的眷念,我们不由的感慨,离愁人皆有之,但现在很少人能真正体会。古时通信不发达,少时离乡,也许到了父母离去都无从得知;送别至交,也许此次挥手就是永别。探望他人更是难上加难的事,要去哪里,都要驾着一匹马赶路,碰到急事更是要日夜兼程。所以只能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不过世间事大多都是不完满,并不是有所有的分别都是“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豪气万丈,更多的是“此去今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那一段山水路程,流年岁月,没了诉说的人也是如同空中高楼,水中明月,只是美好但却无人能触碰罢了。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一切都发生了改变。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我们的一代代的先辈用自己无数日夜换来的,是一条通向青天的大道。古时候的见面,是跨无数颠簸泥泞,被大山层层隔断。而现在的我们,千里路程一日相逢,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摆脱了沉重的马鞍,坐上了柔软的座椅,逢山开道,遇水搭桥。在出行这一方面,我们真正做到了“千里江陵一日还”。科技带给我们的,是选择生活的权利,我们不再是面对蜀道绝望攀登的人,也不是因距离而阻隔的人,我们是能够说走就走的人。这世界是如此的美好,从前的人们,只能固守自己的方寸,而伴随科技的发展,我们能见证世界的美好,我们能去山水甲天下的桂林,也能去映射天空的盐湖,我们能攀登世界之巅,亦或者探索深渊之海。科技带给我们的,是不局限于一地的生活。我们能够去认知更广阔的的天地,去逛想逛的城市,去见想见的人。
科技带来的,不仅仅是出行方式的变化。就像是一直流传的一句话,要想富,先修路。科技改变的更是我们出行的道路,难于上青天的不仅仅是蜀道,在我们国家的道路中,有六条悬挂在山崖上的公路,远远望去,就像是夹缝中的小草又或者是大浪中的小木板,仿佛稍微多一点就要掉入万丈悬崖,大道两侧绝壁千仞,空谷幽深,每一段路程都是科技心血的凝固。黄沙万里,茫茫戈壁滩上布满粗砂、砾石,踏在上面,沙沙作响。一条条干沟毫无生气地横卧在上面。除了一些麻黄、沙拐枣等耐旱植物点缀其间,很少有植物生长,动物也远走高飞了。这样的生命的禁区中,我们也通行了公路。
但是古时候的人可没有这样的道路,所以古人分外重视离别,此去一别,便是经年。他们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他们用诗文来安慰自己,在明月下许下美好愿景。有多虔诚,就有多凄美。古人的美,也在信中体现,分别后,由于山水阻隔,他们往往会长时间音信杳无。这样,在相见无期、音讯阻隔的期间,游子与居人之间唯一的“联系”,就是他们对彼此的思念——书信。李清照则这样写与丈夫两地分居时的情思:“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在淡淡的闲愁中,又有着心心相印、彼此牵挂的欣喜,她肆意倾诉离别之苦,将书信作为自己感情的寄托。分别多时,一封满载真情厚意的信函成了温暖的象征、情意的象征。但是,真的就是这样的吗?在那样的年代里,真的能保证每一封书信都能寄到家乡吗?“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青葱少年离开了家乡,两鬓斑白回到了故乡,家中亲友化作冢中枯骨,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悲痛让人叹惋。幸好,我们生活在了一个和平的年代,也是科技发展的年代,今时的交通发达,几百公里的地方,几个小时的汽车便可到达;几千公里的地方,几个小时的飞机也可飞抵。加之通讯也发达,电话、手机、网络,随时随地可听见对方的声音,上网则可马上通过视频看见对方。书信承载的是一种说不出的情感,是那段烽火岁月里,价值千金的物品。不过。有些事,还是亲口说出来最好。
电视里面时常播放着一个公益广告,那是一位因为年龄增长而逐渐失忆的老人,在家庭的聚会中,不断的将饺子往口袋里面塞,而嘴里面还念叨着,这是自己孩子最喜欢吃的东西。每次看见这广告,我都会鼻头一酸,影视技术的发展与进步,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各式各样的娱乐,这个娱乐至死的年代里面,它能传播的,还有爱。我也曾经年少,也与父母起过冲突与矛盾,那段时间没有所谓的妥协,只有少年的一腔孤傲和自以为是,最终是时间给出了答案,少年的棱角逐渐圆滑,他也离开的家,离开了父母,同时也失去了道歉的机会。每一次邮寄给父母的书信,总是将自己快乐分享,道歉的话语到了嘴边,却在纸上留下一片空白。还好,时代给了每一个孩子后悔的机会。在佳节团圆的日子里,孤身一人的孩子常常想起那些古人的诗词,字里行间的感慨让人感同身受,不过这个时候,他也能拿出手机,找到父母的名字,拨打视频电话。镜头的另一边,是丰富的菜肴,是慈祥的父母,山河能隔开我们的距离,但是它隔开不了爱,这个时候,他往往感慨的是,生在这样的国度,太好了。在那难忘今宵的歌声里,他仿佛回到了从前的日子里,男人至死是少年,这一次,他说了六个字,“对不起,我爱你。”
http://www.dxsbao.com/art/41984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