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校园文学 >

激情的底色是落寞一从细节解读电影《人生》

来源:安徽外国语学院汉语言文学 作者:张兰

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

没有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事业上的岔道口,个人生活上的岔道口,你走错一步,可以影响人生的一个时期,也可以影响一生。

若非老师在教室播放,我可能永远也不会想到去看这样一部老电影。

大西北明灿的的青天、干裂的黄土地、火辣辣的乡妹子、赤膊挥汗劳作的青年、裹着白头巾唱着走西口的陕北老农……

这一切对于我都是陌生而新鲜的。

那个年代已离我远去,那种生活状态也是我不曾经历的。

即使是在荧屏上,这几年我也看了太多的美国电影,高楼林立、灯红酒绿、都市男女,人生仿佛本来就应该是这个样子。

但当我追随镜头逐渐融入这片黄澄澄的土地和在这片土地上挣命的人的生活时,涌上心头的却是一种久违的暖暖的踏实的感觉。在电影《人生》中,导演用了最朴实的情节和意象展现了在那片土地上最朴实的人们。我不熟悉他们的年代、他们的生活,但借助电影中的重要意象,我们可以更加深入的了解他们的心情和他们的选择。

其中,锄头是一个重要的意象。电影一开始,导演给我们的就是一个挥汗的农民锄地的身影以及一声声规律中带点起伏的锄地声。锄头这一事物,我觉得导演给它赋予的意义并不单纯。对于农民,它意味着生存,是求生的工具。一声声加大的锄地声,是客观音响,却也带着主观情感。有规律地努力锄地代表着一个农民踏实工作的精神和认真生活的态度。而影片中高加林几次拿起锄头,则是把它当做一种发泄的工具。手中的笔杆变成了锄头,只因生活的不公,对于他有着许多的不甘和愤懑。于是从他的声声沉重的锄地声中我听到了许多对人生的不愿妥协。

电影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另一个重要的意象便是山歌。影片中时常响起一首首的山歌,出现次数最多的则是女主角第一次出现时唱的《信天游》。同样的旋律在整部电影里出现了好几次,然而并非每次的感觉都一样。一开始它代表着对高加林的仰慕和喜欢,接着又发展成为两人相恋的甜蜜旋律,后来变成了女主人公对于高加林的不舍和依恋,再后来则成为了她伤心的哀啼。除了这一曲,片中还出现了其他的山歌,各种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的人口中的山歌却都在吟唱着同一个关于人生的主题。这些旋律无论是作为人物在唱的客观音乐还是作为一种主观音乐出现时,总能将情节气氛渲染得恰到好处。时而欢快,时而悠扬,时而甜蜜,时而凄惨,是音乐本身的抑扬顿挫,也是名为人生的旋律的跌宕起伏。

影片中还有一个意象令我感到熟悉又陌生,那便是红头巾。红色的头巾在片中出现了两次,第一次是高加林送给巧珍的一份礼物,而第二次则是巧珍出嫁时头上披着的红纱巾。虽说两条红头巾无论从意义上还是客观上都是不同的,但我还是觉得它们有着特别的含义。本应代表着幸福和美好的红头巾在片中似乎并不如此。高加林第一次给女主角围上红头巾是在两人感情疏远又将离别时,围着它的时候,女主角是泪流满面的,而出嫁时巧珍依旧是十分的难过的,代表幸福的红头巾上挂着一颗晶莹的泪珠,幸福也如隔着一层纱般,可望而不可及。导演似乎是想用这笼罩在悲痛之下的所谓幸福之物告诉我们,生活也常常如此,无奈和遗憾,都是人生的常态。

看完影片后,我会在想,高加林最后又走回了乡村里,又作为一个农民生活下去,接下来的路他将如何走?又会有怎样的结局?导演并没有告诉我们,故事也戛然而止了。 人生中有着许多的不可预知,剩下的故事就在脑中继续好了。 一个人应该有理想,甚至应该有幻想,但他千万不能抛开现实生活,去盲目追求实际上还不能得到的东西。人生其实就是一连串的选择以及等待,正确的做法是——走好选择的路,而不是一直在选好走的路。

人生中,值得追求的东西有很多,失去了梦想,你还可以拥有爱情。没有了爱情,你还可以享受自由。就算失去了一切,你还是可以忠于自己。人生其实很宽广,只不过是有时我们把它过的太过狭窄了。

http://www.dxsbao.com/art/64954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鲁山实践

2017年的暑假,我们在电力学院团委的号召下,抱着为社会贡献一份力量,为提高自己的能力,加深自己对社会的了解,我们到平顶山市鲁山县做了我们的调研实习---国情社情观察。 我是七月一日开…… 鲁山山行实践队 查看全文 >>

鲁山山行之医疗保障

前些天我们进行走访调查时,就曾与一位大叔就医疗保障问题交流过,当时,大叔跟我们讲,医院建设的很完备,各方面也不错,但医药费贵的问题依旧存在。所以,我们详细的了解了一下鲁山当…… 鲁山山行实践队 查看全文 >>

鲁山山行之美味的葡萄

为了响应大学生暑假社会实践“国情社情考察”活动,鲁山山行社会实践队前往鲁山葡萄园进行考察。 今天下午我们鲁山山行社会实践队前往鲁山县葡萄园参观,体验并感受农户的生活。来…… 鲁山山行实践队 查看全文 >>

鲁山山行之旅游资源篇

经过这么多天的走访与调查,我们初步了解到了鲁山县的旅游资源也是当地可以着重发现的一大资源。鲁山县居民可以利用这一有利资源,发展鲁山县的经历水平,从而达到国家扶贫县脱贫致富的…… 鲁山山行实践队 查看全文 >>

鲁山山行之加油,少年!

有人说:“没有经历过高考的青春不是完整的青春,没有经历过高考的人生不是完整的人生。”高考是一场孤独的战争,也是一场激烈的万人大混战,少年为了金榜题名埋头苦干,为了战争的…… 鲁山山行实践队 查看全文 >>

鲁山山行之黑色的财富

为了响应大学生暑假社会实践“国情社情考察”活动,鲁山山行社会实践队前往鲁山种植木耳的农户田里进行考察。 今天下午我们鲁山山行社会实践队前往鲁山县农户的木耳田参观。之前只…… 鲁山山行实践队 查看全文 >>

鲁山山行之对话警察

为了深刻体会十三五精神,以及在十三五规划下国家的快速发展;同时,为了积极响应国家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鲁山山行暑期社会实践队选地鲁山,以鲁山的变化为中心,切实感受“河南…… 鲁山山行实践队 查看全文 >>

鲁山企业转型之路

今天鲁山社会实践的目的是调查鲁山县的工业发展方向,早起后我们走访了附近的工厂,了解了鲁山县工业的发展过程和今后工业发展的主要方向。我们在看到农村工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农村工业企…… 鲁山山行实践队 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清明承俗育童梦 移风启智润童心 文学院开展社区实践活动

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深儿童对清明节的认识,增强儿童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4月3日,文学院2024级1班志愿者小队…

文法系团总支青工部、青发部、学发部举办“益起行•我为家乡建言献策”志

(通讯员崔子涵彭湘)4月4日中午,我院文法系团总支青工部、青发部、学发部在树达楼106教室开展“益起行•我为家乡建言献策”…

湖南科技大学商学院会计系赴粤进行专项调研

为推进一流本科专业建设进程,3月18日至20日,湖南科技大学商学院会计系调研组赴广东省开展专项调研。调研组由图书馆馆长、会…

交2301-2班团支部赴华北军区烈士陵园馆开展清明祭扫团日活动

交2301-2班团支部赴华北军区烈士陵园馆开展清明祭扫团日活动清明时节,翠柏凝春。为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传承红色基因,…

以萃华之声,赞曲园之歌:淄博大学 生到淄博一高中作高校宣讲

为加强本省学生对曲阜师范大学报考条件的了解,同时以往届毕业生身份与同学们分享高中三年如何度过的经验,淄博社会实践队于…

最新发布

锦屏县第四中学隆重举行第39个教师节暨表彰大会,激励教育事业新篇章
为热烈庆祝第39个教师节,锦屏县第四中学于2023年9月11日上午在礼仪广场举行了锦屏县第四中学庆祝第39个教师节暨表扬大会,大会旨在表彰学校优秀教职工,激励全体教师为锦屏四中的教育事业贡献更多力量,营造尊…
爱情不止是激情
《包法利夫人》是福楼拜创造的一部现实主义小说。女主人公爱玛生的精致,从小接受贵族文化教育,读过一些浪漫主义小说。渴望与风度翩翩的绅士,经历风花雪月的浪漫爱情。这样的爱玛嫁给了一个平庸,没有情趣…
熹微星火尚昭昭,何惮万里路迢迢
百余年征途漫漫,星霜屡变,一个世纪的近代史如同于弱水流沙中沉浮,充满血与泪的印记,而后乾坤逆转,民安物阜,俨然换了人间。蓦然回首,心中有捧星火仍不灭,是它点燃了熄灭的灯,照亮了夜行的路,伴我们…
《双城记》读后感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昧的时代;这是信任的纪元,这是怀疑的纪元;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的春日,这是失望的冬日;我们面前应有尽有,我们…
不忘初心,未来待启
五月,令人向往,值得称赞。100年前,为了驱逐黑暗,争取光明,为了国家的独立和富强,一群风华正茂的青年用青春和热血谱写了一曲荡气回肠的青春之歌,绘成了一幅波澜壮阔的青春图画。1919年5月1日,中国在巴黎…
激情竞赛,团队凝聚:锦屏县第四中学举办庆祝第39个教师节主题素质拓展活动
锦屏县第四中学激动人心的教师节庆祝活动,在第39个教师节即将来临之际,为教育工作者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纷呈的盛宴。这次活动以多种形式的趣味竞赛和团队互动为主,充分表达了学校对教师们的深切感激之情。图…
村书记勇担当 小乡村“换新颜”
西南财经大学9月12日电(通讯员王雨阳)乡村是什么?是村头庭院里的鸡犬相闻?是稻花飘香间的炊烟袅袅?是溪流淙淙声的瓜果飘香?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乡村成了人们的精神家园。这一份“乡愁”的背后,是…
二师学子三下乡:青春洒土地,感受家乡脉搏
近日,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建筑与材料学院“遇建家乡的中国式现代化”暑期社会实践团奔赴湖北省孝感市大悟县金岭村开展社会实践。为明晰访谈思路与方向,实践团队在访谈前通过线上讨论、打磨,最终确定了访谈内…
关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形容词重叠式研究
形容词重叠是现代汉语中最常见的语法现象之一,也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难点。形容词重叠式在教材中首次出现一般是在初级汉语教材中,它是“学”与“教”的难点。目前学界对形容词重叠式的语法形式、句法功能、…
关于汉语结果补语的研究
汉语结果补语的本体研究始终是语法研究的热点和重点,关于汉语结果补语的研究成果我们可以大致分为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至八十年代,代表学者有周迟明(1958)、丁声树(1961)、王还(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