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校园文学 >

洛阳的饮食文化

来源:洛阳师范学院 作者:放肆

洛阳饮食文化历史悠久,品种繁多。既有出自宫廷、有“金枝玉叶”之称的牡丹燕菜,也有在民间广受欢迎的锅贴;既有历史长达1900多年的长寿鱼,也有近几年硬气的烧鸡。但是,说到洛阳的饮食文化,其中,必须要了解的一定是洛阳的汤食文化。

“清晨一碗汤,神仙都不当;不喝牛肉汤,不算到洛阳。”汤在洛阳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世代相传,情深意厚,堪称为汉唐遗风。洛阳的汤种类繁多,有牛肉汤、羊肉汤、不翻汤、丸子汤、豆腐汤等等。这些汤不仅是一种食物,而是代表一种精神,代表着一种文化,这种精神在一代代洛阳人身上传承,这种文化在这一代代洛阳人手中发扬。在了解这种文化之余,品味这些各式各样的汤品,让你的口腔味蕾迸发新的灵感——遍寻世间美味之道。

洛阳人见面不问“吃了吗?”,而是问“喝汤了吗?”,在洛阳,不管是早饭,午饭,还是晚饭,都能问一句“喝汤了吗?”洛阳人喝汤,最喜欢端着碗蹲着喝,手里端的碗,也不是什么玻璃碗,不锈钢碗,而是那种又厚又重的碗。这样的碗,配上洛阳人的喝汤习惯,那才是美味,那才是舒坦。

在民间,受欢迎的不仅有洛阳的汤,还有洛阳的面。洛阳的面最广为熟知的便是浆面条。民谚说:河南府有三宝,孟津梨、灵宝枣、洛阳城里浆面条。浆面条也称浆饭,在洛阳历史悠久,妇孺皆知,老少爱吃,老洛阳人基本上都会做。

关于浆面条,还有这样一个来历:相传,刘秀被王莽追杀,在逃亡途中数日没有进食,行至洛阳附近,向一户人家讨食。主人家贫,把家中仅有的干面条、烂菜叶放入酸绿豆浆水做成饭,刘秀竟吃得津津有味。好的浆面条,面条筋道而不断,汤浓而不糊,味香而微酸,洛阳人独好这一口。

http://www.dxsbao.com/art/54967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寒假返乡,共筑成长梦——记“红领巾小课堂,团团伴你共成长

**寒假返乡,共筑成长梦——记“红领巾小课堂,团团伴你共成长”活动**随着寒假的到来,我满怀激动地回到了久违的家乡。今年寒假,我参与了一项特殊的活动——“红领巾小课堂,团团伴你共…… 孙富贵 安徽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查看全文 >>

计科卓越展新篇,学途照亮启征程

一、引言故事始于2024年,那时的我还在红星中学埋头苦读。一群来自安徽工业大学的学长学姐回到母校进行宣讲,他们的分享让我深受触动。虽然当时我并未下定决心报考安工大,但我从心底认为…… 孙富贵 安徽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查看全文 >>

心怀母校,爱在工大:大学生回母校宣传

为了加强安徽工业大学大学生与高中母校的联系,加深安徽工业大学大学生的母校情感,增强学生的爱校之情,2025年1月14日,三名从砀山中学毕业的学子回访了高中,在高一11班开展了‘心怀母校…… 孙富贵 安徽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查看全文 >>

安徽学子三下乡:缅怀与启示,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社会实践之旅

南京,2024年7月4日——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些记忆不容忘却。为了深化对南京大屠杀历史的理解,提升青年一代的历史责任感和爱国情怀,安徽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实践团于今日走进侵…… 孙富贵 安徽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查看全文 >>

安徽学子三下乡:红色千里行

2024年7月4日,安徽工业大学的“红色千里行”实践团前往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开展了一次深入的社会调研活动。此次调研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公众对南京大屠杀历史的认知程…… 孙富贵 安徽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查看全文 >>

安徽学子三下乡:触历史之殇,探访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纪念馆

以缅怀之心,铭记历史之痛,2024年7月4日,安徽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赴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暑期实践队共同参观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团队成员访问前来参观的游客,了…… 孙富贵 王家鑫 姜 安徽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查看全文 >>

安徽学子三下乡:历史的回响,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实践之旅的感悟与收获

安徽学子三下乡:历史的回响,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实践之旅的感悟与收获2024年07月04日,由安徽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组成的暑期实践队前往南京大屠杀纪念馆进行实地考察学习。在那里,…… 孙富贵 胡天姣 柴 安徽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桂平木偶戏传承困境何解?广西师大学子实地探寻破局之路

在文化多元发展与非遗保护意识日益增强的当下,2025年2月24日,广西师范大学多链兴“偶”团队前往广西桂平市杖头木偶文化基地…

机电青春助春运,温暖一路伴归程

在春运这场大规模的人口迁徙中,邳州市宏通汽车客运站作为城乡公交始发站,成为外出务工人员返乡的最后一站,承载着无数人团…

寒假返乡,共筑成长梦——记“红领巾小课堂,团团伴你共成长

**寒假返乡,共筑成长梦——记“红领巾小课堂,团团伴你共成长”活动**随着寒假的到来,我满怀激动地回到了久违的家乡。今年…

计科卓越展新篇,学途照亮启征程

一、引言故事始于2024年,那时的我还在红星中学埋头苦读。一群来自安徽工业大学的学长学姐回到母校进行宣讲,他们的分享让我…

心怀母校,爱在工大:大学生回母校宣传

为了加强安徽工业大学大学生与高中母校的联系,加深安徽工业大学大学生的母校情感,增强学生的爱校之情,2025年1月14日,三名…

最新发布

家乡的民俗
洛阳剪纸剪纸是一种洛阳市的传统装饰艺术,早在汉、唐时期,当地妇女就有用金银箔和彩帛剪成花鸟贴鬓角为饰的风尚。后来逐步发展,在节日中用有的色纸剪成各种花草动物或人物的故事贴在窗户上(窗花)、门楣…
家乡的民俗文化
洛阳杜康酒根据历史的记载,酒的出现是非常偶然的。据说是有一次,一个叫杜康的人把剩饭放在空桑之中,日子久了,饭自然发酵,散发出一种芬芳的气味,并流出一种液体,杜康取而饮之,感觉其味甘美。杜康受此…
家乡的民俗文化—河南
民俗又称民间文化,是指一个民族或一个社会群体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并世代相传、较为稳定的文化事项,可以简单概括为民间流行的风尚、习俗。民俗文化是流动的、发展的,它在社会的每个阶段…
湖北理工学院医学院开展“学习雷锋,帮助他人,共创文明”活动
3月5日是学习雷锋日,为深挖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倡导当代青年志愿者时时学,处处学。我院实践部提前开展一些关于学雷锋的志愿活动,于3月3日在兰之心儿童活动中心开展主题为“学习雷锋,帮助他人,共创文明…
湖北理工学院医学院“中心血站进校园”活动
无偿献血是利国利民的好事,与社会民生息息相关,体现了人们互相帮助、无私奉献的精神,是一种具有积极意义的社会公益活动。我院于2023年3月1日在湖北理工学院西门开展主题为“无偿献血,奉献友爱;血浓于水,…
家乡的民俗文化——洛阳
民俗,即民间风俗,是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它是人民传承文化中最贴切身心和生活的一种文化。中国传统民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千年的民俗文化传统已经在传承变异过程中形成了…
河洛大鼓的保护
我们都知道,河洛大鼓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灿烂文明和非凡创造力的集中体现与智慧结晶,是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永恒记忆。保护河洛文化,传承河洛大鼓,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认为,在河洛大鼓的传承…
河洛大鼓
本学期,我们学习了一门新的课程叫做《河洛文化概论》,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了解到了河洛文化的起源、特点……我们都知道,河洛文化主要是围绕着洛阳展开的,洛阳是一个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的文化名城,作为…
宿沭海抗日中学纪念塔行
沭阳抗战纪念塔行2023年2月10日,卜佳伟带领实践团队以及相关活动成员参观沭阳抗战纪念塔进行参观学习。团队成员为卜佳伟,林小坤,李浩然;此次活动邀请了附近一些青少年一起参与。此次沭阳抗战纪念塔系列活…
沭阳红色行
沭阳红色行为了加深对抗日历史,中华民族团结一心,抵御外敌,勇敢不屈的精神,中国共产党的敢于斗争,不惧牺牲的精神的了解。激发实践队员的爱国情怀、爱党情怀,中国石油大学红色小队于2023年2月10日参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