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啸山庄》
只针对希刺克厉夫和凯瑟琳两人之间的感情,我觉得作者描述的十分贴切。
“我对林顿的爱像是树林中的叶子:我完全晓得,在冬天改变树林的时候,时光会改变叶子;我对希的爱掐死下面的恒久不变的岩石。虽然看起来给你的愉快并不多,可使这点愉快却是必需的。”
希对凯瑟琳的感情,我觉得可以从这段话中有所体会:“愿她在苦痛中醒来!”他带这可怕的激动喊着,跺着脚,由于一阵无法控制的激情发作二呻吟起来。“唉,她到死都是一个撒谎的人呀!她管我的痛苦!我只要做一个祷告——我要重复地说,知道我的舌头僵硬——凯瑟琳·恩萧,只要我还活着的时候;愿你也不得安息!你说我害了你——那么,缠着我吧!北海的人是缠着他的凶手的。我相信——我知道鬼魂是在人世间漫游的。那就永远跟着我——采取任何形式——把我逼疯吧!只要别把我撇在这个深渊里,这儿我找不到你!啊,上帝!真是没法说呀!没有我的生命,我不能活下去!没有我的灵魂,我不能活下去啊!”
在我看来,希和凯的爱情很难被世人所接受,它不像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那样悲壮,也不像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那样凄美,但是凯和希用各自的固执(甚至是偏激)爱着对方,用各自以为合理的方式为对方付出。
对于他们的爱情,值得我敬佩,但不会去效仿和学习。
凯瑟琳死后,希一直在报复他觉得害了她的人,以现在(21世纪)的角度看来,显得非常残暴,麻木不仁。
但是我并没有在19世纪初的英国社会生活过,我没有办法设身处地地思考,但是在这本书中依旧能很清楚地看到人性的复杂和多样。
我们通常评价一个人,通俗的说这个人还挺好的,这个人不怎么样,这个人是个坏人。我想这通常评价的是这个人的道德品质。说这个人好,通常是指这个人的道德在大众看来没有很大的问题。人性是多变的,大多人在道德框架之内生活,或者说,因为这种东西的存在限制了人的恶。但在作者笔下希是一个很极端的人,他的爱始终如一,他的恨使他不择手段、残忍暴虐,但是他的爱和恨似乎都没有考虑道德的问题。
大多数人生活在框架之内,遵循道德准则行事,但内心所想我们不知道。希无视框架,遵循自己的爱与恨行事,他做的很多事看似荒诞,但稍一思索,便知道他这么做是为了什么。从这个角度看真不知道人性到底改如何评定。
我们经常讲对事不对人,所以我认为希的行事是不对的(因为我想到世间应当有绝对的正义存在,无论在什么时代、何种困境中,对于一件事都有对错之分,这件事可以是一件大事中的一个行为,也可能就是那件大事),但是对于他这个人的判断,应当放在时代背景下,例如:他从小生活的环境,他的身世等等。
如果说小明从小被教育骗人是对的,是值得被鼓励的。父母兄弟,亲戚朋友都以骗人为荣,那么也许他真的会认为骗人这件事很好。但是我们还是会说他无端骗人是错的,但是我们经过了解不会轻易的下结论——小明是个无恶不作之徒。举这个例子是想说明希的行事肯定是不正义的,不对的。但是他是被捡来的,在之后的家庭里一直饱受欺负,在他幼儿青年时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对于他来说,道德法律几乎是一件考虑之外的事,所以当他行事时未必会想到这样做是否合理。
基于这样的原因,首先,我认为青小学生的教育尤为重要,可以说他们的价值判断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者和抚养者。
其次,人类从原始慢慢变得文明,渐渐有了合作,使人类变得强大和谐。这其中必定少不了的是约束。这些事物的存在让想做坏事的人畏惧,让做了恶事的人受到惩罚,有这样一种最为基本的约束和公平,才能有社会合作。如果人的恶没有东西去限制,那么边不会有信任,不会有社会。
以往这些约束来自于道德,神的指引,但如果仅仅是道德,那么你为了你爱的人去杀人,去报复社会,就有了辩解的理由。现在主要来自于法律,但如果只是硬邦邦的法律,很多时候也不能妥善的处理问题。应当越来越注重法律与道德的结合,法取之与道,条理清晰。
法律意识的培养也很重要,得让大家从小就知道这样做是违法的,是违反道德的,大家都这样做社会是会崩溃的。
文章最后几章,哈里顿和凯蒂相爱,哈里顿仿佛代表了希,而凯蒂则影射着她的母亲。希和凯的爱情饱经挫折,却以悲剧收尾,而作者把哈和凯的相爱作为结尾,就像是用希和凯的一生磨难换来的。看到这仿佛是寂静无声的天空中出现了一声鸡鸣,真叫人精神抖擞。哈里顿和凯蒂各自经历了这么多的磨难,获得的幸福使人珍惜,不经感叹一声来之不易。
对于爱情,我相信每个人都想要一段轰轰烈烈的爱情,让人印象深刻,甚至觉得不枉此生。这本书就是用两段“不可思议”的爱情来诠释了爱的代价。给我的惊醒是:爱既需要激情,更需要理智。
我经常听到老师说红楼梦每次读都会有不一样的感受,是因为红楼梦中包含的东西太多,这本书也是这样,我只能挑选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来讲一讲,沧海拾遗。
http://www.dxsbao.com/art/42384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