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河南、安徽、湖北、江西、湖南,途径2600多公里,从东部沿海城市到秀美多彩贵州。初到贵州省,火车穿越山洞,白云点缀蓝天,爽朗的清风迎面而来,在这片多姿的土地上,孕育着多彩的民族,传承着独特的民族文化。
走进贵州,要感触到苗族文化的精华所在,才不枉贵州之行,黔之大象,始于精粹。远离都市的喧闹,走进黔粹行,放缓心境,真真切切触摸到民族文化在生活中的艺术体现,原生材料、图腾元素、手工工艺,成为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生活语言,塑造出生活中的情感依托,寄托着传承者的美好心愿。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民。青山绿水、蓝天白云,蜡染、刺绣、银饰,糍粑、腊肉、长桌宴,苗寨、吊脚楼……传承了淳朴的民俗风情,蕴育着特有的苗族文化。
初入黔粹行,映入眼帘的是琳琅满目的蜡染和银饰。在罗老师的讲解下,进一步了解苗族服饰文化,一针一线绣进衣冠服饰,苗族人佩戴银饰的美是不言而喻的,不仅多、重、大,而且配有精美的花纹,每件银饰的造型与意义也不尽相同,经过岁月的洗礼,苗族银饰与刺绣等工艺相结合,制造出精美绝伦的艺术品。穿越千年徐徐而来,蕴藏着远古的足音,美得不可名状,独具特色的蜡染是苗族服饰的另一种展现。在材质上,从麻布到真丝,在技巧上,古老元素与现代潮流相结合,在颜色上,从原始的藏青到斑斓的五彩,蜡染与现代生活相融,碰撞出民族文化的原生态美韵。黔粹行的罗老师深受苗族文化的熏陶,如数家珍般向我们讲述苗族服饰文化的传承,绚丽多彩的服饰向我们展示了苗族人的聪明才智,极具民族特色的蜡染、刺绣,把古老图腾元素大量的运用在服饰的用料、颜色、款式等方面,将苗族悠远的历史衣着在身。在罗老师的悉心教导下,我们在黔粹行完成了人生中的第一幅蜡染作品,用心体会到苗族服饰与古老图腾密不可分的联系。苗族经历五次大迁徙,银饰、蜡染、刺绣已不是单纯的装饰品,而是植根于苗族社会生活中的文化史书。
民族文化的血液烹饪出舌尖上的美味。
来到贵州,谈及美味,腊肉、油茶、酸汤鱼、长桌宴……伴着香气而来。苗族的饮食文化不可抵挡,受地理环境的影响,苗族人多以稻米为食,稻米不仅作为苗族人的主食,也被制作成糍粑、凉粉、竹筒饭、油炸粑粑等不同风味的小吃。苗族饮食文化中最具特色的是喜食酸,苗人身处大山之中,交通的不便利,以及四季分明的气候,使得他们发明出储存食物的方法便是腌制,吃不完的时令蔬菜和肉类,苗人会用坛子腌制起来,通常可以存储三五月甚至好几年。同样,热情好客的苗族人嗜酒,酒是苗家的必备。黔东南的“拦路酒”习俗更是具有特色,进入苗寨的宾客,在寨子门口,要饮下苗族同胞用牛角装着的酒,方才能进入寨子中。波波糖、苗王酥等风味小吃也尽显苗家风情。民族文化的血液流过祖祖辈辈的心田,智慧的结晶凝为舌尖上的美食一代代传承。
民族文化的血液构造了独特的建筑。
走进苗寨,山峰突兀,吊脚楼依山而建、鳞次栉比,人住楼上通风防潮,牲畜或其他杂物置于下层。吊脚楼无需一铁一钉,稳固山坡造福后代,筑基、备料、发墨、凿眼、起房等工序充满了苗族艺术意象,给苗族人民艰辛的生活提供了永恒的生命激情。
千年之前,苗族祖先从黄河中下游逐渐迁徙,躲避战争祸乱进入西南山区。流淌着苗族文化的血液,远古图腾在这里发扬光大,翻开汗史典籍,扫去历历的尘埃,深深植根于苗族人民生活的衣食住行就是一部荡气回肠的史书,演绎着苗族坚强的不朽传奇!
http://www.dxsbao.com/art/5443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