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影片源于真实的历史事件,以斯大林格勒战役为背景展开。在整部影片中体现了作为那个时代的主要传播媒介——报纸,在这场战役中发挥的至关重要的作用。影片中的瓦里西可以看作是媒体表现的对象,丹尼诺夫则可以看作是媒体,赫鲁晓夫代表了掌控媒体的官方意志,战士们代表受众。
身为苏联文宣部军官的丹尼诺夫,在回到大本营后将瓦里西在战场上的英雄事迹写进宣传单里,从瓦里西第一次被登上报纸以及接受媒体采访时喜悦的表现可以看出,他渴望被塑造为公众人物,而丹尼诺夫也希望借助刊登瓦里西这样一个特定的案例形成一个强大的舆论影响,鼓舞其他更多的士兵,从而取得战争的胜利,所以他要一直关注瓦里西。而作为被设定为英雄这样一个人设的瓦里西实则是处于被动地位的,他是被包装、被修饰过的公众人物,对受众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就如同今天的明星和艺人,但是,人们并不知道苏联报纸上刊登的这样一位英雄人物实际却是一个能把单词拼错从未受过教育的牧羊人。瓦里西这个英雄形象对受众所产生的影响很明显之处体现在影片中对沙厦的影响,沙厦一直把瓦里西当成自己的榜样,这也从侧面体现出了新闻传播的效果。
影片中的瓦里西与媒体之间还存在着一种消极的关系。瓦里西无疑是丹尼诺夫甚至是赫鲁晓夫控制受众的一个“工具”。当被媒体化了的瓦里西逐渐意识到他不再是瓦里西个人,而是一个他的出现在公众视野中的“英雄”,从最初的喜悦到后来的愤怒,这使瓦里西有了很大的压力,使他逐渐想摆脱丹尼诺夫的控制,以至于他发出了“不想再做英雄,想做一名普通人”的感慨。在后来,丹尼诺夫得知瓦里西和塔尼亚在一起的时候心生醋意,并失去理智,丹尼诺夫向上级告瓦里西的状。在这个过程中,瓦里西是处于被动地位的,媒体可以树立英雄也可以打倒他。
宣传是一种有目的地影响他人意识和行为的社会传播活动。社会和阶级的需要决定了新闻事业的基本性质。媒体要为官方服务,官方通过媒体控制受众。因此,新闻事业是一定阶级传播新闻、引导舆论、服务社会的舆论工具。影片中赫鲁晓夫刚到斯大林格勒的时候,对军官们大发雷霆,急切地想知道如何能够鼓舞士气,丹尼诺夫则提出要树立榜样、给士兵们希望的办法,并得到了他的肯定,由此,丹尼诺夫则着重塑造瓦里西这个英雄人物的形象。这就体现了新闻舆论的作用,以及传播学中的议程设置理论。在官方意识形态的影响下,使受众对传播的对象获得重要性认识。在现今这个信息化时代,发挥好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有着重要意义。还要做好典型宣传,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人和事,对全局具有普遍意义,比如在疫情时期,钟南山院士坚守在一线,还有那些冲在一线的医护人员等等。
在这个传播过程中,受众很难有选择权,他们所接受到的消息,都是通过官方和媒体过滤、筛选、加工过的,他们会把瓦里西这个英雄人物“放大”,使公众处于一种被蒙蔽的状态,从而使受众对他们所塑造出的英雄有了盲目崇拜,比如影片中沙厦对瓦里西的崇拜以及丹尼诺夫利用沙厦帮助瓦里西与康尼进行斗争。这个传播过程如同拉斯韦尔“5W模式”,缺少反馈环节,不能体现传播的双向性和互动性。而在现如今信息时代下,人人都是信息的传播者和受传者,受众对信息有反馈的渠道,受众与媒体之间的互动性增强,受众对媒体也发挥了舆论监督的作用。
在这部影片中,新闻宣传的作用表现得尤为突出。在宣传时,主体总是鲜明地表达自己倾向和意见,并力图通过自己的观念影响受众。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毛主席曾说过:“我们的政策,不光要使领导者知道,干部知道,还要使广大的群众知道。有关政策的问题,一般地都应在党的报纸上或者刊物上进行宣传。”由此可见,做好宣传工作有着重要意义。在互联网时代下,信息传播非常迅速,这就要求媒体在进行新闻宣传时要坚持真实性原则,宣传的事实必须具有新闻价值,所报道的事实也要具有很强的时效性。
http://www.dxsbao.com/art/43849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