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刻画了不少“义”“勇”的壮士豪杰,如武松、鲁智深、林冲等,也因此获得“阳刚悲壮之作“的美名,但细读《水浒传》,却也能看到”智谋“的独特魅力。《智取生辰纲》就是《水浒传》中一个独具内涵的篇章。在这一回目中,作者写了杨志等人押送生辰纲的谨慎小心,更衬托出吴用等人智取生辰纲的足智多谋,可谓是结构精巧,余味无穷。
一、杨志的“谨慎细致“
在正面描写吴用的“足智多谋“之前,作者用了许多笔墨写杨志如何受命押送生辰纲,又是在路途中如何准备的,这些小事无不体现出杨志押送生辰纲的”细“,却也正是杨志的”细“,把吴用的”智“写得淋漓尽致。
1、两个“去不得“
在梁中书唤杨志送生辰纲去时,杨志的两次“去不得“,正是杨志胆大心细的写照,在梁中书准备用十辆太平车子、多着军校防护送生辰纲的时候,杨志说道”去不得“。这是由于杨志思虑周全,做事精细。他知道”恩相便差五百人去,也不济事。这厮们一声听得强人来时,都是先走了的“而杨志的提议是把礼物装作担子,做客人的打扮行货,以此小心谨慎,悄悄连夜上东京交付生辰纲。同时他还提出派诗歌壮健的厢禁军来保证安全,可见杨志的心思细腻。
另一次“去不得“是在梁中书派奶公谢都管和两个虞候与杨志一起去时,杨志也告道”去不得“了。这一次是因为杨志考虑到了谢都管和虞候在押送途中可能会对杨志的束缚而言的,也是基于杨志对于护送生辰纲的小心谨慎。
2、严阵以待
在正式出发前,作者也详细交代了杨志等人的着装打扮,”跨口腰刀,提条朴刀““各人都拿了条朴刀,又带几根藤条”可见杨志一行人准备充分。而在行路五七日之后,面对人家渐少,行路又稀,一站站又是山路的偏僻路段,杨志一改往日趁早凉便行,日中热时便歇的做法,却要改成辰牌起身,申时歇息。这样的改动使得那些厢禁军都累、热的不轻。杨志却还赶着催促要行,动辄打骂。面对厢禁军、虞候以及老都管的不理解,杨志说道“这是尴尬去处。”可见杨志对于这样的险路,内心时刻保持警惕。
二、吴用的“足智多谋“
除了浓墨重彩刻画杨志的“细”来反衬吴用的“智”,这一回目中也有正面描写吴用一行人的智谋,在杨志等人筹备完全后,吴用等人才姗姗来迟,短短几笔,却处处写“巧”、处处写“智”。
1、假作“惧盗”
在杨志一方与吴用一方正面交锋时,我们看到,吴用七人出场却是假扮作贩枣客商,不仅如此,七人见到拿着朴刀的杨志,七个人齐叫一声:“阿也!”都跳起来。用惧怕盗贼的姿态以此来消除杨志的警惕心理。杨志于是信以为真,说道“原来如此,也是一般的客人。却才见你们窥望,唯恐是歹人,因此赶来看一看。”
2、智下蒙汗药
消除杨志的防备心只是第一步,而吴用等人欲擒故纵,智下蒙汗药,却可以说是《智取生辰纲》中最具艺术性的一环。在众军汉都口干舌燥之时,吴用团队一人假扮卖酒人恰巧出现,惹得众军汉心痒难耐,正在众人商量着凑钱买酒吃的时候,杨志拦着不让喝。而吴用的妙计可谓是一环连着一环,最是精妙。首先是卖家人故意不卖酒给他们“你这客官好不晓事!早是我不卖与你吃,却说出这般没气力的话来!”。之后又安排七个人假扮的贩枣客商去买酒。此外那卖酒人没有碗瓢也证明着他是准备挑到村里去卖的。“七个人立在桶边,开了桶盖,轮替换着舀那酒吃,把枣子过口。无一时,一桶酒都吃尽了。”可见酒里并无蒙汗药,但如何证明另一桶酒也无蒙汗药,使杨志等人安心买酒吃呢?这里就可以见出吴用的机智。只见一人把钱给买酒人,另一人去桶里舀了一瓢酒,喝了半瓢,却被那汉劈手夺住,那瓢望桶里一丢。杨志一行人目睹了贩枣客人将一桶吃尽,另一桶也吃了半瓢,纷纷放下戒心。也去买酒,那卖酒汉子却欲擒故纵,叫道有蒙汗药在里头,不卖了。这一故弄玄虚、虚晃一枪的叫嚷,让杨志一行人彻底放下戒备,最终丢了生辰纲。
《智取生辰纲》从杨志的谨慎细致和吴用的足智多谋两方面来展开故事,写杨志的精明,却是为了突出吴用的机智做铺垫。大量笔墨叙写杨志的谨小慎微,更见吴用的高明,具有独特的叙事魅力。
http://www.dxsbao.com/art/55005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