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校园文学 >

先活命,理想才能有所附丽——读《孤独者》有感

来源: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 作者:苗馨月

身为启蒙思想的传播者,启蒙运动的带头人,鲁迅除了冷眼看待世间迂腐、颓败的一切,同时也时刻深刻地凝视着那个真正的自我。在短篇小说《孤独者》中,“我“,申飞,即代表着鲁迅,而被描绘出一生的魏连殳同样也是鲁迅自己。由申飞的视角观察魏连殳的一生,由两人在葬礼上相遇,相识开始,到相交,相熟,最后申飞为魏连殳送殓,这整个过程便是鲁迅对自我的审视,在经历极端痛苦的反省与挣扎之后,亲手埋葬自己——那个消极的、对旧社会感到绝望的鲁迅的过程。时值启蒙运动的浪潮衰退之际,鲁迅不仅被外界打压,同时也经历着疾病的折磨,亲人朋友的不解与疏远。魏连殳也由此诞生——他致力于启蒙,但最后依然不得不向现实低头,理想和现实,终究是难以在那样令人窒息的大环境下共存。

小说一开始便交代了魏连殳的异于常人。他是村里唯一一个外出留学的人,所以村人对此说是“同我们都是异类的”,此处便为下文启蒙与守旧,新思想与旧思想的斗争做好了铺垫。同时村人又很妒羡,说他挣得许多钱,这同样体现出生活在旧规矩制度下人们眼界的狭窄和思想的局限。以财富衡量一个人的价值,说明村人们只是注重眼前的即得利益,而不去考量更高层次的追求。若你无法持续对他们有益,甚至损害、威胁到他们的利益,他们随时可以将你抛入地狱,甚至让你丧失体面地生存的权利。这也是为什么后文中随着魏连殳身份的转变,村人们的态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这变化在一些角度展现得淋漓尽致。

首先,送殓。魏连殳的祖母过世了,村人们担心他不愿按照旧礼俗举办葬礼,而未曾想魏连殳从不在意这些浮于表面的形式。村人们有模有样的哭丧,其中又有几人是真正不舍死去之人的离开呢?反观魏连殳,葬礼上始终没落一滴泪,而是在人群散尽后声嘶力竭、发自肺腑地哭泣、长嚎。而在魏连殳去世后,由于他的身份地位发生了变化,先前对他爱答不理的村民纷纷来为其送殓,其中包括一直意图瓜分他房产的从堂兄弟和千里迢迢赶来的远方侄子。都知道魏连殳交运了,所以人人都想来分一杯羹,扯一丝关系,沾一份光,这哭丧虚假得使旁观者申飞也不得听完了。常见新闻中,甚至口耳相传里,该尽孝时,该陪伴时晚辈、朋友不见踪影,一到划分利益时又纷纷涌上前来,这正是真实的人间丑态。鲁迅的文章正是不带一点掩饰地将这层纱布撕碎,把丑态直截了当地展现在世人面前,带着憎恶与嘲讽,冷眼相待。

其次,孩子。我们都说孩子是最天真纯洁的,受到打击前的魏连殳简直不能更加赞同这一点。甚至在我对这一观点提出反对后,魏连殳十分生气地与我争论:“大人的坏脾气,在孩子们是没有的。”于是不欢而散。见到孩子们,他“再不像平时的那样冷冷了,看得比自己的性命还宝贵“,恨不得把自己最好的东西留给他们。而就是他如此信任、爱护的孩子们,在社会对魏连殳反对北洋政府,传播启蒙思想的行为产生流言蜚语,风向大幅转变的时候,也纷纷疏远他。孩子的背后是大人,是传统封建思想根深蒂固的人。没有大人们的引导和灌输,想必孩子们是不明白这其中意义的。若要启蒙,由新一代开始当然最容易,而当大环境中的主流思想将个别标新立异而孤立无援的声音完全淹没,余下的便只有可悲的顺从与无边的沉默。

最后,理想。为了实现启蒙的理想,魏连殳处处受到攻击和排挤,为了维持生存,他愿意从事一个月二三十块钱的抄写工作。可就连这样卑微的工作也难以寻得。这就是现实。魏连殳隔了许久才给申飞寄来了一封信——我更愿意称之为忏悔书——信中写道他最终成为了先前一直反抗的北洋政府的顾问。“我已真的失败——然而我胜利了。”他失败了,败给了现实,输掉了意志,开始躬行先前自己所憎恶的一切。他胜利了,在世俗的眼里,他获得了权力、地位,他获得了体面地生存下去的资格和条件。没有人再会漠视他,小看他,然而他也已成为吹捧封建政府,发表华丽言论的附庸风雅的一具行尸走肉了。在那之后,房东二话不说将正屋出租给他住,关心他的病情,孩子们就算是扮小狗也愿意跟他一起玩。然而他再也不会亲切地对待这些人,他像所有权势一样有了所谓架子——这并非他的本意,而是他极度厌恶这个虚伪的自己,所以故意放任自己以足以体面生存的身份地位在这同样虚伪的社会娱乐至死。

魏连殳在由充满希望,到失望,再到绝望的过程中已逐渐看透了这个社会最真实的面目——先活命,理想才能有所附丽。他清醒地堕落着。也是由于对自己的厌恶,他不愿结婚生子,流水似的花钱,不愿在身后留下任何存在过的痕迹。魏连殳象征着启蒙,而这启蒙在环境的浸染下萎焉了,死了。那个曾在启蒙运动中意气风发,而在现实压迫下一步一步对自我,对社会产生无尽怀疑与否定的鲁迅也死了。此时的申飞,另一个鲁迅的化身,在目睹这让人痛心的一切后,为魏连殳送殓,也是亲手埋葬了那个消极致死的自己。那就轻松坦然地在月光下走下去吧,申飞或仍将与现实生活博弈,但他心中的理想不会破碎,中国社会的启蒙也将留存着一丝希望。

或许有人会怀疑,会指责魏连殳的动摇、屈服,但鲁迅更想告诉我们,无需攻击,无需批判,只有先活下去,理想才有所附丽。他亲手为自己送葬,也是对世人的激励——此后若是没了炬火,我便是那唯一的光。

http://www.dxsbao.com/art/64987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创新传承,青春赋能文化新活力——新乡工程学院文法学院青协志愿者走进贺

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青少年文化自信,丰富孩子们的课余生活,4月1日上午,青年志愿者协会文法学院分会携手贺堤学校,为六年级一班学生量身打造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传统文化盛宴。青…… 王玥忻 河南科技学院新科学院法律系查看全文 >>

新乡工程学院文法学院召开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读书班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扎实推进作风建设,3月27-28日,文法学采取集中学习、个人自学和交流研讨相结合的形式,举办为期两天的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读书班。在读书…… 程潇 苏一飞 河南科技学院新科学院法律系查看全文 >>

贯彻八项规定精神,筑牢作风建设根基——新乡工程学院文法学院教工党支部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巩固拓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成果,巩固深化党纪学习教育成果,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 郝鑫蕊 河南科技学院新科学院法律系查看全文 >>

新乡工程学院文法学院第四党支部开展学习教育会议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巩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成果,学习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深化党风廉政建设,增强党员干部责任意识和规则意识。2025年3月27日上午,…… 张欣茹 河南科技学院新科学院法律系查看全文 >>

新乡工程学院文法学院副院长罗艳娟一行赴平顶山学院考察交流

3月26日,新乡工程学院文法学院常务副院长罗艳娟带队,率学院教师代表一行4人赴平顶山学院文学院考察交流,重点围绕师范专业认证、学科建设、实践教学创新及实验室建设等主题展开深入探讨…… 冯莉娟 河南科技学院新科学院法律系查看全文 >>

文心悦读|探索心灵奇旅,共读《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为提升同学们的心理素养,培养阅读习惯,打破社交壁垒,实现自我成长,和悦·心语辅导员工作室于3月26日晚7点在综合实验楼520活动室成功举办“文心悦读”文化沙龙。本次活动以经典心理学书…… 王玥忻 河南科技学院新科学院法律系查看全文 >>

新乡工程学院文法学院青协志愿者走进树德外国语小学开展“法律知识小讲堂

为深入贯彻青少年法治教育理念,助力构建平安校园,3月27日下午,青年志愿者协会文法学院分会携手树德外国语小学,为四年级一班学生量身打造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法律知识小讲堂”主题课堂…… 王玥忻 河南科技学院新科学院法律系查看全文 >>

新乡工程学院文法学院大学生宿舍自我管理委员会举办招新面试

为进一步完善宿舍管理工作,营造和谐美丽的宿舍环境,提高宿舍生活质量,充分发挥宿舍管理委员会的榜样作用,切实提升学生宿舍环境与生活体验,文法学院于3月26日在学院楼B-213举办大学生宿…… 刘雨欣 苏一飞 河南科技学院新科学院法律系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币”上游景——基于人民币景点的个性化XR旅游服务新启航

“币”上游景——基于人民币景点的个性化XR旅游服务新启航项目概述我国蓬勃发展的数字经济生态,为“文化+科技”的创新实践提…

公管学子助力校地共建,志愿服务温暖人心

本周,公管院学子继续深入橘子洲街道湖大社区、师大社区和新民路社区参与校地共建社区助理志愿活动,为社区居民带来了实实在…

表彰树榜样 进步砺前行 文学院参加聊城大学学生表彰典礼

为充分彰显优秀学子的卓越风采,发挥先进榜样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激励学生踔厉奋发、勇毅前行,4月2日,文学院参加聊城大学…

沈阳城市学院开展无偿献血活动

本网讯(校团委牛康莉)2025年3月26日13时,由沈阳中心血站联合我校举办的无偿献血活动于南楼成功开展。活动开展期间,广大师生…

新乡工程学院“清明追思·薪火相传”网上祭英烈活动

春风拂柳念英魂,清明时节寄哀思。在清明节来临之际,为大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青年学子的爱国情怀,引导青年学子…

最新发布

外国语学院开展诚信与感恩教育之资助政策宣讲会
为深入推进学校的资助工作,将资助标准落实到位,9月12日下午17:00,外国语学院于北校区文渊楼会议厅开展了“诚信与感恩教育之资助政策”宣讲,此次会议由外国语学院辅导员李一鸣主讲,外国语学院2023级全体辅…
外国语学院组织开展新生入学教育之“时间管理——行动与速度”主题讲座
为积极引导2023级新生养成时间管理的好习惯,进一步融入大学生活,9月13日下午3:00,外国语学院于文渊楼大礼堂组织开展“时间管理-行动与速度讲座”主题讲座。本次讲座由外国语学院辅导员李荔主讲,全体2023级新…
于平凡生活品人间百态——读《边城》有感
这是一个发生在湘西小镇上,平淡如水般的故事。身为渡船夫的爷爷与翠翠相依为命,在翠翠情窦初开时,遇见了船总顺顺家的大佬天保和二佬傩送,从而展开了一段微妙的爱情经历。当然,这篇小说并不仅仅围绕爱情…
枪响之后没有赢家
几年前,我坐在教室里,身旁是同样穿着灰色校服,素面朝天的同学们,眼前是三尺讲台。电视机播放着熟悉的主持人大赛,我被清晨的氛围包裹、浸染,不自觉的昏昏欲睡。这时,董卿清晰而有力的一句话语就这样飘…
山东大学东北亚学院“南山实践团”与乡村建设带头人深入访谈,为乡村发展建言献策
2023年7月28日,我们再次踏上前往贝草夼的旅程,这是山东大学东北亚学院南山实践团第三次来到这个令人心驰神往的地方。这一次,我们成功地联系上了贝草夼村的孙主任和王书记,也进行了深入的访谈,以更清晰地…
“明德启智”项目团队开展大学生家庭德智教育沙龙
为让更多人聚焦家庭教育并能反思自身受到家庭教育的影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的“大学生家庭‘德育与智育失衡问题’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以青岛市高校大学生家庭为样本”项目团队面向英语2201班学生,举…
阳光学子三下乡:在新时代,让新媒体遇见新农村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在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引领学生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
阳光学子三下乡:厚植红色基因,共助乡村振兴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在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引领学生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
阳光学子“三下乡”:让青春闪耀在乡村振兴新征程
“乡愁之旅”助农直播、“五一阳光,青春之夜”惠民村晚……2023年暑假,阳光学院“新媒体助力乡村振兴”实践队在三明永安市五一村开展了为期6天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据了解,本次社会实践活动中,…
山东大学东北亚学院“南山实践团”走访贝草夼村,感受贝草神话
2019年9月,贝草夼村入选山东省第二批美丽村居建设省级试点名单。为了在实践中寻求乡村振兴的可行之路。2023年7月21日,我们来到了山东省威海市环翠区羊亭镇东北部——贝草夼村。贝草夼的自然环境令人惊叹。群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