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没有读《陶渊明集》这本书之前,如果有人问我你还记得陶渊明写过的哪些诗?哪些文言文?我一定会说《饮酒》和《桃花源记》。在记忆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印象最深的名句。
上学时,老师课堂上讲的陶渊明是一个归隐文人,他寄情山水,不爱做官。但在这本《陶渊明集》里,我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陶渊明,他出身名门,一生坎坷,他虽然罢官回家种地,但心里却仍牵挂着百姓。这是一个潇洒的人,也是一个矛盾的人。
年轻时的陶渊明本有“大济于苍生”的鸿鹄之志,可是,在国家濒临崩溃的动荡岁月,陶渊明的一腔抱负根本无法实现,而且他又不愿意卑躬屈膝、攀附权贵,终于在一声“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怒吼中永离官场。陶渊明因“不为五斗米折腰”而获得了内心的自由与宁静。他在为后人留下宝贵文学财富的同时,也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在系统地学习了中国古代文学史和阅读了《陶渊明集》之后,我了解了陶渊明在文学上的最高成就还是田园诗。他热爱自然,融情于自然,自然能体会到并写出自然的美。他“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因“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所以“守拙归园田”,在“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中享受人生。说到陶渊明我们就应该想到菊,不仅是因为他著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等诗句,还因为菊的那种品格。菊花隽美多姿,它不以娇艳姿色取媚,而是以素雅坚贞取胜。人们爱它的不仅是它的清秀神韵,更爱它的凌霜盛开,西风不落的一身傲骨。那与陶渊明的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清高孤傲的品格不是一样的吗?在《爱莲说》中指出“晋陶渊明独爱菊”,又说“菊,花之隐逸者也”,菊已成为陶渊明的象征。
陶渊明诗句中体现的守拙、抱朴、任真思想,更是对人生真谛的深刻参悟,怀有“大济苍生”的理想抱负,同时又怀才不遇,在这样一个矛盾的处境之下,陶渊明历经涅槃,最终选择顺从本心,与自身达成和解。历经千古,这更是对现世世人的思想指导。
当我们用另外一个角度和方式来重新审视陶潜,你就会发现那样黑暗的时代竟会铸造出这样伟大的田园诗人。一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个性诗人。他满腹经纶,品质高雅,正如他爱的菊花一样。纵观漫漫历史长河,他留给后人的是至高无尚的人生观和千古不朽的经典诗文。
http://www.dxsbao.com/art/43982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