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百年来,“反思”一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频频被提及。反思,即为思考过往之事,从中总结经验教训。反思不是沉浸在过往失败中,因无限哀婉而蒙住未来之光。反思也不是沉湎曾经辉煌中,因一时得失的喜悦而抵抗未知的将来。反思过往之事,是为了活在当下之时,更是为了迈向未来之路。“吾日三省吾身”是个人品德,是民族美德,更是国家道德。
反思与自省,能促使个人将自身言行置于理性的高度进行自我评价。人类是具有主观意识的生物,在认识中,常常会为感性认识所驱动。因此在实践过程中,常常会为主观感情、经验以及自身能力所束缚。当这些感性因素占据上风,人类的实践活动往往就会忽视客观规律的存在。而反思,却是将人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大飞跃的一个重要条件,我们也称其为“理性思考”。摒除了感性认识的消极干扰,我们使用理性思维看待问题也就更加客观、更合规律性。“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唐太宗以此为“三鉴”进行自我反思。
反思不是怀旧,不是守旧,而是捡起来时路上的绊脚石,铺成脚下的康庄大道一条通往未来的、花团锦簇的大道。
http://www.dxsbao.com/art/56803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