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孤独》作为魔幻现实主义的经典作品,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的至高荣誉。哥伦比亚作家马尔克斯用最真实和细腻的笔触,以孤独为主题,讲述着在资本入侵和文明冲突下,拉丁美洲马贡多镇上布恩迪亚家族成员内心延续着的寂寞与孤独。
“生命从来不曾离开过孤独而独立存在。无论是我们出生、我们成长、我们相爱还是我们成功失败,直到最后的最后,孤独犹如影子一样存在于生命一隅。”这就是布恩迪亚家族成员的真实写照。霍塞·阿卡迪奥·布恩迪亚是一个充满智慧、敢于追求真理、极具探索精神的男人形象,他带领人们规划建设小镇,让小镇的生活蒸蒸日上。可是,他执着于对乱伦的热衷,娶了自己的表妹为妻,遭到了身边人的侮辱。不久后,他不顾家人的反对不停地迁徙,为了追求他所挚爱的科学与真理,日日夜夜观察星辰,研究炼金,时常胡言乱语,胡子杂乱得连妻子都难以刮净。兴许是他的思想达到了常人所无法触及到的深度,逐渐地,他成为了人们眼中的怪人,与现实社会的距离愈来愈远。他的命运,就是被他人与社会孤立,最终是被人捆在树上直至死去。他的一生,充满着浓郁的孤独,追求至高无上的智慧的道路或许就是孤独而艰难的吧。诚然,“我们趋行在人生这个亘古的旅途,在坎坷中奔跑,在挫折里涅槃,忧愁缠满全身,痛苦飘洒一地。我们累,却无从止歇;我们苦,却无法回避,”于是人生的常态注定是孤独。
布恩迪亚的妻子乌苏拉作为家里的顶梁柱,即使到了年老时仍然为了整个家庭辛勤地劳作,家中的角角落落都有着她的身影。同时,她也承担着孩子们教育者和启发者的角色。在布恩迪亚家族中,拥有血缘关系的亲人之间缺乏感情沟通,每个人都是冷漠而自私的存在,而乌苏拉却是那么的善良、勤劳、博爱、有涵养,满足了我对于理想中女性的所有想象。她看似是小说中最不孤独的形象,可事实上,一直为生活而忙碌奔波就是她排遣她内心深处孤独的方式。她想让自己忙起来,让她在这个人情味尽失的家庭里还留有那么一丝存在感,不至于被遗忘、丢弃。乌苏拉试图掩饰心中的孤独,直至晚年也一直在与孤独作斗争。“所有人都显得很寂寞,用自己的方式想尽办法排遣寂寞,事实上仍是延续自己的寂寞。寂寞是造化对群居者的诅咒,孤独才是寂寞的唯一出口。”
乌苏拉的二儿子叫奥雷良诺·布恩迪亚,当他第一眼看见蕾梅黛丝的时候,心中已然泛起爱情的涟漪,他愿意等待蕾梅黛丝长大并娶她为妻。正是蕾梅黛丝的到来,让奥雷良诺上校的生活有了意义。蕾梅黛丝的温柔体贴,成为了这个家族的光芒,也感化了奥雷良诺内心最柔软的地方。不幸的是,这样幸福甜蜜的日子如同昙花一现,转瞬即逝,随着蕾梅黛丝的死去而终结,他的内心也回到了原有的孤独和黑暗。“只是我所有的爱,与被爱的情感早就都随蕾梅黛丝的离去一起归还给了上帝。”从此之后,奥雷良诺变得冷酷、残忍、无情。他发动了三十多次起义,被称作传奇的统治者、革命者,可这却是自己不想成为的样子。“你那么憎恨军人,跟他们斗了那么久,琢磨了他们那么久,最终却变得和他们一样。人世间没有任何理想值得以这样的沉沦作为代价。”他意识到自己发动战争只是为了虚荣与尊严,而战争不过只是利益集团之间博弈的游戏,而他却成为了这场游戏的牺牲品。年迈时,孤独空虚吞噬着他腐朽的内心,他把自己关在小小的作坊里,无休止地制作小金鱼,逐渐被世人遗忘,最终孤独地死去。如此强大的一个男人,最终仍然无法摆脱孤独的枷锁,以悲剧结束了生命,着实令人可惜、可悲。
乌苏拉的女儿是阿玛兰塔,她原有的生活是十分平淡的,直至丽贝卡的出现。由于丽贝卡的年弱多病,家人便给予了她更多的关心与照顾,自己的母亲乌苏拉和一个养女的关系似乎也要比和自己好得多,阿玛兰塔的内心难免会有落差,被人遗忘的孤独感也愈来愈浓。在丽贝卡的身上,阿玛兰塔看到了自己从来没有得到过的温暖与关怀,便在心中埋下了嫉妒的种子。当她与丽贝卡同时喜欢上皮埃特罗时,她用尽一切方法想接近皮埃特罗,阻拦皮埃特罗与丽贝卡的婚事。嫉妒心理作祟令阿玛兰塔变得冲动、疯狂,甚至想将丽贝卡置于死地,不料诡计未实现,她错害了蕾梅黛丝。于是她陷入了无尽的愧疚和自责,这种罪恶感将其拉进无尽头的黑暗之中。
阿玛兰塔孤傲的个性在她的爱情中也充分体现了。她不愿接受被丽贝卡所抛弃的男人皮埃特罗,她认为她对皮埃特罗的接受就是在向丽贝卡认输,捡了丽贝卡所不要的男人。哥哥的好友马尔克斯也表示出他对阿玛兰塔的中意,可孤傲的她看不上马尔克斯,即使是拒绝了这段感情她也不愿意将就。她的侄子奥雷利亚诺·何塞也多次向她表达自己对姑妈的心意,不顾及他们会受到生下带有猪尾巴孩子的惩罚,阿玛兰塔也曾对奥雷利亚诺·何塞动了感情。可她最终还是狠下心拒绝了奥雷利亚诺·何塞,结束了这段越过了道德界线的乱伦关系。傲气十足的她拒绝了所有爱情的机会,将自己的余生锁在了孤独的牢笼里,她的高傲更映射了内心的孤独。
读完小说,我的心沉静下来思考,感触颇深。这部小说的主要角色名字复杂,性格各异,可他们内心深处都有着共同的孤独感。布恩迪亚家族的每个人之间没有温暖和感情可言,缺乏交流沟通,只有冷漠和疏远,自己的内心世界从来不为别人打开。即便其中的每一个人都是深陷孤独的患者,可他们也不曾想过用互相的关怀解开孤独的枷锁。结局如此悲凉,令人惋惜与心疼,也令人警醒,“为了打破孤独,必须要学会爱”。
布恩迪亚家族只是作家马尔克斯所描述的一隅,这其实是整个拉丁美洲的缩影。拉美地区的民族总是带着愚昧腐朽的一面,他们保守而墨守成规,钟爱于不符合道德的乱伦关系,接受近亲结婚。这样的愚昧是阻碍民族前进发展、被孤立的重要原因。地区长期与外界封闭的现状在殖民者入侵、现代文明入侵后被迫改变,自身文明被侵蚀,每个人的精神世界都是迷失的。现代文明的冲击与自己保守的民族心理产生矛盾,人们因无法坚守传统信仰而逐渐迷失自己,为了逃避这样的矛盾与迷失,只好选择孤独。霍塞·阿卡迪奥·布恩迪亚最终孤独地在树下死去;乌苏拉还没死就如同死去一样凄凉,被孩子们当做玩具肆意玩弄,连参加葬礼的人都少之又少;奥雷良诺·布恩迪亚也只是在小作坊孤独地玩弄着他的小金鱼……他们的命运都是如此相似,最终都只是孤独的离开这个世界。然而,“孤独是一个陪伴人一生的伙伴,是一个既定事实,与其否认,与其抗争,与其无谓的逃避,不如接受它,拥挤的人群里让它保护你回家,周六的上午让它陪你吃早餐,整理阳光。”
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因为这部作品而轰动全世界,成为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成为二十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被誉为“二十世纪文学标杆”。读完这部小说,我对他的文学才能深深折服了。他的作品中永恒的主题是“孤独”,这与他的童年经历息息相关。在《百年孤独》中,他为读者们深刻揭示了最真实的拉丁美洲民族,希望通过自己所营造的世界,让更多人可以体会到孤独的深层含义。他在诺贝尔文学奖的颁奖词写道:“他在长篇小说代表作《百年孤独》中,运用丰富的想象能力,把幻想和现实融为一体,勾画出一个丰富多彩的幻象世界,反映了拉丁美洲大陆的生命与斗争。”这是对马尔克斯极高的赞赏了。
的确,“读一本好书就像是和一个高尚的人在说话”。读完《百年孤独》后,我受益匪浅,感触很深,这真的是一部很值得所有人去阅读的经典名作。我相信阅读完这篇著作后,每个人对生活、对孤独都有更深刻、更独到的理解与感悟。未来我也要多阅读这样的作品,提升自己的境界,不断超越自我!
http://www.dxsbao.com/art/43838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