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战火纷飞的春秋战国存在,穿越千年与我们相遇的诗经,蕴含着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美,被无数科举学子曾视为儒家经典,诗经不仅描述了从古至今人们的不变的追求,更是育蕴着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价值观及信念,在无数危难时刻鼓舞我们,它像是一幅立体的画卷向我们展示那遥远的时代种种
诗经如卷,现于其纯粹的爱情《秦风·蒹葭》用素描的手法勾画了一幅如烟如雾的朦胧画面,主人公徘徊在河畔,似乎看见意中人就在河对岸,他急切地想跑去见她,可惜这恼人的曲折的河水阻挡了他的步伐,于是只好顺着上游蜿蜒的堤岸去寻她,但道路艰难且漫长,顺流而下去找她,好像又在水中央。总之,上天好像故意难为他,使他永远无法到达,不能拥有心中的佳人。在长满蒹葭的岸边,他心爱的女子,在水边,在水中央,也在他的心中,但苦苦寻觅却不得,为了自己心爱的人而上下求索,不管艰难险阻,矢志不渝这种坚贞与追求可歌可泣;我看到君子为那位窈窕淑女辗转反侧,欲求不得,在女子与其琴瑟相合时的欣喜,更是令人动容;我看到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但比那桃花更为明艳的是男子心爱的新娘,那心中的喜悦、爱恋穿过那纸张让千年后的我们亦能感受,是那般浓烈;看到氓中的那个敢爱敢恨,干脆果断的女子,她的性格干脆,爱时会因不见氓而泣涕涟涟,却能在男子变心后决绝离开,发出反是不思,亦已焉哉之语;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易求无价宝,难得有情郎”,相识相爱的美好情感,远远超过玉石的价值。同时琴瑟在御,莫不静好那般细水流长,岁月静好、和谐安然的生活看到不见君子,忧心忡忡。既见君子,云胡不喜的那位女子,她的爱是那般简单而纯粹,仅仅因为所爱之男子会否前来相见而牵动她全部心弦。这般简单而纯粹的爱,在诗经中描绘得淋漓尽致
诗经如卷,更现于它所描绘的战争。透过诗经,我感受到了冰冷残酷的战争,边关苦寒,风霜严寒,依威在室,蟏蛸在户”、“妇叹于室,洒扫穹室”。这是农民心中最深沉的疼痛,即使是击退外敌,复归故里,也是物是人非,展示了战争徭役给人类个体所带来的内心创伤和心理承受。如同被掠过后的残破,变相的来说,兵役的结果变成了无意义的抗争。而《采薇》写薇菜由生到死,向死又生,时光翻过一页页流夏,而战士们却还在以回家为精神支柱来抵御边塞的风寒凛冽向我们展示战争给,年复一年,薇菜由出芽到变嫩到变老,他们仍然在等待归家,这是一份虚妄的寄托,却让他们撑过了一年又一年,对家的思念让他们痛苦却也让他们坚强。当他们终于能归家之时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却是大雪纷纷满天飞,再归家时可能亲人也许已然不在,于国而言,他们只是众多战士中的一个,但于家而言,他们是丈夫是儿子亦或是父亲,他们缺席了家庭生活,家与他们而言只是梦中回去的地方,这份遗憾无人能替他们圆满。“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写妻子怀念远出服役的丈夫,熟悉乡村生活的人经常看到这样的晚景图:夕阳余晖下,鸡儿归了窠,牛羊从村落外的山坡上缓缓地走下来。农作的日子是辛劳的,但到了黄昏来临之际,一切即归于平和、安谧和恬美。牛羊家禽回到圈栏,炊烟袅袅地升起,灯火温暖地跳动起来,农人和他的妻儿们聊着闲散的话题。黄昏,在大地上出现白天未有的温顺,农人以生命珍爱着的东西向他们身边归聚,这便是古老的农耕社会中最平常也是最富于生活情趣的时刻。可是在这诗里,那位妻子的丈夫却犹在远方,她的生活的缺损在这一刻也就显得最为强烈了,所以她如此怅惘地期待着。《东山》是一首征人在解甲回家途中,抒发思乡之情的诗。写主人公在回家途中悲喜交加的心情。写出了解甲归田之喜,反映了对战争的厌倦和对和平生活的渴望,也从侧面说明了战争带给人民深重的灾难。“我来自东,零雨其蒙。”每天拼杀疆场,过着“晓战随金鼓,霄眠抱玉鞍”的生活的军人,无时无刻不为性命担忧时,思乡情绪被时刻绷紧的神经暂时压制。到了战争结束,归家指日可待时,思乡之情就会一涌而起,萦绕心头,挥之不去“我东曰归,我心洗悲。”依稀可以看见在细雨迷蒙中,诗人望着家的方向出神,出征到东边,三年未归,他想回家脱下厚重的军装穿上妻子给他做的舒适的衣裳,他想睡在家中温暖的床上,而不是像只野兽缩成团躲在兵车下。在他眼里,军旅生活虽艰苦,但家始终是他温暖的港湾,可以抚平他所有的伤痛
范文正公《岳阳楼记》有言“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浩浩汤汤兮,泱泱我中华。中华文化恰似这泱泱洞庭湖水,衔接上下五千年的风霜雨雪,吞吐锦绣八千里大好河山。它源远流长,百花齐放,广袤无垠,包罗万象。泱泱之水,源头便是浩浩汤汤,势不可挡。约十万汉字乘奔御风,湍流激荡,扑面而来。而《诗经》中的字里行间更是留下无限的遐想与感慨。
http://www.dxsbao.com/art/54560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