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校园文学 >

简析鲁迅《狂人日记》的时代意义

来源:河南科技学院新科学院中文系 作者:张钟箫

摘要:鲁迅是现代文学三十年中有重大意义的作家,其作品《狂人日记》更是经典之作,本文将对《狂人日记》细致分析,探究其对当时及后世的多重影响,从而加深对鲁迅的人格与其作品的理解。

关键词:时代意义 鲁迅 狂人日记

《狂人日记》最初发表于1918年5月《新青年》第4卷第5号,是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

这是一篇白话日记体小说,包括小序和正文两个部分。小序主要用文言介绍写作的背景和缘起;正文共有13则白话写就一个“疯子”的日记。小说的主人公是日记的“作者”——狂人。

《狂人日记》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和中国现代文化史上都具有跨时代的意义。

1、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它奠定了中国现代小说(文学)创作的基础;它的深切的思想是中国现代启蒙主义的高度概括。其在形式和思想方面都深刻影响了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和中国思想史。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它奠定了中国现代小说(文学)创作的基础;它的深切的思想是中国现代启蒙主义的高度概括。其在形式和思想方面都深刻影响了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和中国思想史。

鲁迅创作《狂人日记》的时候,正是《荒原》《尤利西斯》《城堡》这些现代主义经典之作问世的时候,当时新文学受到现代主义思想气氛的感染是必然的。《狂人日记》的结构十分精妙,是通过文本故事本身的变形,形成的一种“现代小说”的结构,鲁迅“说又不说”的状态,逼出了这种巧妙的结构。我们发现,鲁迅当年写《狂人日记》的状态是:想表达又不想表达,所以“铁屋子”的构筑是鲁迅有意制造的阅读障碍以此来建造一种可能性。这一结构最典型的是西方现代文学代表作家卡夫卡的《变形记》。

2、《狂人日记》在扩大文学革命的影响,开拓现代小说的道路特别是在批判封建礼教的流毒方面,其影响仍然是巨大而深远的。

《狂》中始终有一个贯穿全文的主线就是“吃人”,作者从各个角度去描述“吃人”,时而在主人公的心理活动中,时而在各型各色人的口中,并且作者毫不避讳得描写了“吃人”的过程,这些种种,都在深刻地揭露着封建社会的凶残、被封建社会摧残的人性的迂腐。在那个时代,这赤裸裸的描述无疑是在像封建礼教亮剑宣战,鲁迅“战士”的形象也鲜活了起来,电视剧《觉醒年代》对《狂人日记》的创作过程进行了细致的展现,从看到亲戚被逼疯到作品被创作出来,更有穿越时空的感染力,作品字里行间透出来的鲁迅的“战士”形象逐渐清晰。

“吃人”与“被吃”在小说中都变成了“理所应当”的事情,而这个不合理现象产生的原因正是“封建礼教”这个罪魁祸首。而揭露、批判这种现象正是这篇小说深刻思想内涵的核心,也是其多少年来不朽的核心竞争力。

3、《狂人日记》的启蒙主义思想特征,主要表现在对封建礼教的深刻揭露,对麻木愚昧的国民性的批判,以及对将来的坚定信念和热烈希望。作者写道:“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四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礼教就是吃人,仁义道德是礼教虚伪的面具,这就是鲁迅对封建道德的定义,也是他多年来思考和认识的结果,也是这篇作品最辉煌的成就。

“黑暗中有光”是对鲁迅作品情感的深刻表达,光在何处,光就在与鲁迅一同走在探索路上的那群人手上,他们高擎炬火,将前路照亮,尽管脚下是一片荒芜,尽管不远处依然是黑暗,可擎火的人越来越多,总能照亮整片天空。

尽管以笔为剑,狠狠刺向封建礼教毫不留情,鲁迅仍然不吝啬在字里行间插入对光明的热烈期望,就像《纪念刘和珍君》中发出的慨叹:“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也正因相信光明,所以才能迎来光明。

四作为象征性符号的“狂人”与“鲁迅”的当代价值与意义狂人”作为一个象征性的符号,早已穿越时空的限制,在当下发生作用,即“狂人”不是一个孤立的个体,而是在某种相同的意识形态和社会氛用中所必然形成的一种文化象征,其之所以具有象征意义就在于它作为文化符号所表达的同质性的意义。

当代是无信仰或毋宁说是信仰缺失的年代,而知识分子(在当代如果有的话)集体对信仰的冷漠却是社会的悲哀与不幸。知分子之为知识分子,就在于其能超越一时一地的功利倾向,是社会的启蒙者、引导者、监督者,而不是社会的雌众取宠者、随波逐流者、无所事事指手画脚者。当知识分子由中国的脊梁,成为意识形态的歧吹者;由五四大众集体无意识的启蒙者,成为集体有意识的启蒙的压迫者.时间不过百年,而往今差异之大,不禁令人喟叹。

尤其在互联网上,往往与自己关系不大的事却能引起一片狂欢,吃瓜、调侃、造梗,别有用心的人拿到了流量,吃瓜群众在网络上得到短暂的欢愉,无辜的人却留下阴影、无人问津;更有一些“公知”为了自身利益,不惜弃国家与民族利益于不顾,引起社会矛盾。这便是新时代“吃人”的“狂人”吧!

无论在哪个时代,鲁迅的作品永远能够找到映射对象,永远不会过时,永远能为时代点亮那一枚炬火,这是鲁迅文章最深远的影响,也是其长盛不衰的原因。我们更该精读其作品,细细品味他留给后人的精神财富。

http://www.dxsbao.com/art/44057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学梦归濉,展工大风采

学梦归濉,展工大风中国大学生在线网1月24日电(通讯员卢航宇)2025年1月17日安徽工业大学学子响应学校“返家乡”活动号召返回高中母校安徽省濉溪中学宣讲工大风气。2025年1月17日,为增进高中…… 卢航宇 安徽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学梦归濉,展工大风采

学梦归濉,展工大风中国大学生在线网1月24日电(通讯员卢航宇)2025年1月17日安徽工业大学学子响应学校“返家乡”活动号召返回…

探讨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因素与应对措施

就业乃民生之本,是维系民心稳定、社会和谐的关键所在。高校毕业生及青年群体的就业状况持续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与高度重视…

数智技术赋能红色文旅,共赴发展新机遇

在数智技术快速发展的当下,各地红色文旅与时俱进,借助数智技术助力红色文旅创新性发展。于都,作为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承…

春节成功申遗,助力双创迸发“春”之力量

辞旧迎新踏春来,鞭炮齐响锣鼓鸣,春节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在华夏儿女中的心中有着独一无二的意蕴。2024年12月4日,…

践行非遗双创实践,点亮新春文化华光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中华儿女不懈的…

最新发布

浅议三农短板
摘要:在2015年12月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强调,“十三五”时期,必须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同时“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扎实做好脱贫开发工作”。(1)2020年是新中国成立…
满怀信心,走向复兴
摘要:2021年是我国建党一百周年,也是第一个百年目标实现之年,这一年,我们摆脱了贫困,终于实现全面小康,进入“全面小康元年”,实现了“到建党一百年(2021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
汉字简化简谈
内容摘要:汉字文化的不断发展是中华文化几千年来延续不断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研究中华文化自然少不了对汉字文化的研究。纵观汉字发展史,汉字发展的主题可用“简化”二字概括,而有些简化是随着社会发展而…
社会实践活动与感悟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课外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大学生自我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方式,因此对于我们在校大学生来说,能在假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是给了我们一个提高自我能力的重要机会。在实践过程…
院级活动【教科院】“欢嬉童趣”六一特别活动新闻稿
(通讯员李晶婷)5月28日下午,教育科学学院团委青工部联合长沙市岳麓区先锋社区和仁和社会服务中心开展“欢嬉童趣”六一特别活动。先锋社区的社工以及共计15名志愿者共同完成了本次活动。本次活动规模较大,…
校级活动【教科院】“低保助残,温暖相传”第二期第八次 活动新闻稿
(通讯员李晶婷)5月28日下午,教育科学学院团委青工部联合长沙市开福区王家垅社区开展了第二期第八次“低保助残,温暖相传”志愿活动,两名社工和共计四名志愿者共同完成了本次活动。志愿者在活动开展前到达…
践行创新,文化传承
为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践行科技创新、传承文化基因,院科技文化节于5月29日在福州大学至诚学院红楼前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传承是创新的前提。…
【1+1>2】不破不立,化身“颠覆者”迎接挑战——青藤书院举办“在校言商”青藤商道论坛系列
战术是一城一池的得失,但战略决策却影响着整个战争的格局。对于创业者来说,最值得深思的却并不是以上战斗,而是调整战略。5月19日19:00,青藤书院携手赵云老师在腾讯会议举办“在校言商”青藤商道论坛计划系…
“鉴花香·学化学·庆百年”识物比赛
“鉴花香•学化学•庆百年”识物比赛“鉴花香•学化学•庆百年”识物比赛初赛在线上举行,其活动时间为5月25日12点至5月27日24点。1-3人为一组,比赛形式为线上提交文档作品。初赛主要是完成一篇从花中寻找形成…
【1+1>2】神机妙“算” 把握“短视频”浪潮——青藤书院举办“在校言商”青藤商道论坛
随着智能手机普及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刷视频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使用的娱乐方式。5月26日19:00,青藤书院携手双体系卓越人才教育基地田涛老师举办“在校言商”青藤商道论坛第22期,通过讲解抖音短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