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校园文学 >

他者与后现代:二元制叙述体系下的女性与困境 ————读《厌女症》有感

来源: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作者:王丰硕

他者与后现代:二元制叙述体系下的女性与困境

1.厌女症

上野千鹤子熟练的运用到了波伏娃的“自我”“他者”理论对男女二元制进行了一个细致的刨析,男人们为了维护自己的特权地位,巩固纽带,通过将女性符号化、男性之间的认同同化,放逐区别女性于男性这个群体之外从而凸显出自身的主体地位,建构出父权-男权的话语体系,而这个过程又不得不依赖于女性作为他者(成为参照物),因此厌女症在女人身上为‘自我厌恶’,在男人身上 表现为‘女性蔑视’,厌女症的表现形式在男女身上并不对称。被他者化的女性沦为两类:圣女·母亲与妓女·荡妇,前者厌恶后者成为帮凶,自身被压抑生殖与快乐,或许还要戴上道德的枷锁,后者赤裸裸的被异化为性器官,成为一个符号。女性被分离支配,无法想象再加上阶级、身份、人种的其他等级体系的“他者”化后会怎样”。

2.厌女症的根本:对传统二元制的批判

在性别二元制的性别秩序里,深植于核心位置的,便是厌女症。在这个秩序之下,无论男人女人, 无人能逃离厌女症的笼罩。厌女症弥漫在这个秩序体制之中,如同物体的重力一般,因为太理所当然而使人几乎意识不到它的存在。这里可以看到后现代女性主义向传统两分法的挑战:男与女、好与坏、理性与非理性。二分法下,女性是男性的他者,非理性是理性的他者,这蕴含着普遍性,即主体是普遍的理性。但启蒙运动以来,真的有线性的“普遍真理”存在吗?资本-帝国主义具有普世价值,所以要把中国拉回这个他者拉回主体的范围内,即使西方在这里烧杀抢掠都是正义高尚的事业。这一无比荒谬逻辑同样运用到二元制的男女问题上完全可以,因为本质上是一样的,得到的就是厌女症。康德嘲笑:“只有女人想做男人,没有男人想做女人。”自启蒙运动以来,几乎大部分叫的出名来的伟大思想家、哲学家都有厌女症。启蒙运动以来的理性和客观性基本和男性绑定在一起成为“自我”,女性作为“他者”是混乱的、是无法控制的欲望的代名词。女性沦为他者,只恨自己不为男性,在《送我上青云》中,与盛男同坐大巴车的母亲梁美枝让女儿把一大袋水果放到行李架上去,盛男照做后母亲冷嘲热讽道:“这么能干,难怪找不到男朋友。”盛男出言反驳后, 母亲却道:“我这是给你找机会啊,你不会找年轻小伙子帮你吗?”一辈子依赖家庭失去自我的母亲却嫌恶女儿太自立自强以至于单身至今。年轻时被歧视的痛苦,被代际传递到后代上而浑然不知潜移默化。而男性尽可以在这一体系下尽可能的去宣泄对女性的厌恶来确立自己的地位。

3.厌女症的符号构建与理论框架

难道女性就这样甘愿被歧视吗,不能用同样的方法还击吗?试想一下那些骂人的话语,肯定会有“妈”“逼”这类的字。小孩子说脏话会被大人打,社会把脏话看作不文明,脏话承载着不可做的事被禁止从而在这个过程中被约定俗成,正如上野千鹤子所说,性行为用的不是男性器官,而是女性器官,成为一个极端典型的例子。女性的性器官本来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却被剥夺下来,甚至难以启齿,阴道甚至就代替女性的身体本身成为符号。秋叶原事件中的k君,以及其他许多的无人气男,认为自己长得不好看找不到女朋友因而人生非常失败,长的不好看找不到女朋友,恐怕很多人都默默有这个观点吧,女性成为只会被外貌吸引的动物——被插入者。在耸动的标题和街谈巷议中,“撕”越来越成为一个附着于女性群体的动词:女友撕“绿茶”、妻子撕“小三”……一个“撕”字在无形中固化了对于女性冲动、爱争斗、小肚鸡肠的刻板印象成为符号。那么男性成为被插入者可以吗,男性集团当然不会允许,同性恋也会被鄙视,因为这会影响男女二元制的界限,被插入者不能成为男人集团的一员,所以要把他放逐出去,这就是“恐同”,恐同厌女都是歧视,都是来自男性的不认同,相反男性的认同既是男人集团的证明,这就是男性同性社会性欲望,歧视需要至少三个人,歧视从来都是第三个人对主体的认同而产生的。厌女症、同性恋憎恶、男性同性社会性欲望是上野千鹤子所构建的二元制下的男女理论框架。

4.后现代的困境

在《赛博朋克2077》中有一个经典的桥段,强尼·银手出于对公司的憎恶用核弹摧毁了荒坂塔,可荒坂塔还是重建了,而且修得更高,后来竹村质问v:“摧毁了荒坂塔,然后呢?他们憎恶公司,又没有替代方案,而公司提供了就业,没有了公司无数人将沦落街头。”这是后现代主义的困境,即使我们解构了旧有的体系,我们能再建构吗?上野千鹤子在书的结尾我认为是有些悲观的,如果厌女症能被轻易超越就不会写这本书了,上野提出了两条建议,女人的路径是自我和解,男人的路径是克服自我厌恶。因为二元制,身体与精神分离,精神属于男人,身体属于女人,女人在身体上优于男性却无控制权,沦为符号。男性的身体被厌恶,欲望被肮脏化,男性的痛苦来自被“他者”化的身体的报复。女性能自我和解吗,男性克服了“厌女症”和“男性特性”的欲望会怎样呢?不知道,上野不知道,后现代主义也是迷茫的,如果传统的二元制被解构,话语成为唯一的一元论,女性的概念也不存在了,“我”也不存在了,男女被解构那么又谈何平权呢?女性主义者要创造自己的符号话语体系,但忽略了真实的性和身体,但后者是实实在在会造成伤害的,上野对身体、欲望、性关系的见解我认为不错,要夺回身体的控制权,强调相对与多元,这也是对后现代导致无限制的个人主义的批判趋向。

http://www.dxsbao.com/art/62097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山东大学文学院“承文”赴四省八地传统文化创新推广活动成功进行

为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广泛弘扬,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升团队成员的合作意识与实践能力,2024年2月2日至2月18日,山东大学文学院“承文”赴四省八地传统文化创…… 何栩漾 山东大学查看全文 >>

文学院“循迹”赴江西新余关于文化旅游发展情况调研活动圆满结束

随着社会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旅游业逐渐成为国民新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在美丽乡村建设及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下,发展乡村旅游成为缩小城乡差距、盘活乡村闲置资源的新路径与新动力。2024年…… 于翘楚 山东大学查看全文 >>

山东大学文学院“爝火薪志”红色文化调研活动顺利举行

红色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文化内涵,深刻理解和把握红色文化的内在逻辑,盘活红色资源,促进乡村振兴,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坚实支撑…… 于翘楚 山东大学查看全文 >>

我院“爝火薪志”红色文化调研团社会实践活动圆满结束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的指示精神,以青年担当传承爱国主义精神,以青年实践凝聚磅礴发展力量,2024年2月,我院“爝火薪志”红色文化调研团依托各地红…… 于翘楚、钟炜焘、 山东大学查看全文 >>

山东大学文学院“爝火薪志”红色文化调研团社会实践启动仪式顺利进行

红色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文化内涵,在乡村文化振兴的背景下,探究红色文化保护传播路径,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世界优秀文化的继承、发展与创新。2月1日晚,山东大学文学…… 于翘楚 山东大学查看全文 >>

谨防短视频危害,营造健康网络环境

2022年3月28日至4月25日,短视频群体影响调查小组通过多次腾讯会议,研究确定调查活动主题和小组成员分工,并利用知网等线上平台以及学校图书馆收集资料并进行分析,通过问卷星等方式发放调…… 于翘楚 山东大学查看全文 >>

文学院“寻迹文化”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感想

这个暑假,我和来自学校各个学院的同学们一起加入了“寻迹文化”的大家庭中,为寻迹文化少儿人文导读课程的线上推广而一起努力。在本次实践活动中,我们经过慎重讨论后,最终决定选择线…… 张潇月 山东大学查看全文 >>

寻迹社会实践心得

随着暑假的到来,我们的实践团队也逐渐展开了我们的工作。近年来,“大语文”教育成为了热点话题,“大语文”致力于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全方位地与他们…… 于翘楚 山东大学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青春暖夕阳,大学生养老院社会实践故事

青春暖夕阳为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28实践团”7名学生志愿者于2025年2月1号-2025年2月6号…

红色基因,薪火相传——大连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赴辽宁省大连市

红色基因,薪火相传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是我们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为了深入贯彻和落实这…

舞动东方芭蕾,青春续写灯韵——安财学子解码花鼓灯非遗传承密码

花鼓灯作为淮河流域孕育的传统民间舞蹈,因兼具灵动舞姿与深厚底蕴,素有“东方芭蕾”之誉。这一艺术形式历经百年传承,始终…

“数字华章,文脉传承”:数字人赋能传统文化传播调研团开展社会实践

参观结束后,调研团与上海博物馆数字化团队交流,了解到“小可”背后集成强大的大模型能力和海量文物知识库,依托便携式导览…

探秘语言景观,延续爱国火炬

2025年1月13日至1月20日,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语言景观实践队赴凭祥市开展友谊关“爱国”景观的情感机制调研,感…

最新发布

曲园学子三下乡:筑巢引凤,助力绿色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这种文明观强…
关注留守儿童,我们要行动
快乐留守,铸就坚强。因为父亲的外出打工,突然没了父母的陪伴,从此少见父母身影,少有父母的音讯。陡然感觉这个世界上缺少了一种不可替代温暖与保护。再不得不品尝生活的某些苦与痛之后,一颗本来还很幼小…
【三下乡 | 綦】字丛“玉”见隆盛镇,荟萃汉字举五育—— “綦”笔言蕴教育关爱服务团
汉字是中华文化形成和发展的桥梁和纽带。为了让小朋友了解中国古代的农耕文化,在理论学习与劳动实践中传承汉字文化,从而感受汉字魅力,传播汉字文化。“綦”笔言蕴教育关爱服务团继昨天之主题“汉字溯源”…
乡村振兴,助力中国梦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不断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助力新型农业发展。”诚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农业要高质量发展,提高综合效益,…
振兴乡村,留住种地的人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不断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助力新型农业发展。”诚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农业要高质量发展,提高综合效益,…
滁州学院学子三下乡:捧起希望之花,关怀留守儿童成长之路
在我们身边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本可以在父母的怀抱里,享受美好的童年,却由于父母常年在外打工,让孩子留守与老家由老人照看,成为“留守儿童”。儿童本是祖国的花朵,而留守儿童更是需要呵护的花朵,为…
新教伦理、禁欲主义与资本主义精神——读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一.资本主义与资本主义精神韦伯的这本书旨在解决现代资本主义扩张的动力问题,他认为现代资本主义之所以能在西方社会自发出现,得益于资本主义精神这种气质。而资本主义精神的产生孕育于宗教改革与新教伦理…
乡村振兴,绽放乡村活力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不断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助力新型农业发展。”诚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农业要高质量发展,提高综合效益,…
团结一心助发展
随着当下经济的飞速发展,全球的环境压力和人口压力过大的今天。全世界的各个国家都在出台相关的绿色环保的保护发展规划,绿色环保发展也逐渐成为社会的主流,在此发展过程人造肉产品横空出世。人造肉是新兴…
全体一心,助力发展
社会实践对于当代大学生的成长来说是必不可少的,是不可或缺的。社会实践给了大学生一个接触社会,服务社会,了解社会的宝贵窗口的同时也给社会了解当代大学生的一个渠道。社会实践可以让大学生们认识到团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