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校园文学 >

自力更生创奇迹,愚公移山志如钢

来源:河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作者:王娜

作为一名林州人,从小便听闻长辈讲述过修筑红旗渠的故事,从前林州常年大旱,人吃不上水,地里庄稼也旱的没有收成,新中国解封后,当时的林县书记杨贵带领林县人民在太行山半山腰上凿了洞,修了渠,引漳入林从此解决了林县人民的吃水问题。当时年幼的我听的懵懵懂懂,只知道红旗渠修的极其艰难,同时也修的很关键,很有必要!

2022年7月,我报名参加了河南省三下乡活动,作为河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红色青春先锋队实践团”党史学习教育团的一名成员代表参观了河南省林州市红旗渠纪念馆和青年洞,深入了解了红旗渠的修筑历程及其背后的故事,感受到先辈们劈开太行山,誓把山河重安排的豪情壮志,更加深刻的领悟了红旗渠精神的内涵。

悬崖峭壁上的水长城。远望红旗渠,就像一条长蛇在太行山的悬崖峭壁上蜿蜒盘旋,红旗渠也被称作世界第八大水利奇迹。漫步在纪念馆,观看红旗渠的先辈们的英雄事迹,就像在经历一次精神洗礼。60年代初,在中国经济社会环境极为困苦的时期,一位名叫杨贵的书记带领林州人展开了一场“千军万马战太行”的伟大行动。虽然没有经过充分的论证,但引漳入林从设想到行动,在最短的时间里,得到了林州人高度一致的支持,立下“大战八十天,引来漳河水”的誓言。红旗渠在情理之中、意料之外延长了工期,用了近十年的时间。但每家每户的付出,每一个刻在石块上的名字,都用自己的血汗兑现了承诺。杨贵书记身先士卒战斗在工地上,直到八十多岁的母亲去世才答应离开工地回家奔丧;工程师吴祖太日夜绘制施工图纸,没来得及见到新婚妻子的最后一面,就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为了“有脸吃上红旗渠的水”有人家把十五岁的孩子送上工地,却再也没有等到孩子的归期……一路被先辈们的奉献精神所感动,为先辈们的英雄事迹所震撼,直到那张万人欢庆红旗渠通水的照片浮现在眼前,一切情感全化作发自内心的喜悦。

先辈们修建红旗渠的精神被概括为了十六个字“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流传至今,其中的开拓创新最让我震撼。如此浩大的水利工程,且不说国家财政只占百分之十五,人力、物力、财力都是举全县之力,光是这一工程中体现出的劳动人民的智慧就足以让人震撼。没有先进的水利测量工具,就发明了用脸盆、板凳和水组合成的测量工具;为了尽快完成四千多米长的通道,从山顶掘了十三口井把两个工作面变成了二十六个工作面;红旗渠长藤结瓜的探索,将这项工程打造成了“引、蓄、提、灌、排、电、景”一体的大型灌区。除此以外,与山西省政府签订的补偿协议被誉为“最早的拆迁补偿”,修渠过程中责任到生产队、到村、到户的做法,与十多年以后农村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有异曲同工之妙,红旗渠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太行山上的五部曲。战太行,出太行,富太行,美太行,福太行。靠着红旗渠精神名扬天下的林县儿女们并没有躺在先辈们的成绩上睡大觉,而是奏响了与我国时代发展步伐相一致的五部曲。六十年代,千军万马战太行解决生存问题,七十年代千军万马出太行解决温饱问题,改革时期千军万马富太行解决发展问题,新时代千军万马美太行、福太行,一个与时俱进的林县向全国人民宣布:红旗渠精神永不过时、历久弥新、永放光芒。

青年洞里的回声。踏着脚下的青石,扶着两边的栏杆,一路走到青年洞,仰望石壁上的中国共产党党旗,习近平书记的话回荡在耳边“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大别山精神等都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开展主题教育要让广大党员、干部在接受红色教育中守初心、担使命,把革命先烈为之奋斗、为之牺牲的伟大事业奋力推向前进。”作为新时代青年大学生,作为林州儿女,我将接过前辈手中的接力棒,发扬红旗渠精神,为林州的发展,为国家的富强,奉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红旗渠精神是“越是艰难越向前”的勇敢、是“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韧、是“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的担当、是“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执着。调研考察过程中,我几番动容,深深体会了“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总有一种精神让人泪流满面。”钟敏毓秀、巍峨苍茫的太行山沉默不语却见证着林州儿女于悬崖,峭壁边用一钎一锤创造的人间奇迹,见证着历久弥新、伟大的红旗渠精神。太行巍峨矣,双手亦可开!没有什么困难是不能攻克的。身为林州儿女,我当学习传承前辈们开山修渠所发扬的担当、务实、执着的作风,以舍我其谁的决心,时不我待的精神,把难事干成干好。每当遇到困难时,我将用红旗渠精神指引自己,笃定前行。

王娜

http://www.dxsbao.com/art/51607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山东大学(威海)学生支教团开展“‘用科学造福人类’——生物技术的奇妙

山东大学(威海)学生支教团开展“‘用科学造福人类’——生物技术的奇妙世界”活动发布日期:2025年1月22日地点: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吴家楼子村在当今社会,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国家对科…… 张文昊 山东大学(威海)机电与信息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拒绝“碳”危,用爱守护万家安

中国青年网威海1月18日预防一氧化碳中毒,核心目的在于保障生命安全、维护家庭幸福与稳定社会秩序。一氧化碳隐蔽性强,中毒初…

山东大学(威海)学生支教团开展“‘用科学造福人类’——生物技术的奇妙

山东大学(威海)学生支教团开展“‘用科学造福人类’——生物技术的奇妙世界”活动发布日期:2025年1月22日地点:山东省临沂…

志愿之火璀璨微光,文明篇章由此开启

中国青年网威海报道1月19日电2025年“戏游环翠”戏曲节盛会即将拉开序幕,为确保活动现场秩序井然,让每一位到访者都能享受这…

深挖电商潜力,驱动农业振兴

在乡村产业振兴的壮阔蓝图中,山东日照莒县正凭借特色农产品书写着精彩篇章。近年来,莒县紧紧抓住电商发展机遇,将本地的蜜…

模式革新与机制优化的破局之路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大力推动下,产业振兴成为农村发展的关键引擎,而电商销售模式为特色农产品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山东省作为农…

最新发布

再相遇,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再相遇,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暖风轻轻吹拂,想要去到更多需要帮助的地方,十五年来从未停歇。为助力乡村教育事业发展,缓解教育资源分布不平均的现状,为乡村振兴贡献青年大学生的力量,2020年7月,随着大巴缓…
红色青春,为党奋斗
作为研究生党员能够参加“三下乡”实践活动再次深入学习党红色故事是非常难得的次机会。这次活动让我收获颇多,首先是全面的学习了党史,培育我们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让我们全…
三下乡||走访杜陵村,了解民主与民生
2021年9月,杜陵村被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农业农村部、中央宣传部、民政部、司法部、国家乡村振兴局表彰为“第二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乡村”。带着好奇,在2022年7月20日,西安科技大学“三下乡”实践团队…
三下乡||探访杜陵村,助力乡村发展
2022年7月20日西安科技大学开展的“三下乡”活动第二天,来到了陕西省西安市灞桥区狄寨街道杜陵村。实践团队采访了杜陵村的村干部,了解到一些关于村庄治理与村民德育方面的内容。村干部为村民服务,必须严格…
西外学子三下乡 |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
2022年7月26日清晨,西安外国语大学“西树心向党·红色延安行”暑期调研队与众多大学实践团队共同徒步来到宝塔山下,在出征仪式结束后,迎着烈日,团队们一起攀登宝塔山。在讲解员老师的带领下,成员们了解到宝…
锦城学子三下乡:普通话融汇北川情,民族心团结千万家
云朵之上,绣出五彩斑斓。满腹雅言,共写泱泱华章为响应全国推广普通话,助力民族团结,增强对中华文化的强大认同感,推动爱国主义教育,牢记习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师生代表座谈会中讲:广大青年要用脚步丈…
发展乡村旅游,助推乡村振兴——安徽财经大学学无止境队开展暑假“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发展乡村旅游,助推乡村振兴——安徽财经大学学无止境队针对乡村旅游开展暑假“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为了解在新冠疫情潜在影响下乡村旅游发展对于村民生活状况影响、疫情常态化背景下乡村旅游景区经营状况等…
三下乡||杜陵村之行,推进基层普法
2022年7月20日西安科技大学团队进行“三下乡”实践的活动地点是位于陕西省西安市灞桥区狄寨街道的杜陵村。2021年9月,杜陵村被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农业农村部、中央宣传部、民政部、司法部、国家乡村振…
三下乡||调研基层法律服务现状,提高基层群众法律素养
2022年7月18日西安科技大学开展的“三下乡”活动第一天来到了西安市国际港务区新筑街道于家村。村庄道路平坦开阔,村貌良好,基础设施完善。为了完成对于新村基层法律服务现状的调研,我们采访了村干部与村民…
西外学子三下乡 | 喜迎二十大 永远跟党走 奋进新征程
2022年7月26日,来自全国各大高校大学生延安实践团队的青年们齐聚延安宝塔山会师广场,西安外国语大学“西树心向党·红色延安行”团队与诸多队伍共同见证和参与“喜迎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2022年全国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