朵朵“焦桐”花,见证变与迁——评《河南日报》纪念焦裕禄诞辰100周年特刊
3月27日,《河南日报》为纪念焦裕禄百年诞辰和兰考县脱贫五周年,特别推出《兰考,赶考》这一版面进行专门报道。既向我们展示了“斯人已逝,风骨犹存”的焦裕禄精神,也引导我们回顾了兰考五年来的变迁。
本期的特刊通过色彩和图片的烘托,使其在具备观赏性的同时还能有效地突出重点。该版报道的内容被红色的边框包围起来,鲜明地向读者表示其特殊性和重要性。而作为标题的“兰考,赶考”四个字位于最中间,采用黑色加粗字体,字号加大使其更加醒目突出。此外,在标题的右上角,有一面正在随风飘扬的红旗,“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这十个字与之交相辉映,而这十个字也正是习近平总书记的伟大号召,表明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新征程上实现伟大梦想,这与该版面的报道主旨相契合。
通过温暖干净的页面传达质朴情怀。在标题的正下方,有一个“编者按”的板块,该部分内容被高明度低饱和度的橙色填充,与周围的正文内容区别开来。这个板块似乎验证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古语,它有明确的标题——纪念焦裕禄诞辰100周年,并且运用了红色加粗的醒目字体,使读者能够快速将目光聚焦于该部分的内容。再者,该板块有高度概括的正文,前一段描述焦裕禄同志诞辰100周年,后一段描述兰考脱贫五周年,在短时间内向读者叙述了全篇报道的核心内容,由于文字被温暖干净的橙色填充,读者也能从中感受到质朴的情怀。说到图片,在标题的“100”这个数字上,不仅有“1922”和“2022”两个具有纪念意义的年份,还有一朵“焦桐”花在两个圆圈中间绽放,而这朵看似普通的花其实与焦裕禄有着很大的渊源。
配图不在于有多美,而在于它是否与报道内容相匹配,是否对主旨表达有意义。作为该主题报道中的唯一一张大图片,《河南日报》在其选择方面也有一定的考究。图片展示的是一片被城市建筑和平坦道路包围的花海,下方是这样一段配文:每到春天,那棵著名的“焦桐”,连同遍布兰考城乡的泡桐,花苞饱满,花香四溢。图片中格外引人注目的泡桐树是焦裕禄在1963年亲手种下的,为表达对焦裕禄的怀念之情,兰考县的乡亲们都叫它“焦桐”,如今已长成参天大树,见证了兰考的巨变。用一张图讲述一段故事在本篇报道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内容的叙写编排也是一篇报道的重中之重,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报道是否具有存在的意义。该篇报道被编者分为了四个板块,不同于开门见山的叙写方式,它在第一个板块开始前用了六小段内容进行铺垫陈述,随后才进入第一部分的内容报道,而中间的三个部分虽然字数繁多,但段落排版清晰,减轻了读者可能产生的视觉疲劳,第四部分则仅仅用简单的两段文字对全文进行总结升华。
值得细品的是,作为主体的三部分内容看似无序,实则有序,呈现出由群众到干部,由个体到整体的递进关系。第一部分通过一名兰考脱贫户的例子向读者传达应该如何让日子好上加好,并提及焦裕禄精神;第二部分讲述新时代兰考人如何发展经济,并回忆焦裕禄当年带领兰考乡亲种下泡桐树的事迹;第三部分例举优秀干部的事迹,展现兰考近年的改革创新,并主张打造焦裕禄干部学院。兰考的变化发展与时俱进,焦裕禄的精神、事迹、影响贯穿始终。
一版吸引读者的报纸,不仅要依靠版面的设计,还需要文字的魅力,应该兼具观赏性和可读性。总体而言,《河南日报》的这版纪念报纸能够通过图片讲述故事,追忆往昔,充满了符合主题的人文情怀,同时也恪守新闻的严谨性,对于传统纸媒的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http://www.dxsbao.com/art/44661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