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安踏体育用品制造工厂所处福建省晋江市号称“中国鞋都”体育用品加工制造业发达,供应链上游的工厂众多,因此竞争相当激烈。供应商往往为了争取订单而压低价格,在价格上几乎没有谈判能力。
因此,供应商的议价能力低。
2. 购买者的议价能力
市场的经济体制不仅培养了企业竞争生存能力,也培养了理性的消费者,消费者需求向个性化、多样化、时尚化、环保化发展,信息时代的信息公开也使得消费者的理性认识,通过功能和价格比较,和通过社会上的组织、协会的保护等,购买者掌握充分的信息,转换成本低,因此购买者的议价能力强。
3. 新进入者的威胁
安踏所在的体育用品行业在国内市场中已经发展得较为成熟,市场中各类主体获取信息都非常容易,但市场的竞争也空前激烈。在这样的行业环境下,竞争力就落在了品牌积淀与核心技术上。体育品牌的发展需要长期的积淀。安踏创立近30年,在国内品牌知名度较高,通过对奥运会、国家队的赞助,安踏的品牌标识更是深入人心。对于潜在的新进入者而言,短时间内无法拥有与安踏同等或更高竞争力的品牌。
在如今的体育用品行业,核心技术所带来的专业性是体育用品形成竞争优势的关键所在。安踏集团始终坚持“创新为企业生存之本”,不断地加大研发投入。截止到2018年年底,安踏集团创新研发的投入占销售成本的5.2%,在美国洛杉矶、日本东京、韩国首尔、意大利米兰、中国大陆和中国香港等地建立了全球设计研发中心,吸纳了近200名来自20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设计研发专家。目前安踏累计申请国家创新专利超1200项。新进入者在核心技术上的投资总额短期内无法与资金较为雄厚的安踏公司相比,并且,由于科研投入所带来的回报周期较长,新进入者研发投入的比重也无法与长期稳定发展的安踏公司较量。
总体而言,新进入者的威胁低。
4. 替代品的威胁
安踏公司尽管有定位高端的产品线,但其发展多年的主要定位还是落在大众的专业体育用品。因此,探讨安踏公司的替代品,应当把眼光放在高端体育用品或国外体育用品行业内。基于此,本文将以李宁和耐克两个品牌为代表进行分析。
(1)李宁公司
李宁集团是上世纪崛起的,以“体操王子”李宁命名的公司,最初仅经营“李宁牌”单一运动服装。经过多年发展,已经成为集合运动休闲鞋类、服饰、体育器材等多样产品的综合性体育用品公司。
李宁是为国争光的奥运冠军,品牌背后所蕴含的民族情感十分深厚。因此,李宁的品牌价值无疑是优于安踏的。在科研方面,李宁也与德国SAP公司合作建立与国际同步的REP系统,致力于提升自主创新技术,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尽管自2012年起,李宁业绩连续3年出现巨额亏损,但在2015年Q3《互联网周刊》&硅谷动力编辑选择的体育用品行业排行中,李宁的综合评分为92.52分,比安踏高出0.12分。2016年,李宁公司开始扭亏为盈,势头正猛。
(2)耐克公司
耐克公司发展历史悠久,产品涵盖了服装、鞋类和运动器材等。20世纪80年代初期,经过市场调研与公司策划,耐克将自身定位于篮球,并以迈克尔·乔丹为代言人进行品牌公关与传播,新的品类定位使耐克脱颖而出,市场占有率跃居第一。
耐克公司有着成功的品牌积淀与优秀的科技创新能力。调查显示,当提起体育用品或者体育运动时,有72.5 010的消费者首先想起耐克、阿迪达斯或锐步等国外知名品牌,12.3%的消费者想到安踏、匹克。消费者对耐克品牌的认可度较高,原因不仅在于对品牌文化的认同,更是源于信任科技含量带来的耐克产品的专业性。
总结上述,李宁正在重新崛起,将给安踏带来不少压力;耐克虽然在价格定位与安踏差距大,顾客面临的转换成本高,但耐克长期积极的竞争策略与核心技术方面的优势也是安踏要面临的威胁。因此,替代品的威胁高
5. 行业内现有竞争者的竞争
体育用品行业企业众多,不仅有国内的企业,更多的是国外的体育用品企业。鉴于上文已经分析过李宁和耐克两个品牌,本文将着重分析国内高端体育用品品牌、国外体育用品品牌以外的国内中低端市场上的体育用品品牌。
361。:361。集团是一家集品牌、研发、设计、生产、经销为一体的综合性体育用品公司,成立于2003年,并于2009年在香港上市。361。已经发展出361。kids、One Way Sport多种品牌线,多年来除了对大型体育赛事的赞助361。还热衷于儿童公益,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
特步:特步成立于2001年,最初定位于大型运动时尚体育用品企业,并于2008年在香港上市。特步倡导的品牌文化是前卫、时尚、个性与自由,其品牌代言人也通常是时下大热的、青春活力的娱乐明星。和安踏类似,特步也是从OEM起家,逐步过渡到成熟的品牌运营模式;作为家族企业,不断摸索现代化管理方式,激发企业的持续增长力。
除了上文列举的几个企业之外,在国内还有匹克、鸿星尔克、贵人鸟等诸多体育品牌,国外更是有阿迪达斯、锐步、彪马等广为人知的品牌,从数量上看,行业内企业较多;从行业特性上看,体育用品行业对企业的技术创新要求较高;从国内体育品牌的现实基础来看,国内发展较为成熟的体育用品多始于东南沿海地区早期的代工工厂,营销经验不足。以上种种共同构成了激烈的行业竞争环境。
总体而言,体育用品行业内的竞争较为激烈。
http://www.dxsbao.com/art/42791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