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景祐三年(1037),苏轼出生于四川省眉山市。民间传说,在这一年,眉山一座原本郁郁葱葱的大山忽然离奇地花草凋零。后世便因此流传下一句民谣“眉山出三苏,草木为之枯”,意思是说苏家三父子用尽了眉山的灵气,似乎也预示着苏轼注定不凡的人生。苏轼的父亲苏洵少年时不爱学习,但在27岁那年突然开窍,发奋读书。苏轼就是在他爹发奋的后一年出生,又过了两年,弟弟苏辙出生。苏洵对轼、辙二子可谓精心培养。
苏轼八岁时便在乡塾师从眉山道士张易简读书,后又拜眉山城西寿吕院州学刘微之教授为师学声律。同时,苏洵还亲自教导他们为文之道。在父亲的培养教导下,苏轼受儒家文化影响,熟读经书,志存高远。 嘉祐二年(1057),二十岁的苏轼进京应考,策论以《刑赏忠厚论》得了第二(当时的主考官欧阳修误以为苏轼的文章是自己的弟子曾巩所做,为了避嫌给了第二名,实则为第一),又以《春秋对义》居第一,殿试中乙科。
http://www.dxsbao.com/art/63221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实践对于深化认知的重要性——唯有脚踏实地、勤勉实践,方能拨云见日,使认识更加清晰透彻。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乡域筑梦实践团深知此理……
牟桐慧 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努力晨昏事,躬行味始长”,这句话深刻揭示了唯有通过不懈的努力与亲身实践,方能真正领悟事物的本质与真谛。在探索乡村治理这一复杂而多维的领域时,单纯的理论学习与间接经验远远不……
牟桐慧 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乡村治理现代化不仅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组成部分,更是实现农村全面振兴与繁荣的关键性步骤。它要求我们在传统乡村治理模式的基础上,引入现代管理理念和技术手段,以提升治理效率与质……
李鹏 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乡村治理不仅是实现乡村振兴这一宏伟蓝图的关键一环,更是确保乡村振兴战略得以稳固实施的基石。它关乎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影响着农业现代化的步伐,以及亿万农民的福祉提升。在这一背……
李鹏 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2023年5月,国家乡村振兴局正式对外发布了关于加强乡村治理的指导意见,这份纲领性文件明确指出,加强乡村治理是提升乡村治理能力、促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所在。在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中,面……
华逢钰 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2024年2月,中央一号文件着重强调,要全面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致力于构建一个既符合新时代要求又贴近农村实际的新型乡村治理体系与模式。这一战略部署犹如一股强劲的春风……
华逢钰 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既然已经毅然决然地走上了乡域筑梦实践的征途,那么无论前方道路如何曲折,我们都不能回头。这虽然是一件看似无比渺小的事情,但它所承载的意义却是深远而重大的。为了深入且全面地了解……
王俊之 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之际,为深入洞察乡村治理中的组织协同实效与困境,曲阜师范大学乡域筑梦实践团于1月20日赴山东日照乡村调研。当地乡村景色宁静质朴,但……
钟文粟 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