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鲁迅是现代文学三十年中有重大意义的作家,其作品《狂人日记》更是经典之作,本文将对《狂人日记》细致分析,探究其对当时及后世的多重影响,从而加深对鲁迅的人格与其作品的理解。
关键词:时代意义 鲁迅 狂人日记
《狂人日记》最初发表于1918年5月《新青年》第4卷第5号,是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
这是一篇白话日记体小说,包括小序和正文两个部分。小序主要用文言介绍写作的背景和缘起;正文共有13则白话写就一个“疯子”的日记。小说的主人公是日记的“作者”——狂人。
《狂人日记》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和中国现代文化史上都具有跨时代的意义。
1、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它奠定了中国现代小说(文学)创作的基础;它的深切的思想是中国现代启蒙主义的高度概括。其在形式和思想方面都深刻影响了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和中国思想史。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它奠定了中国现代小说(文学)创作的基础;它的深切的思想是中国现代启蒙主义的高度概括。其在形式和思想方面都深刻影响了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和中国思想史。
鲁迅创作《狂人日记》的时候,正是《荒原》《尤利西斯》《城堡》这些现代主义经典之作问世的时候,当时新文学受到现代主义思想气氛的感染是必然的。《狂人日记》的结构十分精妙,是通过文本故事本身的变形,形成的一种“现代小说”的结构,鲁迅“说又不说”的状态,逼出了这种巧妙的结构。我们发现,鲁迅当年写《狂人日记》的状态是:想表达又不想表达,所以“铁屋子”的构筑是鲁迅有意制造的阅读障碍以此来建造一种可能性。这一结构最典型的是西方现代文学代表作家卡夫卡的《变形记》。
2、《狂人日记》在扩大文学革命的影响,开拓现代小说的道路特别是在批判封建礼教的流毒方面,其影响仍然是巨大而深远的。
《狂》中始终有一个贯穿全文的主线就是“吃人”,作者从各个角度去描述“吃人”,时而在主人公的心理活动中,时而在各型各色人的口中,并且作者毫不避讳得描写了“吃人”的过程,这些种种,都在深刻地揭露着封建社会的凶残、被封建社会摧残的人性的迂腐。在那个时代,这赤裸裸的描述无疑是在像封建礼教亮剑宣战,鲁迅“战士”的形象也鲜活了起来,电视剧《觉醒年代》对《狂人日记》的创作过程进行了细致的展现,从看到亲戚被逼疯到作品被创作出来,更有穿越时空的感染力,作品字里行间透出来的鲁迅的“战士”形象逐渐清晰。
“吃人”与“被吃”在小说中都变成了“理所应当”的事情,而这个不合理现象产生的原因正是“封建礼教”这个罪魁祸首。而揭露、批判这种现象正是这篇小说深刻思想内涵的核心,也是其多少年来不朽的核心竞争力。
3、《狂人日记》的启蒙主义思想特征,主要表现在对封建礼教的深刻揭露,对麻木愚昧的国民性的批判,以及对将来的坚定信念和热烈希望。作者写道:“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四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礼教就是吃人,仁义道德是礼教虚伪的面具,这就是鲁迅对封建道德的定义,也是他多年来思考和认识的结果,也是这篇作品最辉煌的成就。
“黑暗中有光”是对鲁迅作品情感的深刻表达,光在何处,光就在与鲁迅一同走在探索路上的那群人手上,他们高擎炬火,将前路照亮,尽管脚下是一片荒芜,尽管不远处依然是黑暗,可擎火的人越来越多,总能照亮整片天空。
尽管以笔为剑,狠狠刺向封建礼教毫不留情,鲁迅仍然不吝啬在字里行间插入对光明的热烈期望,就像《纪念刘和珍君》中发出的慨叹:“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也正因相信光明,所以才能迎来光明。
四作为象征性符号的“狂人”与“鲁迅”的当代价值与意义狂人”作为一个象征性的符号,早已穿越时空的限制,在当下发生作用,即“狂人”不是一个孤立的个体,而是在某种相同的意识形态和社会氛用中所必然形成的一种文化象征,其之所以具有象征意义就在于它作为文化符号所表达的同质性的意义。
当代是无信仰或毋宁说是信仰缺失的年代,而知识分子(在当代如果有的话)集体对信仰的冷漠却是社会的悲哀与不幸。知分子之为知识分子,就在于其能超越一时一地的功利倾向,是社会的启蒙者、引导者、监督者,而不是社会的雌众取宠者、随波逐流者、无所事事指手画脚者。当知识分子由中国的脊梁,成为意识形态的歧吹者;由五四大众集体无意识的启蒙者,成为集体有意识的启蒙的压迫者.时间不过百年,而往今差异之大,不禁令人喟叹。
尤其在互联网上,往往与自己关系不大的事却能引起一片狂欢,吃瓜、调侃、造梗,别有用心的人拿到了流量,吃瓜群众在网络上得到短暂的欢愉,无辜的人却留下阴影、无人问津;更有一些“公知”为了自身利益,不惜弃国家与民族利益于不顾,引起社会矛盾。这便是新时代“吃人”的“狂人”吧!
无论在哪个时代,鲁迅的作品永远能够找到映射对象,永远不会过时,永远能为时代点亮那一枚炬火,这是鲁迅文章最深远的影响,也是其长盛不衰的原因。我们更该精读其作品,细细品味他留给后人的精神财富。
http://www.dxsbao.com/art/44057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