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中发展认识,认识中推进实践——《实践论》读书报告
《实践论》题为“实践”,但通篇离不开认识且围绕着认识来讲,这本书是毛泽东关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代表著作,其核心在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认识与实践)即知与行之间的关系来阐述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毛泽东同志在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的基础上,结合了中国特色的具体的实际的社会实践,深刻地揭示了认识与实践的密切联系,深层次地表达、阐述了实践的内涵。
《实践论》首先通过阐述认识对生产和阶级斗争的依赖关系,进而阐述认识对社会实践同样有着依赖关系;然后通过阐述认识的发展过程,进而阐述人的认识是如何从实践产生。它具体地阐述了在实践基础上认识发展的辩证过程,论述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批判了唯理论(教条主义)和经验论(经验主义)的错误。它指出,人们的认识运动,首先经历由实践到认识的过程,即在实践基础上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这是认识过程的第一次能动的飞跃;经过实践得到的理性认识,还须再回归到实践中去,这是认识过程的第二次能动的飞跃,是更重要的飞跃。认识的不断深化,无不基于实践这一基础。无产阶级对于资本主义的认识以及中国人民对于帝国主义的认识皆是源于实践。
在各种事物现象的不断相对发展中,矛盾和斗争也不断生成与发展,人的认识的运动和发展也是充满着矛盾和斗争的发展。“社会实践中的发生、发展和消灭的过程是无穷的,人的认识的发生、发展和消灭的过程也是无穷的,也就是伴随着社会实践的不断变化、永不终结,人们的认识过程也就不断深化永不终结。”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目的和检验标准。”认识的目的从来不是认识本身,而是实践、改造世界。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对事物的规律性认识需要经历实践到认识、认识到实践、实践到认识等多次反复的过程。正如一个人理想的实现需要经历反复多次的失败才能成功,科学发展、科技进步同样如此。我们在社会实践中,事物只有经历从认识到实践的一个多次反复过程,才能达到与客观过程的规律性相符合,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除此之外,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使用盲目的眼光看待和认识事物的客观存在,并且相信从中得出的错误结论,这严重阻碍了我们对客观事物的科学、规律性认识,进而无法推动事物的发展,造成科学进步在如今举步维艰。
实践是寻求真知的唯一途径。《实践论》最初的写作目的是为了对当时党内出现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进行批判,让教条主义者学会将理论联系到具体的革命实践中,让经验主义者学会用理论引导实践,用实践检验经验,从而使之成为真理。之后,邓小平同志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对其作出了新的发展。换句话说,实事求是是《实践论》中的思想在当下的最好阐述。毛泽东同志提倡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从而确定了实事求是的思想;邓小平同志更是在文革后提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如今习总书记的领导下,其治国理政思想中强调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坚持实事求是,就是需要把握客观真实性,把握客观规律性,认识规律,遵循规律,进而创新规律。
我国当下的经济社会、科技文化发展都遇到了诸多问题与挑战,急需创新与发展。只有遵循正确的立场、方法和观点,才能迎难而上,化解问题。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方法肯定不完全适用于所有问题,所以我们需要在实践中检验和修正方法与观点,升华和发展认识;需要敢于突破过往理论,敢于质疑,敢于冲破教条主义的束缚,敢于创新;当然我们也不能完全抛弃或否定过往的理论与道路,毕竟经过了时间与多次实践的检验。在新事物源源不断地涌现时,我们需要坚定内心,要坚持“四个自信”。结合《实践论》中的有关思想与方法,不断加强自我认识、推动自我更新、促进自我革命、提高自我反思。在对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的反复总结中,在对世界共产主义历史进程的深化认识过程中,不断经历实践到认识、认识到实践、实践到认识的螺旋式上升的过程,我们终能实现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http://www.dxsbao.com/art/51286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