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师的推荐下,有幸看到了林语堂先生写的《老子的智慧》这本书,从《老子的智慧》读《道德经》,从最开始的懵懵懂懂,顺着林语堂先生的注解一页页往下读,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第一章),此时对于“道”只知其玄之又玄,不可言,不可谈。带着这样的疑问继续读下去,说“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第二章),顺万物自然,让人们自行体会、领悟“道”的真谛,说“功遂身退,天之道”(第九章),心怀天下,无私奉己。就这样,似乎对于“道”的领悟逐渐清晰了,它似深海能容纳百川,它生万物,却又不控制万物,它功成而不自居,它谦虚自知……林语堂先生将《道德经》八十一章的内容整合为七篇内容,期中也融合了《庄子》的内容,来更好的辅助理解老子的智慧,并提炼主题作为篇名,包括道的性质、道的教训、道的描摹、力量的源泉、生活的准则、统治的理论和箴言。短短五千余字的《道德经》却是老子给后人留下的无穷的智慧,耐人寻味,两千多年过去了,无论放在何时,老子的智慧都闪耀着光芒。
“道”是道家一切思想的合理内核,老子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第二十五章),万物均归为一,生活中有有太多纷繁复杂的现象,固有是非,固有长短,固有生死,这都是自然现象,“道”化万物,万物又归于自然,归于“道”。
首先是以无为达无不为的境界。在老庄眼中,世间万物都是外物,都不属于自己,所以也就不能干预,要让万物任其生长,遵循客观规律,顺万物之势方能使万物各成其所成,即“无为则无不为”,强调道生万物,纯任自然,大化流行,从而达到物各自成。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在完成一件事情的时候往往都要考虑周到,事事都要顾及,才会放心去做,所以在做的过程中一会儿担心这一会儿担心那,人们很害怕放手,很爱操心。就比如对于自己的孩子,为了让孩子有一个好的人生,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操心孩子生活起居,小心翼翼的照顾孩子的各个方面,规定各种条条框框,看似出于好心,实则是对孩子天性的限制,操心的越多孩子越不能成为一个完整的独立的个体,对孩子的成长造成了过多的干预,反而不能让孩子健康地成长。作为家长,要学会适当放手,才能给予孩子健康成长的空间,要相信孩子可以好好地长大,作为家长只是路上的伴侣,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需要帮助的时候及时做好引导。不光是对待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的很多事情我们都应该有这样的境界,保持自身本性,做好自己的事情,不为外界欲望所蒙蔽,即“致虚极,守静笃”(第十六章),方能以无为达无不为,要相信世间万物皆有其各自的规律与安排,能是你的终究会成为你的。
其次是行不言之教的教育观念。老子在《道德经》第二章中提到要“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在这里行不言之教的背后也是对遵道的贯彻,是一种遵道在教育领域的具体实施,这里的“不言之教”也并不单单只是要行身教,更有“无为”之教、“自然”之教的深层含义。作为一名师范生,未来的一名教育工作者,要时刻谨记遵循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规律开展教育工作,如果违背客观规律按照自己的主观臆断进行,必然会是一场失败的教育。所以这告诉我们,首先要明白教育规律是什么,然后才能实行具有针对性的教育,故老子云:“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第十六章)。一切按照自然规律行事,从而达到“我无为,而民自化”的目的。当然作为教育者的“无为”是一种对于教育对象来说的,就像教育者什么都没有做一样,自己却受到了改变,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受到自然而然的、潜移默化的熏陶,达到自我教育。因此,在这个过程中就要求教育者拥有更高的技巧,要有善言善行,即“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第二十七章)。“善行”的人不会留下一点儿痕迹;“善言”的人不会出现任何瑕疵。因此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更应该不断锻炼自己的教育技能,加强自己的理论学习,以做到善言善行为目标,不断前进。
还有“水利万物而不争”的处事态度。在第八章中说到“上善若水”,水往低处流,处于大家都厌恶的卑下地方,交友真诚,不争、谦恭的态度,也是它做事能够无错失,能够在该做什么的时候做好每一件事的原因,即“夫唯不争,故无尤”。在这里我仿佛看见一位充满智慧的老者给人们正以“水”这一人人都理解的具象,娓娓道来他历经世事所得来的处事智慧,结合老子所处的春秋战国时代背景,国家间战乱不断,百姓偷抢盗窃事件频发,更能显现出老子智慧的形象。这一两千多年前的智慧,放在现今社会也不失其光芒,人的欲望是无限的,而资源是有限的,外在的诱惑太多,既要争名,又要争利,稍有不慎就会导致恶性竞争,破坏原有的正常秩序,破坏人际关系,甚至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导致一件事也做不好。又或是在某一件事上倾出太多精力,当要求完成另一件事的时候往往分不出太多精力,没有能力去完成好另一件事,再放大一些讲,我们说术业有专攻,干一行会一行,那么对于其他专业的事情就会缺少关注,能力只能说之某一方面强,但是却不能做到事事都强,诚然没有人真正是一名全才,能够面面俱到,“水”也一样,有些地方有些事它也是做不到的。其实在这里也可以理解成老子对于人生智慧的一种理想的畅谈,我们要有这样的态度,减少欲望的互相竞争,多分一些精力去储蓄自己的能力,归根到底就是要做好自己的事情才是硬道理。
由于自己的人生经历不够,对于老子一生的智慧还难以切身体会,也许经历过一生的人也难以像老子这般活得通透,现在对于老子的智慧也只能辅助其他学者的见解去理解,对于“道”的领悟还需要花很多时间,所以说我的见解只是浅析,老子的智慧大且深,渗透到生活的各方各面,教你处事原则、态度、方法,关于教育、关于科学、关于文化等各个领域,处于不同阶段的人去读都会有不同的收获,老子的智慧值得世人去琢磨,会在你困顿时给予力量,激动时予以宁静,平静时予以愉悦。
http://www.dxsbao.com/art/63697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