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校园文学 >

教育是什么?

来源:岭南师范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 作者:郭曼婷

作者:郭曼婷

《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中,”教育“释义:现在一般认为,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它同社会的发展、人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从广义上说,凡是增加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其含义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教育这个词,有时候还作为思想品德教育的同义词使用。

以上定义是将教育的定义分为三个层次。但如果穷追猛打,这三个层次也是值得仔细推敲讨论的。讨论点之一,广义、狭义如何确定?讨论点二,学校教育中的“学校”如何界定?讨论点三,“有时候”如何理解?

《说文解字》中“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教育一词组合使用最早见于《孟子·尽心章句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但是孟子自己也是常用将“教”与“育”分开使用,中国古代文言文多是使用单音词,白话文流行之后,教育一词才见常用。但白话文的使用语境并未脱离其原始含义。

如果用著名分析教育哲学研究者谢弗勒在《教育的语言》中使用的三种定义法(定义可分为规定性定义、描述性定义、纲领性定义),“教”,为行为动作,是一种中性的、描述性定义;“育”为养子使作善也,视为一种行为规范,是规范性定义。因此,教唆,视为贬义,教育则为褒义。

西方“教育”一词,education,赫尔巴特在《普通教育学》一书中指出,教育这个词是从”训育“与”牵引“两个词来的。”教育“为规范词。英语中还有teaching 和instruction,意为教授、教学,是动作性描述型定义词。

因此,教育一词,在中西方一直是有区别的。中国的“教育”是使人向善,教只是一个中性动词。

回应“教育”的第三层含义的讨论点,教育作为使人向善的含义,从来就存在,而不是有时候存在。

西方教育一词,从开始就含有引发的含义,内发论传统渊远流长。

中国教育一词,从开始就含有上所施而下所效,外铄论根深叶茂。

关于”善“的讨论。

善有两层含义:善良、美好。

古代这两重含义有时分,有时不分。

中国封建时期与欧洲中世纪主要提倡道德之善,近代,人们追求的至善,并不限于道德之善,更追求的是张扬人性的美好、完善,提倡超越道德之善的德智体美和谐发展,既挣脱片面的道德主义束缚,又未脱离古代形成的使人向善的原始含义。

由此,回应”教育“的含义,增加人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还远远不能抽象出教育的基本概念,只要使人向善,就可认其为”教育“;使人向善,既要使人道德向善,也要追求德智体美各方面的”完善“,使人日益成熟为全面发展的人。

至于是否达到各级各类课程标准中的”思想品德“要求,那是教育的程度问题,而不是教育的基本问题。

仅转载,侵权删。

http://www.dxsbao.com/art/55620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立法十周年,送法进古村:《泰州市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条例》宣传进华港

今年是泰州市获得地方立法权10周年。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进一步增强群众对地方立法工作的了解和参与,4月17日,“法治+本土文化:泰州市地方性法规宣传创新模式研究”课题组在泰州…… 罗心怡 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法学院查看全文 >>

“法治 + 本土文化”共融:泰州东街社区开启烟花条例普法新篇

近日,“法治+本土文化:泰州市地方性法规宣传创新模式研究”课题组走进泰州市海陵区东街社区,一场别开生面的“守年俗·讲法治——烟花爆竹背后的文化与法律对话”主题普法讲座在此热烈…… 罗心怡 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法学院查看全文 >>

赏泰州景,悟法治情——地方性法规宣传走进景区

近日,随着旅游旺季的到来,泰州迎来了八方游客。与此同时,“法治+本土文化:泰州市地方性法规宣传创新模式研究”课题组也抓住这一契机,巧妙地将地方性法规宣传融入市区各大景区,让游…… 罗心怡 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法学院查看全文 >>

泰有早茶,法润万家——《泰州市标准化条例》宣传走进早茶博物馆

近日,在泰州这座充满人文底蕴的城市,“法治+本土文化:泰州市地方性法规宣传创新模式研究课题组”创新举措,走进泰州市早茶博物馆,以早茶文化为依托,深入开展《泰州市标准化条例》宣…… 罗心怡 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法学院查看全文 >>

《泰有法韵:盐税传承中开启兴化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普法之旅》

近日,“法治+本土文化:泰州市地方性法规宣传创新模式研究课题组”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普法之旅,将盐税文化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法规深度融合,为泰州市法治文化建设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罗心怡 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法学院查看全文 >>

“法护水乡垛田,弘扬农耕文化”——《泰州市垛田保护条例》宣传走进兴化

近日,泰州市地方性法规宣传创新模式研究课题组前往兴化千垛镇,围绕垛田文化与《泰州市垛田保护条例》开展了一场内容丰富的普法活动,同时在千垛景区面向游客同步推进,助力法治理念深…… 罗心怡 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法学院查看全文 >>

“法润旅途,畅行泰州”:普法宣传点亮客运南站

近日,“泰州市地方性法规宣传创新模式研究”课题组走进泰州客运汽车南站,面向广大旅客开展《泰州市标准化条例》与《泰州市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条例》普法宣传活动,现场气氛热烈,旅…… 罗心怡 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法学院查看全文 >>

“法润童心,守护江海”——泰州市实验小学普法活动纪实

3月13日,一场别开生面的校园普法活动在泰州市实验小学热烈展开,“法治+本土文化:泰州市地方性法规宣传创新模式研究”课题组走进六年级11班,为同学们带来一堂兼具趣味与知识深度的法治…… 罗心怡 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法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领航之声,逐梦同行——武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参加青山区钢花村

领航之声,逐梦同行——武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参加青山区钢花村街道“听总书记的话·永远跟党走”主题活动为深入学…

赓续红色血脉,共谱时代新章——纪念遵义会议召开90周年系列宣讲活动圆满收

由南京审计大学“澄园先锋”红色志愿宣讲团与澄园书院学生党建工作中心联合主办的纪念遵义会议召开90周年系列宣讲活动圆满收…

“青艾揉春韵,信息传古今” ——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弘扬传统文化活动圆满

“青艾揉春韵,信息传古今”——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弘扬传统文化活动圆满举办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为增强大家对…

学雷锋践粮行 承俭德谱新风——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青协&大数据学院青

“学雷锋践粮行承俭德谱新风”——大通信青协&大数据青协守护国家粮食安全志愿服务活动圆满落幕习近平主席指出:“雷锋…

真相与谎言:电诈迷局——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飞鹰反诈宣传志愿服务专项支

真相与谎言:电诈迷局——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飞鹰反诈宣传志愿服务专项支队沉浸式反诈剧本杀圆满举办为提升大学生防范电信诈…

最新发布

浅谈奥苏伯尔提出的理论
作者:郭曼婷奥苏伯尔提出了人类存在的三种主要的有意义学习的类型。一是表征学习,主要指词汇学习,即学习单个符号或一组符号代表的是什么意思。比如“cat”这个单词,对于刚刚接触英语的孩子来说是无意义的…
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作者:郭曼婷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布鲁纳的主要教育心理学理论集中体现在1960年出版的《教育过程》一书中。对于布鲁纳在教育心理学方面作出的卓越成就,美国一本杂志曾这样评价,他也许是自杜威以来第…
信息加工理论
作者:郭曼婷加涅的信息加工理论1974年,加涅利用计算机模拟的思想,坚持利用当代认知心理学的信息加工的观点来解释学习过程,展示了学习过程中的信息流程。加涅所阐述的学习和记忆的信息加工流程图。学习和…
联结学习理论的含义
作者:郭曼婷联结学习理论认为,一切学习都是通过条件作用,以刺激S和反应R之间建立直接联结的过程。“强化”在刺激—反应联结的建立中起着重要作用,在刺激—反应联结之中,个体学到的是习惯,而习惯是反复…
2020级国贸专业开展“企业数字化“专题实训活动
6月9日下午,为进一步拓宽国贸学生对专业的认识,增强对专业学习的兴趣,深化专业建设与企业应用相融合,特邀国家劳动部职业认证组评审专家、闽江学院客座教授李长笑老师在教学楼1A406开展“企业数字化转型”…
我在信院书院读大学:阴旭燕——打不倒的小强
导读:阴旭燕,女,汉族,2003年4月出生,山西省晋中市人,晋中信息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物流管理2101班(无边书院)学生。在信院的两年,阴旭燕通过演讲和写新闻,学会了如何面对失败与挫折。她觉得,与专业知识…
化学化工与材料科学学院成功举办“学习二十大,奋进新征程”主题团日活动
为了贯彻学习二十大精神,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在广大青年中走深走实,化学化工与材料科学学院各团支部成功举办“学习二十大,奋进新征程”主题团日活动,本次活动由化学化工与材料科学学院团员自我管理委员会组…
【社会实践】党团及时政热点宣讲成功举办
在建团一百周年、二十大即将召开的大背景下,我凭借所学,参与了当地政府组织的党团知识及二十大的宣讲活动,助力广大人民群众了解时政热点。坚定不移跟党走,砥砺奋进新时代。我们采用线上与线下宣讲相结合…
化学化工与材料科学学院成功举办先进团支部评选活动
为了加强我院各个团支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积极响应二十大,动员全院青年深入学习、不断强化团的自身建设和团员意识,增强团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3月30日,化学化工与材料科学学院于千佛山校区教学一楼121…
畅谈粮食
仓廪实,天下安。世界粮食市场不具备解决我国粮食缺口的环境和能力,粮食安全必须立足国内,保障粮食基本自给自足。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础,保证粮食安全是社会发展永恒的课题,而人口问题在这一课题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