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末,外国侵略者在华夏大地上肆意掠夺,东西方巨大的制度与技术差距带来的认知鸿沟,使得清政府在各国势力的泥沼中越陷越深。也就在这时,中华民族迸发出一批有志之士,纷纷探索不同的救国之路:改革制度;发展民族工业;重视教育,力求建立完善的教育体系等等。清末状元张謇就是一位爱国有志之士。张謇先生有自己爱国的思想脉络,他觉得爱国先要救国强国,强国则重点在于富国,富国依靠的就是实业。毛主席曾说过:“提起民族工业,在中国近代史上有四个人不能忘记。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化学工业不能忘记范旭东,交通运输业不能忘记卢作孚。”
《张謇全集》中整理归纳了张謇先生创业路途中的公文函电、论说演说、艺文杂著、说略账略、诗词联语和日记年谱。从张謇先生的原文原笔中就能感受到他的一腔爱国热忱,他从地方开始创业,寄希望于“借各股东之力,以成建设一新世界雏型之志,为雪中国地方不能自治之耻,虽牛马于社会而不辞。”张謇的经商创业之路是艰难的,他的创业之路由创办大生纱厂开始。张謇虽然是清朝状元却并不迂腐,费尽周折进行招商,集资办厂。起初,在官场有过经历的他深谙官办之弊,想要完全商办,但在民间的集资十分困难,只能转向官方求助将官股加进来。经过整整五年的努力,张謇的大生纱厂终于开业。时年又逢棉纱行业景气棉纱生意蒸蒸日上,张謇积攒起资本继续拓展自己的业务。张謇一直有实现地方自治的梦想,这种思想在他的商业构思中也充分地体现了出来,创办大生纱厂后他开始寻求属于自己体系的原料来源。这个想法促使了后来通海垦牧公司的诞生,张謇垦牧事业的发展有延伸出气象监测和海岸工程等方面的需求。而此时的张謇已经有能力和足够的资金培养人才和进行工程建设。
张謇的创业历程可以由短短数百字描述,但这些简述与他实际花费的心血和精力有着巨大的差距,在《张謇全集》中,成千上万篇的文章真切地展示了张謇的企业家精神。公文部分中中小到调节垦民的垦地划分大到向清政府请愿,事事都要经手操心,除此之外,他还用积累起来的资本改善民生。在教育方面,张謇似乎与其他关注高等教育的有志之士不同,他更关注初等教育和技能培训,在南通建立了许多小学和技能学校,送出去培养的优等生后来也都成了他的得力助手,在建国后成为国家栋梁。张謇的一生虽然以实业家为亮点,但也算是官场的老人物,在清末曾追随张之洞,后者在他的创业之路上也提供了不少帮助。民国袁世凯就任大总统时期,张謇就任全国农商总长,致力于全国的农商改革和水利建设,但当袁世凯试图恢复帝制后,张謇愤然辞职,回到南通继续发展自己的事业。
张謇说过:“天之生人也,与草木无异,若遗留一二有用事业,与草木同生,即不与草木同腐朽。”张謇的创业之路不仅仅为当时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贡献,时至今日他的创业精神也被许多地方所宣扬。张謇的企业家精神依然具有牵引和推动我们今天和今后接续前行的巨大力量。
http://www.dxsbao.com/art/45787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