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江战役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央红军长征途中,在广西北部湘江地区突破国民党军第4道封锁线的战役,是关系中央红军生死存亡的一战。
1934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中央红军在湘江上游广西境内的兴安县、全州县、灌阳县,与国民党军苦战五昼夜,最终从全州、兴安之间强渡湘江,突破了国民党军的第四道封锁线,粉碎了蒋介石围歼中央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但是,中央红军也为此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部队指战员和中央机关人员由长征出发时的8万多人锐减至3万余人。
湘江战役是中央红军突围以来最壮烈、最关键的一仗,我军与优势之敌苦战,终于撕开了敌重兵设防的封锁线,粉碎了蒋介石围歼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 红军虽然突破了第四道封锁线,但付出了巨大的代价。5军团和在长征前夕成立的少共国际师损失过半,8军团损失更为惨重,34师被敌人重重包围,全体指战员浴血奋战,直到弹尽粮绝,绝大部分同志壮烈牺牲。渡过湘江后,中央红军和军委两纵队,已由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到3万人。引起了广大干部和战士对王明军事路线的怀疑和不满到达了极点,纷纷要求改换领导。
湘江惨胜直接导致在遵义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史称“遵义会议”。它是红军四处碰壁身处绝境时召开的,在会上,毛泽东重新回到中央及军队的领导地位,中国革命开始翻开崭新的一页。
在这节人文社会科学基础课上,我们共同鉴赏了电影《血战湘江》,设身处地的体会到当时境况的危及和中国红军不屈的精神。我们随着影片仿佛穿越时空隧道,重新回到二战的主战场,重温冲绳战场的惨烈一役。
战争的残酷、人性的反转、善与恶的交织、生与死的洗礼……我们看到伴随着此起彼伏的枪炮声、轰炸声和喊话声,指战员声嘶力竭的指挥声;我们看到持不同观点争辩时,脸对脸、眼瞪眼、拍桌子、摔茶碗;我们看到所有红军指挥员们穿戴着破旧的衣帽,浑身沾满泥水,头发纷乱不堪,脸上带着血污……真实直接的复原了战场。
影片更强调出有一个体察民心透析战场的领导人有多么重要。电影中毛泽东说:“战士抬辎重走,走得慢还累吐血。”博古却说:“那就加快步伐。”朱德说:“走大路,遇到敌军轰炸,伤亡惨重。”身为苏联特派的战争指导李德却说:“红军不是胆小鬼。”博古竟然附和道:“李德是共产国际派来的,他能错吗?”无一不揭示出教条主义思维方式救不了中国,也使对教条主义的批判变得锋利而具有现实的启示意义。
影片中,最令人感动的是红军牺牲的故事。营长林有国血战中歼敌无数,中弹后与给他当枪架的父亲林裁缝一起倒地,他给父亲整好军帽,两人为是红军的一员而感到骄傲;师长陈树湘受重伤,肠子流出,竟亲手扯断,誓死不当俘虏,捍卫红军的尊严。他们每个人都为伟大的长征精神增添了耀眼的光芒。有这样一个场景,一群红军穿梭在树林里,唱着不知名的家乡民谣,满怀希望的向前走。当歌声响起的那一刻,会让人有无数感慨,也许这些红军战士在想家,再想家乡的亲人。但什么时候才能回家看看,也许他们为了自己的信仰踏上的是一条不归路,但他们却义无反顾。
观看这部影片,我们收获的不仅有震撼与感动,更有启迪,那就是伟大的长征精神和忠贞信仰,在任何时代都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
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二万五千里长征中创造的革命精神。1934年至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经历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红军指战员在长征途中表现出对革命理想和事业无比的忠诚、坚定的信念,表现出不怕牺牲、敢于胜利的无产阶级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表现出顾全大局、严守纪律、亲密团结的高尚品德,创造了伟大的长征精神。集中体现为:坚忍不拔,自强不息,勇往直前。最显著特点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表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
我们生活在安逸的21世纪,仍要保持一颗努力拼搏,坚定信念的心,我们的今天是无数革命先烈用血和泪换来的,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更要铭记历史,振兴中华。
http://www.dxsbao.com/art/42640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