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罚不可取,应静待花开 最近,网络上的一张图片引起热议。图片中,一位学生上台做错了题目,老师非常生气,就把学生拎起来用棍子打屁股。这个图片也再度引起了对于老师体罚的新一波热烈讨论。 其实,在我们中国的教育上,教师体罚学生的事例屡见不鲜,一些家长和老师也有着“棍棒之下出孝子”、“不打不成器”等思想,认为学生不听话就是应该要往“深”里罚,而老师体罚学生在一些家长的眼中则意味着“老师是为了你好”。但这真的是为了学生好吗?其实不然,教师体罚学生并非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反而危害性极强。 教师体罚会影响学生的智能发展。一方面,体罚行为会给学生的身体发育造成伤害,甚至导致神经系统疾病,出现智力障碍;另一方面,教师体罚行为可能导致师生关系紧张,而师生关系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有的学生为了避免遭受体罚,甚至出现厌学、逃学等行为。有研究指出,较多受体罚的学生不愿意学习,并有更多的侵犯性行为。显然,学生缺乏学习动机、丧失学习兴趣,会导致其对整个知识领域产生厌恶,对学习自暴自弃,这些都会抑制其智力和能力的正常发展。此外,体罚使学生产生紧张、焦虑、恐惧等情绪,在这些不良情绪下,学生容易出现注意力分散、记忆力减弱、想象力贫乏、观察力迟钝、思维混乱和缺乏独立判断是非能力等情形,所有这些对学生智能的正常发展都是十分不利的。 教师体罚会损伤学生的自尊心。俗话说得好:“良言一句暖三春,恶语伤人三冬寒。”有人说小孩子没有自尊心,你骂了也就骂了,他们很快就会忘掉,殊不知,孩子再小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如果老师总是用尖酸刻薄的语言去讽刺挖苦学生,会使学生觉得人格受到侮辱,尊严受到损害,久而久之,孩子就会产生严重的自卑感,精神抑郁,丧失自信心和进取心,自暴自弃,不容易振作起来。 教师体罚会使学生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在学习上,学生会因对教师的反感而厌恶学习,对学习丧失兴趣和动力,严重的甚至会厌学、逃学,以及出现学校恐惧症等;在自我认识方面,经常受到体罚的学生会产生错误的自我概念,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降低;在人际关系方面,教师体罚行为会导致学生受到同伴的冷落,有的教师甚至要求其他同学孤立受体罚的学生,使这些学生受到同伴的嘲笑、疏远;教师体罚行为还会使师生关系和家庭关系紧张,受体罚的学生会对教师产生敌视、仇恨的态度;有的教师在体罚学生时,要求家长体罚学生,学生不仅在学校受到教师的体罚,回家还会遭受家长的批评和体罚,身心受到严重伤害。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百年大计。对待学生,教师不应体罚,而应多一点耐心,多一点爱心,多一点恒心,静待花开。
http://www.dxsbao.com/art/44840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