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五一”放假调休引发热议。南方周末发起了微博投票“能不能接受五一放一天不调休”,参与投票的32万网友中,56%的网友能接受“五一”仅放一天,14%的网友则不能接受,24%的网友认为“多放几天不行吗”。(4月17日 南方周末)
今年“五一”劳动节放假安排为:2023年4月29日(星期六)至5月3日(星期三)放假共5天。4月23日(星期日)、5月6日(星期六)上班,也就是说有两个周末需要上班。每当谈及节日调休,很多人都会怨声叹气。那么,调休起源于何时,究竟有什么用处呢?
事实上,调休制度的发明与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国民消费水平的提升有很大关系,历史上第一次调休的时间是在1999年后,当时国内的固定假期除了双休外依旧只有4个,民众口袋里虽然有钱,但没太多时间花,为了刺激经济,当时就有人提出了将双休与假期拼在一起,实行长假制度。
尽管反对调休的呼声愈发增多,为什么调休依旧执行呢?在经济方面,调休能够拉动消费,刺激经济增长。小长假对恢复旅游经济,拉动消费促进经济增长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受疫情影响,旅游业还没有完全恢复,消费对旅游乃至经济的贡献,都有进一步释放的空间。对人们生活层面来说,调休给异地工作的人提供了时间能回家探亲,联络感情。调休后对于平时那些想做而没有时间做的事情,也有时间去做了。
虽然这样的安排有一定的合理处,但当前调休还存在一些弊端。首先,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休息是为了缓解疲劳、恢复精力,重新燃起对生活、学习、工作的热情,而调休出来的小长假却是突然而至,会打乱人们的正常生活和节奏,让放假前和放假归来后的阶段性工作量加大,长假一时爽,节前节后却累断肠。此外,由于全国人民都是同一时间放假,这样导致外出旅游,不管走到哪里都是人山人海,高速堵车,原本的看景成了看人,各种排队和赶路,旅游的体验无从谈起,留下的只是身心俱疲。
当多数人看清了小长假的调休本质后,对于这种东挪西凑出来的虚假假期愈发痛恨,特别是休假过后动辄连上7天班的经历,让不少人直呼折腾不起,不仅没有达到“休息”的目的,反而每次放假回来都让人身心俱疲,取消调休正常放假的呼声越来越大。
大家之所以痛恨“调休”出来的小长假,根源还是在于我们的法定假期太少了,调休制造的假期很多假象牺牲的又是工作日的拉长,到头来假期没有多,反而弄得更累,连完整周末都失去了。针对这些现象,如何完善我国的休假制度,的确需要更人性化的考量。调休是让人延长时间放松休闲的,别让它反而成为人们的负担。
http://www.dxsbao.com/art/55434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