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古以来,河西走廊都是沟通中原王朝和西域的重要交通要道,是国家经略的重要方针。经济上,是丝绸之路的必经通道;政治上,为中国将西域纳入中国的版图并沟通世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文化上,促进了中国与西方文明的文化交流。河西走廊特殊的地理位置,促进了文化,宗教以及民族的融合,为后世留下了千年不朽的文化遗产。 关键词:河西走廊 文明融合 民族性 中国甘肃省的中部是一条天然的地理大通道,其西起乌鞘岭,东至星星峡,南侧是祁连山脉,北侧是龙首山、合黎山、马鬃山,因为地处黄河以西,形似一条走廊,于是被人们称作河西走廊。这条如咽喉般的狭长大通道不仅仅集高山、冰川、绿洲、彩丘沙漠、戈壁等众多极致风光为一体的屹立数千万年的风景走廊,更是集长城、边关、古城、石窟等众多文化遗产于一身是一条纵横千年的文明走廊。 一、河西走廊于乱世中拯救中华文明 公元220年,汉帝国的崩溃,此后的中原地区经历了三国时期的混战,西晋王朝的短暂统一后,匈奴、鲜卑、羯、羌、氏五个游牧部落联盟向中原发起了大举进攻。自此中国进入了长达三百多年的大分裂与大混乱的格局中,令中国传统文化蒙受巨大冲击。此时河西走廊成为了躲避战乱的桃园之地。 中原的“重教化”与“拔贤才”的政策在河西走廊生根发芽,使得河西走廊地区儒学昌盛,井井有条五凉时期,河西涌现出,其中以大书法家郭瑀、宋繇、刘昞、 张穆和以索靖为代表的“敦煌五龙”的史贤大儒。他们著书立学,建立公私学馆,一时间河西讲学之风盛行。五凉之乱的历史背景下,发生在河西走廊的传经故事,完美诠释了中华儒学文化传承中迎难而上、夹缝生存的坚强品格。 二、河西走廊促进东西方经济贸易交流 丝绸之路是历史上连接中西文明的通道,其连接中国腹地与欧洲诸地,历来是学界研究的重大课题之一。而河西走廊位于这条通道上最重要的黄金路段,是中原通往西域、中亚、西亚及欧洲的必经孔道。大量的蔬果、乐器等商品经玉门关传入内地,河西走廊成为西方诸国商人沿不同道路,最终到达神秘东方世界的唯一交汇处。这条商路能兴盛几百年不衰,皆因汉武帝在这咽喉长廊上相继设立了四座守卫边城:武威、张掖、酒泉和敦煌。 三、多民族性 民族交流和融合是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常态,在民族交错分布的地域更是如此。古往今来,河西走廊一直是各民族地方政权争夺的军事要塞,所以多民族性也成为河西走廊的重要标志。不同民族的居住、迁徙和流动,促进了各民族间的文化交流,孕育出该地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月氏(大月氏、小月氏)、乌孙、匈奴曾在此繁衍生息,汉代以后,相继又有汉、鲜卑、吐蕃等民族定居于此。这种不同民族共同的乡土意识是历史时期河西走廊多民族文化趋于一致的重要文化景,也是河西走廊多民族文化碰撞、交流与整合的内在推动力。 四、结束语 河西走廊在古代中华文明的传承、多元经济贸易的互动以及多民族交融发展过程中,曾发挥过重大的历史作用。特殊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推动了中华文明的历史起源,在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正确认识河西走廊历史文明的内涵与价值,有助于当今西北地区的保护、开发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彭泊然.河西走廊历史文明地位研究[J].山西青年,2018(01):144-146. [2]王溯.河西四郡丝路边城[J].北京:博物,2012:10. [3]张力仁.历史时期河西走廊多民族文化的交流与整合[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6(03):84-93. [4]李大龙,李鸿宾,王子今,王剑利.河西笔谈:从河西走廊发现更广阔中国[N].中国民族报.理论周刊,2018-10-19(6).
http://www.dxsbao.com/art/44855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在时光的长卷中,文物古迹如同无声的史官,铭刻着岁月的厚重与辉煌。它们是民族记忆的载体,也是文化传承的桥梁。然而,在现代化浪潮的冲击下,这些文化瑰宝正遭受前所未有的考验,保护……
李彦卿 武汉大学法学院查看全文 >>
在华夏广袤的大地上,文物古迹宛如散落在历史长河中的明珠,它们承载着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见证着岁月的兴衰变迁。然而,在现代化建设的浪潮中,文物保护工作面临着诸多难题。自新《文……
邓春林 武汉大学法学院查看全文 >>
在历史的长河中,不可移动文物作为文明的瑰宝,承载着民族的集体记忆,见证着岁月的沧桑变迁。它们不仅是历史的忠实见证者,更是连接过去与未来,传承民族精神的重要桥梁。随着时代的快……
张婧妍 武汉大学法学院查看全文 >>
在历史的长河中,文物古迹是文明的忠实见证者,凝聚着岁月的深沉印记。它们承载着民族的集体记忆,诉说着往昔的辉煌与沧桑。然而,在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中,不可移动文物面临着诸多挑战……
赵晓玲、王子希、 武汉大学法学院查看全文 >>
2025年1月10日至1月13日,武汉大学法学院“法护古迹,盾守文明”实践队前往山东省多市开展了为期4天的实践调研。调研期间,队员们在济南市文物保护利用中心、淄博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支队、淄……
张景博 张盛伦 武汉大学法学院查看全文 >>
2025年1月15日至1月17日,武汉大学法学院“法护古迹,盾守文明”实践队聚焦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工作,前往湖南省茶陵县开展了为期三天的实践调研。期间,队员们跟随茶陵县文旅局工作人员实地考……
黄婧怡 武汉大学法学院查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