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终将像鸟,飞往你的山。2022年,以这本书作为起始,我震撼于教育的力量,构建思想,修正人生,重塑真我。
主人公塔拉生长在一个畸形的家庭,父亲患有躁郁症,思想偏执,歧视女性。哥哥肖恩有严重的暴力倾向,经常对她拳打脚踢。母亲唯命是从,对发生的一切选择视而不见。但这个家庭也并不是没有爱。塔拉去剑桥留学前在家的最后一夜,父亲对她说,“如果你在美国,无论你在哪个角落,我们都可以去找你。……世界末日来临时我可以去接你,带你回家让你平平安安。但要是你去了大洋彼岸……”那一刻他是个充满爱意,害怕失去女儿的父亲。
然而塔拉依然挣脱父亲的思想控制,与扭曲的原生家庭保持距离,这也许是两者最好的平衡方式。任何一段关系,如果需要依靠勉强来维系,结果只会越来越糟。塔拉曾试图向父亲屈服,退让来换取父爱,但这只会让她更迷茫,无助。有时人生需要学会舍弃,舍弃一段不适的关系,清理内心的压力。断舍离,舍弃了一段关系,并不代表这段关系的终结,它依然以另外一种方式存在,因为爱在心中。塔拉经过自己的努力,摆脱了种种束缚,终于飞向了属于自己的山。
这本书的英文名字为“Educated”,直译过来是“教育”。本书是主人公在讲述自己如何一步步从山里的孩子成长蜕变为哈佛博士的故事。而贯穿这一过程的核心即是“教育”。读完此书,我有了以下感悟。
其一是要坚定信念。信仰是心中的光。这道光是内心自我预期的缩影。我希望我会变成怎样的人,我希望我会过上怎样的生活等等。这便是信仰带给我们的力量。归根结底还是要有一颗强大的内心。人是靠信念活着的。没有信念,人活着不过是一副躯壳。我们要每时每刻都坚定自己的内心,关键时刻只有依靠自己才能有更大的胜算。内心强大了,我们才能无坚不摧。
其二是明白何为自由。只有精神上自由了,我们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我们每个人都享有爱与被爱的权利。爱并不是一味的妥协、退让、亦步亦趋;被爱也不代表我们要逆来顺受、在感动与感激中丧失自我。我们可以选择长久地爱一个人,但是也要学会忍痛从消耗自己的人和关系中抽离。正如本书作者所说你可以爱一个人,但仍然可以选择和他说再见;你可以想念一个人,但仍然庆幸他不在你的生命中。
其三是正确看待原生家庭。原生家庭是我们难以理清对错的存在,有时能带给我们无尽的温暖,有时又伤我们最深。但即便受到了伤害,我们也要背负着爱
与痛,像鸟儿一样飞往属于我们的山海。我想,读过这本书之后,我仿佛更能体会到“幸福的孩子一生都在被童年治愈,不幸的孩子一生都在治愈童年”这句话的无奈与辛酸了。
最后是理解教育:一次次成长、蜕变;一次次颠覆原有的认知;一次次回溯真正的历史本源;一次次在“愚昧”与“科学”间苦苦挣扎;一次次经验的重建,这便是教育的意义。教育不是刻板教条地告知我们什么该做或什么不该做,而是指引我们如何在阴郁不安时走出困顿;在得意忘形时收敛锋芒。这个重塑的过程也许会很痛,但当那些陈旧的、腐烂的刺被连根拔起之后,也许留下的痕迹难以磨灭,但我们终将蜕变成更好的自己。
你作出选择的每一日,在日历上,都相当沉闷和平凡。“当时还以为是生命中普通的一天。”我们为人生做出了一切决定,有意的无意的、主动的被动的,所有决定共同构成了现在的你。而倒头来,你却要抹去自己的指纹,只称那是命运。想起重拾阅读的初衷了——无处不在的即时的、瞬时的快感让人空乏,去做需要付出时间成本才能完成的事情。静下来,耐心一点,不要着急,去获得,去表达,去思考,去抚平你的焦虑,去填补你的无趣,去找寻更广阔的快乐和自由。
http://www.dxsbao.com/art/44898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