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鲁迅先生创作的《阿Q正传》是一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十分杰出的白话文小说。其中塑造的主人公阿Q形象,映射了辛亥革命时期国人的某些人性弱点,揭示了旧社会国民麻木不仁的劣根性。这部小说当时一经发表,就如平地惊雷一声响,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轰动。 小说中塑造的阿Q,妄自尊大、自轻自贱、欺弱怕硬、麻木健忘……阿Q的这一系列形象特点,被鲁迅先生总结为“阿Q精神”——这便是阿Q的精神胜利法。 精神胜利法,简而言之就是在遇到困难或者失败时,用自我欺骗、自我安慰的方式,寻求精神上的解脱,精神上的“胜利”。例如小说第二章里阿Q的精神胜利法被人看穿后,有人抓住他的辫子逼他说“人打畜生”。“然而不到十秒钟,阿Q也心满意足的得胜的走了,他觉得他是第一个能够自轻自贱的人,除了‘自轻自贱’不算外,余下的就是‘第一个’。状元不也是‘第一个’么?‘你算是什么东西’呢!?”阿Q便是如此通过妄自尊大、自欺欺人来获得精神上的“胜利”的。 小说发表后,“阿Q精神”便作为一个专有名词逐渐流行起来,深入人心。就连矛盾先生都曾坦言:“现在差不多没有一个爱好文艺的青年口里不曾说过‘阿Q’这两个字。我们几乎到处应用这两个字。在接触灰色的人物的时候,或听得了他们的什么‘故事’的时候,《阿Q正传》里的片段的图画,便浮现在脑前了。我们不断的在社会的各方面遇见‘阿Q相’的人物,我们有时自己反省,常常疑惑自己身中也免不了带着一些‘阿Q相’的分子。” 我至今仍记得高中时的班主任曾经开玩笑地跟我们说,人有时也要学会“阿Q”,不要把自己逼得太紧,适当放松一下也未尝不可,借此来安慰一些对自己期望太高以至于精神压力过大的同学。 诚然,现在的我们多多少少都带有一点“阿Q精神”,但这并不一定是坏处,有时“阿Q”一下也能替我们化解尴尬、消除苦闷。但是凡事都要讲究度,我们如果过分依赖“阿Q精神”就容易变成像阿Q一样不思进取、自甘堕落的人了。“阿Q精神”终究只能换取精神上的“胜利”,而不能帮我们赢得工作学习上的实质性胜利。我们要想获得人生真正的胜利,还是要把握当下,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不断提升自己。
http://www.dxsbao.com/art/52585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