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读杜威先生的《民主主义与教育》一书时,发现它如同一堵叹息的墙,巨硕、厚重、冷峻,晦涩难懂的语言,让我每日浅尝辄止,读着读着才渐渐发现如果将这本书当做是一本教育哲学书去读的话,它是给我们的生命和职业生涯打底的书。在这本书里可以辐射出去很多心理学、教育学、哲学的知识,它就相当于一本清单,本书的书名中提到了民主主义,它被引用到了教育中去,最终的理想是要建立一个民主国家、民主社会,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西方的思想家他有一个基本的脉络,就是说他做的一个事情不是这个事的本身,而他背后呢有一层或者两层关系,最后是要达到一个较高的上位的东西,这个可能是我们中国人或者说是现代人做事时比较少考虑到的,我们可以说是真正的现实主义、实用主义者,而杜威先生所说的实用主义是有着上位的一个追求和理想,那就是有这样一个情怀和目标的人,他才会走的更远,民主主义与教育这本书呢,才可以成为我们反复去阅读和研究的著作。
美国学者斯普林格在总结西方的教育哲学时,喟叹每个人的脑袋中都装有一个禁锢思想的“轮子”。正是这个“轮子”定义着真善美、假丑恶,人们却浑然不觉,奉为圭臬。但杜威偏偏要将之打破,喊出“教育随时都是自己的报酬”。进一步有进一步的欢喜,他用个体的努力冲破旧俗的钳制,并鼓舞后来者。
杜威所描写的民主社会并非是现实存在的“美式民主”,而是一种超脱于现实的理想社会,相比柏拉图《理想国》中所描绘的社会,按照每个人天赋理论的优劣去学习相应的知识技能,然后分别充当立法治国者、御敌卫国者和致力工农者,这样看似人尽其用却把人分为三六九等的社会。杜威所描绘的理想社会更为我所接受,理想中的民主主义社会,应当充分给予社会中的每一份子接受教育的机会,让他们有机会在这个社会中按照自己的想法充分发挥自身才能,从而推动整个社会的进步。
此外,关于杜威所倡导的“教育无目的论”也引发了我的思考。在杜威看来,教育的目的就是获得更多和更好的教育,教育并不在其本身之外附加什么目的。真正的目的乃是儿童所能预见的奋斗目标,它能使他们尽心竭智地观察形势,耐心细致地寻求成功,专心致志地钻研学习。他认为,教育不应是简单的把上一代的经验传授给下一代,也并不是以发展天性为目的放任自流的教育,更不是以实现社会效能为目标来教育儿童。祁尔德认为杜威的“无目的论”其实也有目的,那就是“民主的生活方式”和“科学的思想方法”。当我看完这部分内容后,我太能理解为什么这本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教育当局却并未因此做出改变。
杜威所倡导的“教育无目的论”当然是很好的,但太过理想化,既要解放孩子的天性,又不能脱离社会,应为了孩子和社会的发展而教育,而不是为了统治者所需而教育等等。我们都知道孩子要因材施教,但哪有那么多有足够智慧的老师来因材施教呢?如果培养一个孩子不是为了社会所需而培养,那么承担教育成本的政府和家庭还有多大的动力呢?在我们国家,人民当家作主,接受教育,选择职业,并不是服务于统治者,而是找到最适合自己发力的那个位置,一起推动国家和社会的进步。
我们所生活的国家,并不是杜威理想中的“民主国家”,我们所接受的教育,很大程度上也是为国家所需要的各个岗位培养人才。但我觉得我们的社会制度和教育的目的相比杜威理想中的“民主主义与教育”,更为现实,更贴近真实的人类社会。
最后,我想引用《人生逆旅中的一束暖光》中的一句话对我这一段时间的阅读做一个总结“读杜威,如饮一坛老酒,时愈久,香愈醇;如识一温润君子,交愈深,爱愈切。其人端坐于书中,外刚内柔,似冷实热,藏巧于拙。每一位有心参悟的读者,无不经过“知、行、意”的考验。但对我,杜威还有别样的意义:在人生逆旅的偶遇中,他投来一束暖光,照亮我晦暗的天空。我踯躅反复,磕磕绊绊地寻到一扇微启的窄门,穿过它,终抵浩瀚而光明的人生新境。”
http://www.dxsbao.com/art/61839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