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德加·爱伦·坡是19世纪初美国著名诗人、小说家和文学评论家,美国浪漫主义思潮时期的重要成员,是美国短篇故事的最早先驱者之一,又被尊为推理小说的开山鼻祖。他的代表作有小说《黑猫》、《厄舍府的倒塌》,诗歌《乌鸦》、《安娜贝尔·丽》等。他在继承传统哥特式小说风格的基础上大胆创新突破,拓展了哥特式文学的表现空间,将传统哥特式小说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和发展空间。其中,《黑猫》则是典型的哥特小说,它描述了一个本性善良温顺的人因为酗酒变得喜怒无常、暴虐成性,终致泯灭自己的良知,残忍杀害了挚爱的黑猫“普路托”和自己善良的妻子,又因为第二只黑猫而受到命运批判的恐怖故事。在哥特小说《黑猫》中,作者通过死亡、暴力、血腥的恐怖意象和场景,营造了一个诡异、恐怖、阴森的氛围,刻画了人物病态的精神世界和扭曲的心灵,揭露人性的邪恶和丑陋面,给我们带来强烈的心灵恐惧和视觉冲击。
一
首先,哥特小说的故事通常发生在阴森的古宅、神秘的城堡、黑暗的地下室、秘密的通道和幽静的修道院等恐怖场景中,营造了哥特式的恐怖氛围。在《黑猫》中的典型场景之一就是埋藏主人公妻子尸体的阴暗潮湿的地窖。在通往地窖的梯阶上 ,因第二只猫绊了一下,再加上内心的恐惧,“我”拿起一把斧子对准猫就砍过去,妻子出手救了猫,可失去理智的“我”更加暴怒,竟“对准她的脑袋就砍了一斧,可怜的她哼也没哼一声就当场送了命。”杀妻之后,“我打定主意把尸首砌进地窖的墙里,据传说,中世纪的僧侣就是这样把殉道者砌进墙里。”一场凶杀就此结束。阴暗、潮湿的地窖,丧心病狂的主人公,惨遭杀害的妻子,无不令人毛骨悚然。另一个恐怖场景依然出现在潮湿的地下室。当主人公鬼使神差地敲打着藏尸的砖墙,“回响余音未寂,墓室里居然传出回应!“那是一声哭叫,起初瓮声瓮气,断断续续,像个孩子在哭泣,随即一下子变成连续不断的高声长啸,声音异常,惨绝人寰……”突然响起冤魂般的的哀嚎就已经令人大惊失色,更恐怖的是警察撬开埋葬妻子的砖墙后的情景:“尸体已经腐烂不堪,到处是血污,赫然立在众人的眼前。在它的头顶上,坐着那只可怕的畜生,它张开血盆大口,独眼里冒着火。”任何看到这一血腥残忍的场景的人都难以承受这阴森恐怖的视觉冲击,令人感到紧张、恐惧。爱伦·坡在《黑猫》中通过描写这些阴暗潮湿、不见天日的场景,不仅烘托了故事的恐怖气氛,还将主人公扭曲的犯罪心理生动形象地予以外化。
二
传统的哥特小说中常有大量关于鬼神出没、起死回生、诅咒、托梦等超自然现象的描写和死亡萦绕的意象,充斥着暴力、复仇、仇杀和死亡的情节,气氛阴森、神秘、充满悬念。爱伦·坡继承了这一传统,他充分利用对超自然现象和神秘意象的描写来营造其作品阴森怪诞的氛围,唤起读者对那些无法解释的、神秘现象的畏惧心理。在小说《黑猫》中,故事是围绕着主人公和两只黑猫的斗争为线索而展开的。在中世纪欧洲文艺复兴时代,黑猫被认为是女巫的宠物,是邪恶的象征,是不祥之物。普鲁托是作者养的第一只黑猫,被认为是女巫的化身,而“普鲁托”这一名字本身也是罗马神话中的冥府之神,可见黑猫形象具有隐含性的死亡意义;古老的传说和神话就为爱伦·坡作品中的黑猫蒙上一层上神秘的色彩和死亡的阴影。故事中普路托原是“我”心爱的东西和玩伴,由于酗酒变得暴虐成性,竟然因为普路托咬了“我”一口,便挖掉了它的眼睛。从这里可以看出在黑猫的眼中,他看到了自己内心的邪恶,“我”害怕扭曲的心理和行为被窥见,出于恐惧竟将它吊死,可见“我”还是执迷不悟,继续错下去。发生火灾后,在残留的一面墙上出现了神似普路托的形状,猫脖子还有一根绞索,仿佛死去的普路托的灵魂正在向众人揭露“我”的罪行,一直折磨着“我”的精神。“第一只黑猫是主人公邪恶的灵魂和凶残暴力的牺牲品”,[1](张琪,2011:100)而第二只黑猫的出现,则是代表着复仇,它胸脯上像绞刑台的白毛斑记就好像普路托带着绞绳向“我”索命,预示着主人公最终的毁灭。作者充分运用象征手法营造了恐怖的死亡意象,这种“超现实恐怖”让读者身置其中,在阅读的过程中产生若即若离的特殊快感。
三
哥特小说所塑造的主人公通常为畸形的恶魔式人物,他们冷酷无情,病态扭曲。与传统的哥特小说家不同,爱伦·坡并不满足于超自然现象或残暴行为等外在因素营造出来的恐惧效果。为了达到事先预想的恐怖效果,作者的心理恐怖小说将哥特文学逐渐引向描写“心灵式恐怖”,[2](何洪娟,2007:58)深入探索了人类的灵魂,开掘人类意识最深处幽暗领域,从而暴露人类灵魂深处的丑恶,揭露人性最隐秘、恐怖的内心角落,展现人性的欲望和邪恶。因为他认为人类最原始、最强烈的恐惧源于人的内心。在《黑猫》中,作者描写的便是一个心理变态扭曲、暴虐成性的人物形象。主人公心地善良,后来由于酗酒,性情大变,一次大醉后,竟然“从背后口袋掏出一把小刀,打开刀子,攥住那可怜畜生的喉咙,居心不良地把它眼珠剜了出来。”尽管第二天清醒后他悔惧莫及,可这样的忏悔是短暂而肤浅的,甚至变本加厉,把普路托吊死在树上。面对罪行,“我”地内心极为矛盾,纠缠在善与恶之中。但“我”并没有改变,而是一步步走向堕落。主人公由爱妻到杀妻的转变同样体现了他扭曲变态的心理,因为与妻子意气相投,主人公婚后三年是幸福的,酗酒后,他开始对温柔体贴的妻子拳打脚踢,甚至将自己心爱的妻子残忍杀害,“干完了这件伤天害理的杀人勾当后,我就索性细细盘算藏匿尸首的事了。”主人公此时此刻已经完全丧失人性,仅存的一丝良知也泯灭了。最后他的罪行被第二只黑猫暴露了,最终走向毁灭。作者笔下人物内心的黑暗邪恶,同样让读者感到细思极恐。
哥特式小说有着极其丰富的社会历史内涵,无论哥特小说经历如何发展变化,它始终深入探究人性的道德问题,表现现实社会的各种黑暗面和人生的丑陋扭曲,向人们揭露各种泯灭人性良知、使人阴暗堕落的罪恶。小说《黑猫》便从善与恶的人性冲突、主人公的病态心理、死亡萦绕的意象、恐怖阴森的场景等角度体现了爱伦·坡哥特式风格的创作特点,表现了哥特式小说典型的死亡、复仇、暴力主题,给读者带来心灵上的震撼,使小说独具魅力。并让读者清醒地认识、审视自己的内心世界,反思在当今现实社会中人必须要有良知和最基本的道德底线,学会约束自己,保持一颗善良的心,才不会在犯错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最终迷失自我。
http://www.dxsbao.com/art/53427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