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在我国已有两千多年历史,每到这一天,人们都要悬挂菖蒲、艾草、石榴花、蒜头、龙船花,佩香囊。
端午节有许多别称:“午日节、重五节”等。人们在这一天最主要的活动是赛龙舟和吃粽子。关于端午节起源的说法有很多种,其中纪念屈原的说法流传最广。相传屈原于五月五日投汨罗江而死,楚国人民听到这个消息后,纷纷涌到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着船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后来这种饭团与粽子为代表的食品流传到了民间,也就有了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挂艾叶等习俗。
端午节的习俗有很多,饱含着浓郁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气息。
吃粽子。粽子是中国历史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之一,由糯米制成,馅料丰富,一般是红枣或花生等搭配肉丁、豆沙等为馅,也有咸甜两种口味。粽子形状多样,通常是方粽和四角粽两种。粽子的出现也是很早的了,从古代一直到现在都很流行。现在的粽子有很多种类,如:鲜肉粽、火腿粽、豆沙粽等,真是花样百出。
挂艾叶、菖蒲。艾草也被称为香蒲、艾蒿,具有奇特的芳香,能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将其制成艾条,可用于熏艾、拔毒草等,我国南方很多地方还用艾叶洗澡和沐浴。我国古代就有在端午日采艾蒿挂于门上,以避邪的习俗。每到端午节,家家都要在门口挂上艾叶、菖蒲,并插在门楣上。据说,这种做法是为了避邪,保护孩子们不受蛇虫的伤害。于是人们纷纷效仿,慢慢地就形成了习俗。小时候每到端午节前几天,奶奶就开始准备艾叶和菖蒲了。然后我们全家一起动手把艾叶插在门上,再把菖蒲挂在门前的石阶上,据说这样做是为了驱邪避瘟。
赛龙舟。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在中国已流传了两千多年,每年五月五日举行,这一习俗起源于吴越之地,后流行于长江流域及其他地区。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赛龙舟除纪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们还赋予了不同的文化内涵。
要过端午节,自然就少不了要挂香囊了,这是端午节的习俗之一。香囊是由一些具有芳香开窍作用的中草药配制而成。用来避邪防病,以求健康长寿,所以人们又叫它“长命缕”、“续命缕”、“五色丝”等。
端午时节草长莺飞,百草丰茂。家家户户把对新生活的美好期盼寄于古老的习俗中,也让璀璨的中华文明得以赓续不断、生生不息。
http://www.dxsbao.com/art/65133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