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校园文学 >

黄河水电与黄河水电人的故事

来源:洛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作者:赵爽

黄河文化源远流长,关于黄河文化的故事也广为流传,其中,最令我有感触的是黄河水电的故事。 滚滚黄河水,不解水电缘。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也是我国第二大河,近年来我国要在黄河多处地方建立水电站,主要有多方面因素: 1.在黄河建立水电站符合低碳经济的要求。各地政府都提倡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在十二五规划中也特别提出了要加快发展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核电等清洁能源,其中水电是技术最为成熟,风险最低,综合收益最稳定的。 2、利用黄河天然资源减缓征地移民压力。相比三峡电站,黄河上游规划的众多电站选址都属于高海拔、人口密度稀薄的区域,水电站建成以后会有相当面积的淹没区,被淹没地区的征地移民一直以来是水电站建设开发过程中矛盾突出、成本巨大的问题。三峡工程的百万移民工程直到今天也没有结束,而黄河上游相对恶劣的自然环境反而造就了征地移民容易的优势。 3、有利于梯级滚动流域开发。建造水电站丰水期可以大量蓄水,枯水期又可以放水保证下游电站的发电。 4、地质条件:黄河上游峡谷众多且深,十分有利于建高坝大容量机组的电站,这是自然地理位置的优越。 水电造福万千人,不忘黄河“水电人”。黄河水电地处不发达地区,工作环境较为恶劣。黄河水电8899名员工,平均年龄只有36岁,其中,有两地分居的夫妻、半年没回家的建设者、一个月见孩子一次的妈妈、跑前跑后帮牧民脱贫致富的村干部等等。然而,面对黄河水电工程的建设困难,亲人分离的痛苦,艰苦的生活条件等,黄河水电人都是毫无怨言,每个人都付出很大的努力,团结一致,凝聚一心,立志要在黄河建水电,改善黄河的生态环境,并且创造丰富的物质财富。20年来,在中央政府的不断支持下,在众多水电人的汗水中,黄河水电装机规模由288万千瓦增加到1795万千瓦,年发电量从90亿千瓦时增加到580亿千瓦时,清洁能源比重达93%,取得了良好的成就。 再看如今的黄河水电站,内心不经感慨黄河水电人的巨大力量和坚定信念,这些水电装机不仅提供着强大的绿色能源,还形成了多种调节方式的水电梯级群,创造了黄河流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黄河生态有障碍,于是有了黄河水电人,水电人的双手下,出现了一座座黄河水电站,水电站使黄河生态得到改善,良好的循环形成良好的结果。

http://www.dxsbao.com/art/44643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法”韵南国伴古迹:武大学子赴南方多省开展社会实践

在时光的长卷中,文物古迹如同无声的史官,铭刻着岁月的厚重与辉煌。它们是民族记忆的载体,也是文化传承的桥梁。然而,在现代化浪潮的冲击下,这些文化瑰宝正遭受前所未有的考验,保护…… 李彦卿   武汉大学法学院查看全文 >>

“法”韵北国护古迹:武大学子赴北方多省开展社会实践

在华夏广袤的大地上,文物古迹宛如散落在历史长河中的明珠,它们承载着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见证着岁月的兴衰变迁。然而,在现代化建设的浪潮中,文物保护工作面临着诸多难题。自新《文…… 邓春林 武汉大学法学院查看全文 >>

“法” 护遗迹传薪火:武大学子赴17省37市113处文物保护单位开展社会实践

在历史的长河中,不可移动文物作为文明的瑰宝,承载着民族的集体记忆,见证着岁月的沧桑变迁。它们不仅是历史的忠实见证者,更是连接过去与未来,传承民族精神的重要桥梁。随着时代的快…… 张婧妍 武汉大学法学院查看全文 >>

“法” 韵江城护古迹:武大学子探寻革命文物保护新途纪行

在历史的长河中,文物古迹是文明的忠实见证者,凝聚着岁月的深沉印记。它们承载着民族的集体记忆,诉说着往昔的辉煌与沧桑。然而,在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中,不可移动文物面临着诸多挑战…… 赵晓玲、王子希、 武汉大学法学院查看全文 >>

武汉大学“法护古迹,盾守文明”实践队赴山东省多市开展社会实践

2025年1月10日至1月13日,武汉大学法学院“法护古迹,盾守文明”实践队前往山东省多市开展了为期4天的实践调研。调研期间,队员们在济南市文物保护利用中心、淄博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支队、淄…… 张景博 张盛伦 武汉大学法学院查看全文 >>

武汉大学“法护古迹,盾守文明”实践队赴湖南省茶陵县多处不可移动文物保

2025年1月15日至1月17日,武汉大学法学院“法护古迹,盾守文明”实践队聚焦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工作,前往湖南省茶陵县开展了为期三天的实践调研。期间,队员们跟随茶陵县文旅局工作人员实地考…… 黄婧怡 武汉大学法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桂平木偶戏传承现转机:广西师大学子实地调研 “把脉开方

在当今文化多元共生且非遗保护浪潮澎湃的时代背景下,古老的传统技艺正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2025年2月25日,一群充满朝气与…

邢台市博物馆举办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助力当地文化宣传

2025年1月10日至1月21日,邢台市博物馆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工作人员——刚刚返回家乡的大学生们,他们利用寒假时间参加了“返家乡…

通大杏林学子:金香盈盛地,桔韵助农忙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号角在华夏大地全面吹响,广西融安县依托当地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将金桔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主导产…

“百千万工程” 新传华韵突击队:深耕连山福堂,点亮壮瑶文化传承之光

2月13日至2月16日,华南师范大学“百千万工程”突击队之新传华韵队伍,在清远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福堂镇开展了为期四天的实践活…

创新领航,数智赋能

在数字化转型加速与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数智化财务成为会计学、财务管理领域的前沿探索方向。为促进高校人才培…

最新发布

游武汉革命博物馆,学红色革命精神
建党百年之际,湖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满天星社会实践团的成员开启了暑期社会实践活动。2022年6月19日,满天星实践队队员金良去到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红巷的武汉革命博物馆进行参观并且学习红色文化,并于…
学习党思想,争做新青年
学习党思想,争做新青年——机械学院“学习党思想,争做新青年”暑期社会实践队6月20号上午8点,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机械学院“学习党思想,争做新青年”暑期社会实践队进行线上会议。此次会议的主要内容,是分…
三下乡传承雷州文化教案
课程名称雷州风俗模块名称历史文化课题过年风俗,鼓励同学们传承雷州文化课题课时40分钟执教教师王丽洁授课班级小学教学目标让同学们亲身感受到雷州风俗文化的精彩之处,激发同学们对雷州文化的热爱之情,鼓…
社区走访调查之垃圾分类常识的调查
6月14日,上午九点的会议正常进行。会上对于昨天的社区走访问题做了总结和剖析,发现有以下几点问题:大部分社区公民对垃圾分类的常识性问题比较生涩,并没有过度关注生活中垃圾分类的相关内容;群众对垃圾分…
智能垃圾分类调查问卷之社区走访调查
6月13日,阳光明媚,多云转晴。经过几次会议的商讨,社区垃圾分类实施现状调研与优化升级探索暑期社会实践队做出了有关智能垃圾分类的问卷调查表,根据其中的问题走访各个社区,调查了群众对智能垃圾分类的相…
三下乡雷州风俗教案
课程名称雷州风俗模块名称历史文化课题“上刀山,下火海”,雷州石狗课题课时40分钟执教教师王丽洁授课班级小学教学目标让同学们更加具体了解雷州风俗,同时也让同学们知道有些风俗的危险性,教会同学们懂得…
黄河水电的故事
黄河文化源远流长,关于黄河文化的故事也广为流传,其中,最令我有感触的是黄河水电的故事。滚滚黄河水,不解水电缘。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我国第二大河,近年来我国要在黄河多处地方建立水电站,…
“垃圾分类有智能,人们生活添笑容”
为积极响应国家对于垃圾回收分类的号召,许昌学院“社区垃圾分类实施现状调研与优化升级探索”暑期社会实践队于2022年6月13号展开了第天五社会实践活动。一、智能垃圾分类变为“香饽饽”随着日益增多的生活垃…
“传播下个行动,收获新的进步”
以“智”识人、以“慧”统运、以“数”促管,是垃圾分类从“人治”转向“数治”的现代化特征,是探索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生活垃圾治理路径之一。所以今天队员们继续召开第三次会议积极探索如何将智能垃圾分类传…
“科技点缀绿色,共建无废生活”
为积极响应国家对于垃圾回收分类的号召,许昌学院“社区垃圾分类实施现状调研与优化升级探索”暑期社会实践队于2022年6月11号展开了第三天的社会实践活动。一、智能垃圾分类已呈大势所趋我国人口众多,随着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