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原则,是一切教学活动的总纲。数学教学原则,当然必须符合一般教学原则。由于数学学科的特殊性,数学教学原则具有鲜明的特点。古代有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启发诱导、教学相长等确切朴实的教学原则。近现代教育家陶行知提出了“教学做合一”的原则。当前,一个权威的提法是以下八条:1、思想性与科学性统一的原则;2、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3、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统一的原则;4、系统性原则;5、直观性原则;6、巩固性原则;7、量力性原则;8、因材施教原则。张奠宙在《数学教育概论》一书中,依据数学教学的实际过程,将数学教学原则概括为:1、学习数学化原则;2、适度形式化原则;3、问题驱动原则;4、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原则。 一、学习数学化原则 数学化是世界著名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提出来的。“与其说学习数学,不如说学习数学化”,“人们在观察,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运用数学的思想和方法来分析和研究客观世界的种种现象并加以整理和组织的过程就叫数学化。”至于什么是数学化,他并没有给出十分明确的界定,按照我们的理解,帮助学生学习数学化,就是学会用数学的观点考察现实,运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一个茶杯放在学习者面前,物理学观点是看茶杯是否导电、传热、坚固;化学观点在看茶杯的材料是否稳定,会氧化吗?会有有害物质渗出吗?而数学的观点则是看它的几何形状、表面积和容量的大小,材料是否浪费等,他必须把茶杯的颜色、材料的分子结构,物理性能等放在一边。 当我们面对一个情景,如果是一个小学生,必须会区分该情景究竟是“加法”问题,还是“减法”问题;一个中学生则要看得出这是方程问题呢,还是函数问题?也许它是一个概率问题,或者可以归结为一个几何问题,接着还要判断这个问题是否有解、如何解、解答是否符合实际、不断调整和反思,这种数学化的学习和单纯记忆“知识点” ,背诵题型,搞题海战术的教学是不同的。将这一原则运用在课堂教学上,就是要正确设定教学目标,突出所教内容的数学本质,显示课程所具有的数学价值。
http://www.dxsbao.com/art/44687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