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贯中以一定的历史为依据,外加丰富的想象与巧妙的构思,创作出了这样一部波澜壮阔的历史演义小说。清代学者章学诚在《丙辰札记》中写道:“《三国演义》则七分实事,三分虚构,以致观者往往为所惑乱。” 小说中虽有不少虚构成分,但大的历史事件基本取之于史册,主要人物也基本符合史实。那究竟何者为实,何者为虚?
一、“实”
《三国演义》以史书《三国志》为基础进行加工,小说中的许多人物、事件都是蜀汉时代历史上真实存在的,比如刘备、关羽、张飞、曹操、诸葛亮等都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讨伐董卓、斩杀颜良、赤壁战争等亦是历史上真实发生过的事情。正是以这段蜀汉历史为根据,才使后世有了这样一部旷古烁今的小说。
二“虚”
《三国演义》中虚构的部分,是作者根据其他民间故事传说进行艺术加工而成的。这个“虚”也分成了许多类型,有的是历史上确有其事,作者在真实历史的基础上进行加工,而有的是直接由作者凭空捏造而成。
如“怒鞭督邮”一事在历史上确实存在,但是主人公是刘备,而不是《三国演义》中性格暴躁的张飞,事实上,历史上的刘备并不像小说中所描写的那般“宽厚仁慈”,“枭雄”是真实的刘备的代名词,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却用尽笔墨把曹操塑造成了一个奸诈的“枭雄”,可见作者善用移花接木之法来塑造小说中需要的人物性格特征。
“赤壁之战”是《三国演义》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情节,是全书最重要、规模最大、人才最集中的战事。“赤壁之战”在历史上确有其事,但是在《三国演义》中被集中夸张描写了,在小说中,与“赤壁之战”有关的描写从第四十二回开始到第五十回结束,著名的“舌战群儒”“草船借箭”“黄盖受刑”“火烧赤壁”等故事都源自于赤壁之战。作者把历史上较小规模的一场战争放到书中最重要的位置,不吝笔墨大肆描写,以这种方式来塑造的故事还有“三顾茅庐”等。
“刘关张桃园三结义”“过五关斩六将”“苦肉计”“孔明借东风”这些家喻户晓的故事又是作者的另一种情节设计方法,这些故事是完完全全由作者为了丰富人物形象与故事情节而虚构出来的,没有任何的历史作为基础,而这样无中生有的虚构在全书中大概有三十多处。
三、总结
“假作真时真亦假”【2】,这句《红楼梦》中太虚幻境的对联同样适用于《三国演义》,虚构的故事与真实的历史一起铸就了这样一部旷世奇作。有人说是“七实三虚”,也有人说是“三实七虚”,其实几分虚几分实在这部作品中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每位读者对作品的不同的理解和作品带给每位读者的永恒价值。
http://www.dxsbao.com/art/43469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