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国家的治理,人民的安定,需要依靠法治来进行。“法者,治之端也。”法治是人类制度文明的发展方向,是现代国家治理的基本方式。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把法治中国建设好,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使法治和德治在国家治理中相互补充。”可见,法治与德治同等重要。法律和道德都是具有一定约束性的规范体系。法治具有强制性和威慑性,可以稳定人们的状态,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德治具有调节性和劝导性,能够滋润社会成员的心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法律的实施有赖于道德支持,道德的践行离不开法律约束。因此,国家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协同发力。坚持法治和德治相结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一大优势。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实现法治和德治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法律为治理国家提供重要保障。法治就是用法律的准绳去衡量、规范、引导人们的社会生活。法治作为安邦固本的基石,为开辟中国之治新境界保驾护航。法治中国乘风破浪,离不开思想灯塔的定向领航。法治是现代国家治理的基本方式,因此,国家治理需要有内容完备、有效实施的法律。
德治为依法治国提供重要支撑。仅仅依靠法律治国,会有一定的约束性,如果能将法治与德治相结合起来,则可以更好的治理国家,强化法治本身的正当性,使其更具感召力。在一些法律难以规范的领域,道德可以发挥作用;对于道德无力约束的行为,法律又可以给予引导和惩戒。因此,要想建设法治化的国家就需要落实法治与德治相结合。
尊法懂法,知法用法。网上流行着这样一段话:黄昏将至,我吃着白米饭,喝着快乐水,想不通这些身强体壮的士兵为什么会死我在深夜惊醒,突然想起,他们是为我而死。这段话是用来致敬边防战士的。我们国家的4名官兵:陈红军、陈祥榕、肖思远、王焯冉在2020年6月的中印边境冲突中牺牲。读到这段话的时候,我深受触动,因为有一个官兵竟与我们的年纪一样,仅仅20岁便为国家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他在日记本上写到:清澈的爱,只为中国!这些英雄们虽已离开我们,但他们的爱国精神会世代相传。一个个义无反顾的身影,一次次心手相连的接力,一幕幕感人至深的场景,都在展示伟大的爱国精神,平凡铸就伟大,英雄来自人民。所以我们每个人应该成为为国为民的“大侠”。与他们相比,我们能为国家做的事微不足道,但希望我们都可以遵法守法,知法用法,少为国家添麻烦,少为社会造负担。尽自己所能,为社会、为国家做出一些贡献。
少年强,则国强。鲁迅先生曾说:“愿中国的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我们一定要起好带头作用,学法、懂法、讲法、用法。要有负责任的态度与敢于担当的勇气。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我们要有能够吃苦的精神,与时俱进,在自己所处的领域发光发热。如疫情时与死神赛跑的张定宇院长。武汉市金银潭医院是最早接诊新冠患者的定点医院,收治病人全部为重症和危重症患者。院长张定宇隐瞒自己患渐冻症的病情,顾不上已感染新冠肺炎的妻子,一直坚守在抗疫一线。他说:“虽然有愧疚,但当时不需要做取舍,能帮助到别人,觉得很幸福!”还有2020年除夕,武汉快递员汪勇说服家人,赶到金银潭医院接送护士回家。1月25日到4月8日,他每天只睡四个小时:一个人能力有限,他就发动朋友圈,解决医护人员出行问题。为了让医护人员能够随时吃上免费的热饭,他又多方联络解决需求。2020年的夏天,安徽庐江县遭受了百年一遇的洪灾,消防救援大队陈陆带领大队辗转五个乡镇,连续奋战,在营救过程中,决口突然扩大,年仅36岁的陈陆英勇牺牲。“放心,我会守好庐江”,陈陆用生命践行了对父亲的承诺,更是兑现了对国家和人民的承诺。他们都是平凡的人,但他们都用平凡的身躯做着不平凡的事。
法律和道德是现代国家治理必不可缺的两种重要手段。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鲜明特征,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要把法律和道德的力量、法治和德治的功能结合起来有效的治理国家。一个国家的繁荣昌盛不仅需要国家的努力,还需要全社会的配合,需要全体人民思想认识的提高。因此,我们都要肩负自己的使命,有一份热发一分光!
http://www.dxsbao.com/art/43892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